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对急诊直接PCI后ST段回落的预测能力

发布时间:2018-04-22 15:53

  本文选题:急性心肌梗死 + ST段回落 ; 参考:《广东医学》2017年20期


【摘要】:目的评估入院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对急诊/直接PCI(p PCI)后ST段回落(STR)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入选住院并接受p PCI的218例STEMI患者,依据术后180 min位点上STR,分成STR良好组(≥50%)和STR不良组(50%),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对两组间的基线临床特点、手术资料、心脏标志物逐一比较及筛检,经单因素、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等处理,明确STR不良的预测因子。结果在p PCI术后180 min的研究位点上,202例(92.7%)患者STR良好,回落不良者为16例(占7.3%)。单因素分析提示,较之STR良好组,STR不良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56.5%±3.0%)vs(58.7%±3.6%),P=0.01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53.1±2.7)mm vs(50.6±2.9)mm,P=0.019]、糖化血红蛋白高[(6.9%±2.1%)vs(5.6%±1.3%),P=0.034]、血清NT-pro BNP水平高[(4 476.2±1784.9)pg/m L vs(2 505.6±1 638.4)pg/m L,P0.001]。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 BNp水平是STEMI患者接受p PCI术后STR不良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OR=3.368,95%CI:3.152~4.643,P=0.004)。NT-pro BNP的ROC下面积为0.814。NT-pro BNP≥2 563.60 pg/m L预测STR不良的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65.8%。结论入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对STEMI患者p PCI术后STR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以NT-pro BNP为指导的策略有助于识别STR不良的高危STEMI患者,能在p PCI前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用的临床信息。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serum amino terminal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 (NTpro BNP)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to the prediction of ST segment decline (STR) after emergency / direct PCI (P PCI). Methods 218 cases of STEMI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and accepted p PCI were divided into a good group (> 50%) ac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180 locus. The poor group of STR (50%) was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The main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ere observed. The baseline clinical features, the surgical data, the cardiac markers were compared and screen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undesirable predictive factors of STR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 factor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study site of 180 min after P PCI, 202 cases (92.7%) were ST. R was good, with 16 cases (7.3%).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TR group (56.5% + 3%) vs (58.7% + 3.6%), P=0.019], large [53.1 + 2.7) mm vs (50.6 + 2.9) mm, P= 0.019], high glycated hemoglobin [(6.9% + 2.1%) vs (5.6% + 1.3%), P=0.034], serum The level of O BNP was high [(4476.2 + 1784.9) pg/m L vs (2505.6 + 1638.4) pg/m L, and P0.001]. multivariab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rum NT-pro BNp level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edictor for STEMI patients after accepting P. The adverse sensitivity of STR was 81.2%. The specificity was 65.8%. conclusion that the level of serum NT-pro BNp was of good predictive value for STR poor after P PCI in STEMI patients. The strategy guided by NT-pro BNP was helpful to identify high-risk STEMI patients with poor STR and to provide more useful clinical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physician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4B310002)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继鸿;;心肌再灌注心电图[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年01期

2 孙蜀井;潘治;;心肌再灌注损害及其预防(综述)[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3年03期

3 邓开伯,叶玉泉,黄希正,张新智,王宝山,尚士义;应用双工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肌再灌注及其临床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1991年03期

4 李贵才,潘景会,孟宪刚,杨金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告[J];新医学;2000年02期

5 李柏英,胡亚轩,马淑娟;应警惕特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6 许文成;以腹胀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远近期疗效[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4期

8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0年04期

9 洪绍彩,赵丽霞,吴旭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尸检1例[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0年03期

10 刘荷生,朱晓萍;以呃逆为突出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J];中国全科医学;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彬;朱莉;;经绿色通道 抢救45例急性心肌梗死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龙晓凤;张维疆;吕振芳;;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成本-效果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梅;;发病24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三种治疗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扎西多杰;王翔飞;王齐兵;樊冰;葛雷;周京敏;钱菊英;葛均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预测因素的前瞻性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孙海涛;闫志晖;赵子彦;;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生物学研究[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池菊芳;郭航远;彭放;杨彪;周妍;徐超;;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事件发生率[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虹;急性心肌梗死后该怎样锻炼?[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杨步月;防急性心肌梗死,专家提醒警惕“魔鬼时间”[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本报记者 曹玉祥;炎夏尤须防急性心肌梗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4 关爱;防急性心肌梗死注意魔鬼时间[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霞;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须“救急”[N];医药经济报;2012年

6 记者 田雁;我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低龄化趋势[N];大同日报;2011年

7 晓林 指导专家 辽宁中医学院 赵秋英;急性心肌梗死为何夏季高发[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8 刘道安邋本报记者 孙晓军;非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安全过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胸科医院急诊科 林启蓉 蒋锦琪;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与救治[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10 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教授 周荣斌 本报记者 王雪敏 整理;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模式:“1+1”能淘汰“3选2”吗?[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廷武;慢病毒介导的miR-210对猪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廉慧;极端温度对北京地区居民心血管病发生的时间序列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孙丽敏;丁酰胆碱酯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瑞;血液循环中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联miRNA的探索[D];郑州大学;2016年

5 王威;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易感性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Osor Oyunbileg;循环microRNAs 208a,208b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杨艳;急性心肌梗死后Exosomes/miR-30a细胞间传递调节心肌自噬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陈佳琦;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潜在生物标志物及调控靶点[D];吉林大学;2017年

9 关文池;2001-2011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应用的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10 姚懿;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卫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新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代谢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院内不良事件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孔雪;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梗患者的早期康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王园园;院前急救中应用抗血小板治疗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程龙;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冠脉病变特点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罗东雷;生长分化因子-15血清水平及基因多态位点+2438C/G:rs1058587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梁树霞;血清YKL-40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刚;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宋歌;三维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犬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姜佳慧;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c-kit~+心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时序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87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787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