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无创性影像学评估
发布时间:2018-03-15 17:22
本文选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切入点:CT血管成像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形态学参数对预测介入治疗成功率的价值目的:本研究旨在前瞻性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所显示的一系列形态学参数对预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成功率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入组既往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证实为C TO病变患者,在择期PCI手术前进行CCTA检查。评估并记录CCTA上所显示的形态学指标,包括闭塞段长度、闭塞段钙化积分、闭塞头端形态、闭塞段内线样强化和闭塞段走行。与最终PCI结果相比较,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得到预测手术成功的形态学指标。结果:共有80名患者(88处CTO病变)入组本研究。其中51处病变通过PCI手术成功开通。单变量分析提示与PCI手术失败组相比,手术成功组的病变长度显著较短(22.2±12.9 VS.29.3±19.6,p=0.043),闭塞段内的线样强化出现几率较高(58.8%VS.18.9%,p0.001),走行迂曲病变较少见(9.8%VS.32.4%,p=0.008)。其他临床和形态学指标,如CTO病程、闭塞段钙化积分、闭塞头端形态和ICA所显示桥侧枝,在PCI成功和失败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CTA所显示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唯一预测PCI手术成功的独立预测因子(odds ratio=4.926,95%CI 1.646-14.74,p=0.004)。结论:CTO病变术前CCTA检查所提示的形态学参数有助于预测PCI手术成功率。CCTA所显示的闭塞段内线样强化是预测手术成功的独立预测因子。第二部分CT冠状动脉逆向密度梯度征对鉴别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病变的价值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受空间分辨率限制,对鉴别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和次全闭塞(subtotal occlusion,SO)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CT冠状动脉逆向密度梯度征(reverse attenuation gradient,RAG)对鉴别两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入组接受CCTA检查提示一支或以上心外膜血管存在部分节段完全性造影剂充盈缺损、且在两周内接受进一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患者。RAG定义为某一节段的心外膜血管显示为腔内密度由近到远逐渐升高。以ICA的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CTO病变组与SO病变组内CCTA所测量的病变长度、桥侧枝以及RAG显示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有80名患者(94处病变)入组本研究。ICA提示其中49处为CTO病变,45处为SO病变。CTO病变组中,RAG的出现率显著高于SO病变组(65%VS.7%,p0.001)。同样,CTO组的绝对密度梯度值(5.1±13.4HU/mm VS.-13.4±8.7HU/mm,p0.001)和病变长度(23.6±22.7mm VS.6±3mm,p0.001)也均大于SO组。CCTA所显示桥侧枝仅见于4例CTO病变。所有出现RAG征象的冠状动脉节段,均在ICA上证实为逆向侧枝血流。ROI分析提示,当结合上述三种参数进行诊断时,CCTA检出CTO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3%。结论:出现在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下游的RAG征代表了远端逆向侧枝血流。该征象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有助于CCTA鉴别CTO病变和SO病变。第三部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CT侧枝充盈评分与下游心肌梗死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患者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所显示的闭塞远端心外膜血管充盈指数与下游供血区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范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入组既往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 A)证实为CTO病变患者,在择期PCI手术前进行CCTA和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并半定量评价闭塞远端心外膜血管充盈指数(distal epicardial filling score,DEFS)和下游心肌梗死的范围。DEFS根据远端心外膜血管的强化充盈程度分为0-3分(0分=远端心外膜血管无明显造影剂充盈,1分=远端心外膜血管部分充盈、长度1/3,2分=远端心外膜血管部分充盈、长度在1/3至2/3之间,3分=远端心外膜血管完全充盈、或部分充盈长度2/3),3分认为远端侧枝形成良好,0-2分认为远端侧枝形成较差。下游心肌梗死的范围根据CMR表现,分为无心肌梗死、心内膜下梗死和透壁性心肌梗死。结果:共有97名患者(106处病变)入组本研究。CCTA提示3处病变为DEFS 0分,21处病变为DEFS 1分,35处病变为DEFS 2分,47处病变为DEFS 3分。无心肌梗死组病变的DEFS评分显著高于心内膜下梗死组和透壁性心肌梗死组DEFS评分(三组中位数,p0.05)。与侧枝形成较差组(DEFS 0-2分)相比,侧枝形成良好组(DEFS 3分)中,CMR所显示的下游心肌梗死评分(中位数,1[0-1]VS.2[1-4],p0.001)和异常室壁运动评分(中位数,0[0-0]VS.0[0-2],p=0.029)均低于前者。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CT侧枝充盈评分与下游心肌梗死发生率和范围相关。侧枝充盈良好患者的下游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范围较小。第四部分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CT侧枝通道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与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相比,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患者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进行侧枝通道(collateral channel,CC)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入组在四周内同时接受CCTA和ICA检查,且ICA证实存在至少一支心外膜血管CTO病变的患者。侧枝连接根据CCTA结果分为三型:CC0,病变血管与侧枝血管之间无可见的连续性连接;CC1,病变血管与侧枝血管之间存在连续的线样连接;CC2,病变血管与侧枝之间存在连续的边支血管样连接。以ICA所示的CC分型作为参考标准,比较CCTA进行CC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118名患者(132处病变)入组本研究。与ICA结果相比,基于CCTA的CC分型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78%,103/132,kappa=0.674,p0.001)。此外,CCTA对评估侧枝血管的迂曲度(76.2%,77/101)和判定主要供血侧枝血管(70.3%,71/101)也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是当侧枝循环主要来自间隔支时,上述各指标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仅为60.6%(20/33)、72.7%(24/33)和45.5%(15/33)。结论:CCTA对冠状动脉CTO病变的CC分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其他心外膜血管侧枝相比,间隔支侧枝在CCTA上的显示率较低。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3;R816.2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佳胤;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无创性影像学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16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6162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