葡萄籽原花青素和褪黑激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葡萄籽原花青素 切入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肺血管阻力的增加,肺血管结构重建,肺动脉压力的进行性升高。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能够根治肺动脉高压的确切的治疗方法,HPH已成为目前亟待研究并予以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HPH病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处于低氧状态下会引发缺氧诱导动物模型的肺组织及肺动脉中产生大量ROS,而一些类似抗氧化酶的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明对HPH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清除由低氧诱导产生的过量ROS可作为治疗HPH的一种有效方法。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GSPE)是从葡萄籽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GSPE是迄今发现的植物来源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之一,具有广泛的抗自由基和氧化应激的生理学及药理学活性。并且GSPE在心血管诸多疾病中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虽然GSPE已被证明具有清除ROS活性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然而GSPE对HPH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将通过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来初步研究GSPE对HPH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目的通过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右心室肥厚程度及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2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00-250g)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1)常氧组;(2)常氧给予GSPE组;(3)低氧组;(4)低氧给予GSPE组。第(2)和第(4)组大鼠在实验前1周及实验4周连续给予GSPE(每日250mg/kg)灌胃。2.大鼠肺动脉血液动力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测。将大鼠低氧处理4周后,经右心室插入导管检测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力(rvsp)。取出大鼠心脏,分离出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计算其比值(rv/lv+s)作为右心室肥厚指标。大鼠肺组织经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进行he染色。用imageproplus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肺动脉外径、内径、中膜面积、血管面积,并计算中膜厚度(wt%)及面积(wa%)百分比以代表肺动脉增厚程度。3.大鼠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大鼠肺组织经固定、包埋后利用α-肌动蛋白(α-sma)抗体及pcna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4.测定肺组织及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5.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培养及分组。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并取3至6代用于实验。将细胞分成6组:常氧组;低氧组;低氧+20μg/mlgspe组;低氧+40μg/mlgspe组;低氧+80μg/mlgspe组;以及低氧+120μg/mlgspe组。6.检测各组pasmcs中的ros含量。将细胞在常氧或低氧条件下培养12小时后,利用dcfh-da探针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asmcs中的ros含量。7.利用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pasmcs在低氧条件下的增生情况以及葡萄籽原花青素对pasmcs增生的抑制作用。8.应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pasmcs中的p-stat3、cyclind1,以及cyclind3蛋白的表达情况。9.应用q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及pasmcs中的nox4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低氧组大鼠rvsp、rv/lv+s、wt%,以及wa%明显高于常氧组及常氧+gspe组大鼠,然而低氧+gspe组大鼠rvsp、rv/lv+s、wt%,以及wa%均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大鼠。2.通过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显示,低氧组大鼠肺动脉α-sma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常氧组及常氧+gspe组大鼠,而低氧+gspe组大鼠肺动脉α-sma光密度值则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大鼠肺动脉α-sma光密度值。3.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SOD含量较常氧组及常氧+GSPE组明显降低,而MDA含量则明显增高。在给予GSPE治疗后,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SOD含量明显增高,而MDA含量则明显降低。4.在体外实验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较,低氧组PASMCs内的ROS含量明显升高,然而低氧+GSPE组PASMCs内的ROS含量较低氧组明显降低。5.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及低氧组PASMCs中的NOX4 mRNA水平较常氧组大鼠肺组织及常氧组PASMCs明显增高,而低氧+GSPE组大鼠肺组织及低氧+GSPE组PASMCs中的NOX4 mRNA水平较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及低氧组PASMCs明显降低。6.低氧组大鼠肺动脉中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常氧组及常氧+GSPE组大鼠肺动脉中PCNA阳性细胞数。另外,与常氧组相比较,低氧明显促进了低氧组PASMCs的增生。在给予GSPE治疗后,不但低氧组大鼠肺动脉中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低氧+GSPE组PASMCs的增生明显受到了抑制。7.与常氧组相比较,低氧组PASMCs的p-STAT3、cyclin D1以及cyclin D3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低氧+GSPE组PASMCs的p-STAT3、cyclin D1以及cyclin D3的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下降。结论1.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了低氧诱导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肺动脉结构重建及肺动脉压力的升高。2.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了低氧诱导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氧化压力。3.葡萄籽原花青素降低了低氧诱导的NOX4 mRNA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及肺组织中的高表达。4.葡萄籽原花青素抑制了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背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以肺动脉的持续收缩、结构重建及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由低氧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过度增生,在HPH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褪黑激素(melatonin),属于吲哚杂环类化合物,是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类内分泌激素。大量研究证明,褪黑激素在机体的一些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机体的昼夜节律、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抑制炎症、抑制细胞过度增生等。在心血管系统,褪黑激素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抗氧化功能。虽然褪黑激素具有保护心血管、抑制炎症、抑制细胞增生的作用,但褪黑激素是否能够抑制HPH的发生与发展、抑制HPH中的炎症反应及PASMCs的过度增生,到目前为止尚无相关报道。本课题将通过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来初步研究褪黑激素对HPH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目的通过观察褪黑激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肺动脉压力的变化,右心室肥厚程度及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影响,探讨褪黑激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2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1)常氧组;(2)常氧给予褪黑激素组;(3)低氧组;(4)低氧给予褪黑激素组。第(2)和第(4)组大鼠在实验前1周及实验4周连续给予褪黑激素(每日15mg/kg)腹腔注射。2.大鼠肺动脉血液动力学及组织形态学检测将大鼠低氧处理4周后,经右心室插入导管检测右心室平均收缩压力(RVSP)。取出大鼠心脏,分离出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计算其比值(RV/LV+S)作为右心室肥厚指标。大鼠肺组织经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进行HE染色。用Image Pro Plus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肺动脉外径、内径、中膜面积、血管面积,并计算中膜厚度(WT%)及面积(WA%)百分比以代表肺动脉增厚程度。3.大鼠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大鼠肺组织经固定、包埋后利用α-肌动蛋白(α-SMA)抗体、PCNA抗体、HIF-1α抗体,以及NF-κB 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4.原代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培养及低氧处理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PASMCs,并取3至6代用于实验。实验中将细胞在21%氧或2%氧条件下持续培养48小时。5.利用MTT实验检测PASMCs在低氧条件下的增生情况以及褪黑激素对PASMCs增生的抑制作用。6.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常氧及低氧条件下的PASMCs中的p-Akt和pERK,以及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7.应用q 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HIF-1α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低氧组大鼠RVSP、RV/LV+S、WT%,以及WA%明显高于常氧组及常氧+褪黑激素组大鼠,然而低氧+褪黑激素组大鼠RVSP、RV/LV+S、WT%,以及WA%均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大鼠。2.通过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系统进行图像分析显示,低氧组大鼠肺动脉α-SMA光密度值及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常氧组及常氧+褪黑激素组大鼠,而低氧+褪黑激素组大鼠肺动脉α-SMA光密度值及PCNA阳性细胞数则明显低于单纯低氧组大鼠。3.低氧明显提高了HIF-1α在肺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HIF-1αm 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然而褪黑激素明显抑制了HIF-1α的表达水平。4.低氧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水平较常氧组明显升高,褪黑激素明显抑制了NF-κB p65在肺组织中的表达。5.与常氧组相比较,低氧明显促进了低氧组PASMCs的增生。在给予褪黑激素后,PASMCs的增生明显受到了抑制。6.与常氧组相比较,低氧组PASMCs的p-Akt和p-ERK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低氧+褪黑激素组PASMCs的p-Akt和p-ERK的蛋白表达较低氧组明显下降。结论1.褪黑激素抑制了低氧诱导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肺动脉结构重建及肺动脉压力的升高。2.褪黑激素抑制了低氧诱导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肺部炎症反应。3.褪黑激素抑制了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贵友,刘伟华,戴尧仁;植物中的褪黑激素及其功能[J];中草药;2003年01期
2 Birau N ,冯凭;人类褪黑激素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6年02期
3 Miles A ,张本节;褪黑激素与精神病学[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9年02期
4 ;褪黑激素——医学的新发现[J];科技智囊;1997年02期
5 熊仁平,周克福;褪黑激素与癌症[J];中国药业;1998年05期
6 仇明;使青春永驻的神奇荷尔蒙——褪黑激素[J];服务科技;1998年02期
7 华明锋;半夜醒来别开灯[J];农村百事通;1999年05期
8 曹国煌;对褪黑激素的最新了解[J];食品与生活;1996年06期
9 李浩然;;褪黑激素是食品还是药品[J];药物与人;1997年Z1期
10 安沂华,戴钦舜,刘恩重;褪黑激素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红平;王文锋;张兆霞;赵红卫;姚思德;;褪黑激素的瞬态产物及其性质[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林枫;卢德勋;孙海洲;珊丹;赵秀英;;光照和褪黑激素在动物营养分配中的应用[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王化虹;徐玲;陈宝雯;;褪黑激素对大鼠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5年全国胃肠激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季林丹;徐进;吴东东;谢思达;邓亮生;张亚平;;褪黑激素通路基因多态性与日照时间的关联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何春波;刘桂琼;姜勋平;;褪黑激素受体基因进化机制研究[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利华;饶煜;库宝善;;褪黑激素抗缺血性脑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神经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徐玲;王化虹;陈宝雯;;褪黑激素对大鼠远端结肠运动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张海霞;姜晓满;刘满仓;;HPLC-UV同时测定蜥蜴大脑中的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褪黑激素[A];西北地区第三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文勇立;;牦牛褪黑激素合成酶基因AA-NAT和HIOMT的差异表达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葛宝坤;左国华;王云凤;;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进口保健食品中褪黑激素的方法研究[A];天津市第十二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铮奎;褪黑激素何以长盛不衰?[N];医药经济报;2007年
2 王智;褪黑激素类产品成为商家争夺热点[N];市场报;2002年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魏海军;褪黑激素埋植剂[N];河北科技报;2003年
4 齐继成;褪黑激素风靡美国[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美讯;褪黑激素治疗失眠无效?[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林东升;褪黑激素为毛皮业增效[N];农民日报;2002年
7 郭振东;神奇的“褪黑激素”[N];医药经济报;2000年
8 知陶;褪黑激素保护脑组织?[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 谷子林;獭兔养殖问题解答[N];河北科技报;2012年
10 杨福顺;我国褪黑素市场“叫好不叫座”[N];中国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金海峰;葡萄籽原花青素和褪黑激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2 王飞;单色光诱导的豚鼠近视眼中黑视素和褪黑激素受体-1A表达变化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胡蓉芳;ICU患者睡眠、褪黑激素分泌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少雅;褪黑激素对HeLa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及相关作用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不同光照周期及褪黑激素对獭兔生产性能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2 杜高伟;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3 李晓宁;鸡褪黑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肖峰;外源褪黑激素对狐季节性繁殖与冬毛生长的影响及引进芬兰狐精液品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唐春祥;褪黑激素主动免疫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6 何兰花;褪黑激素被动免疫对母鸭卵泡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7 赖平;褪黑激素与能量平衡状态对大鼠RFRP-3表达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3年
8 武明伟;褪黑激素对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9 何良军;褪黑激素RI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测定试验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彭焕伟;饲喂褪黑激素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86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58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