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力学分析
本文选题:高血压 切入点:脑梗死 出处:《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二维超声观察高血压病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好发部位和声学特征;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所检出斑块的受力及应变情况;找出导致斑块稳定性降低的影响因素,早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方法选入于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高血压病伴脑梗死患者,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98例为病例组,单纯型高血压病患者,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12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心率、血压、血脂、晨起空腹血糖)及一些相关的超声测量参数(双侧颈动脉内膜面是否光滑及增厚;管壁上有无斑块形成,详细记录斑块所在部位、斑块的长度与最大厚度、斑块的数量及回声特点、颈总及颈内动脉管腔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以及VVI技术的参数指标)。严格校对所有数据,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分析:本次研究中,病例组共98例,男65例,女33例;对照组共120例,男76例,女44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的超声参数分析:(1)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中不同病程患者的斑块检出情况,以病程≤10年与病程10年分组分析两组斑块的分布情况,斑块的检出率最高处均为颈总动脉分叉处。(2)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低/中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的稳定情况,其中病例组选择低/中低回声斑块50例,混合回声斑块48例,对照组选择低/中低回声斑块38例,混合回声斑块32例,两组患者所选斑块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所选斑块,得出病例组所选斑块各对应点V、Smax、SRmax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病例组所选斑块各对应点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流速度、斑块的应变力高,斑块的稳定性相对较差。(3)选取120例混合回声斑块及128例低/中低回声斑块对自身各对应点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收缩期各对应点血流的峰值速度从近心端正常内膜到远心端正常内膜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V·AV·BV·CV·DV·E,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位点最大切向应变从近心端到远心端呈上升-降低-上升的趋势,Smax·ASmax·BSmax·CSmax·DSmax·E,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对应点最大切向应变率从近心端到远心端呈上升-降低-上升的趋势,SRmax·ASRmax·BSRmax·CSRmax·DSRmax·E,且各对应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斑块近心端肩部相对其他部位而言,血流速度快,应变最大,故稳定性最差;(4)对一般临床资料及VVI参数进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HDL(高密度脂蛋白)和SRmax·C(斑块顶部应变率)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保护因素,LDL(低密度脂蛋白)、TPG(空腹血糖)、V·A(近心端内膜面血流速度)、Smax·C(斑块顶部应变力)、Smax·E(远心端内膜面应变力)、SRmax·A(近心端内膜面应变率)、SRmax·B(斑块近心端肩部应变率)、SRmax·E(远心端内膜面应变率)等指标的升高,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1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对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更差。2颈动脉斑块近心端肩部的稳定性最差,故该部位更容易发生破裂而导致脑梗死。3高密度脂蛋白和斑块顶部应变率的增高是发生脑梗死的保护因素;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血糖、斑块近心端血流速度增快、斑块近心端肩部应变率增高,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4.1;R743.33;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欣;牛慧敏;高洁;于明月;薛红元;;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糖尿病对颈动脉管壁弹性的早期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15期
2 梁洁;;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3 高振洋;张海钟;;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参数的可靠性评价[J];海南医学;2015年08期
4 胡小丽;车正兰;;超声弹性成像在颈动脉斑块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5 刘秋颖;张云山;薛海萍;康怡;张宝和;连士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联合瞬时波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功能状态[J];海军医学杂志;2015年02期
6 于明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7 陈慧贞;赵萍;;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8 徐荣;尹小花;金琳;王迎春;;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21期
9 米权慧;张晶;马莉;;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的超声特征[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年09期
10 冉莉;覃和平;梁筠;;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4年14期
,本文编号:1634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63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