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iR-499和miR-652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临床试验
本文选题:微小RNA + 急性冠脉综合征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9期
【摘要】:目的·评估血清mi RNA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潜在价值。方法·急诊入院的28例疑似ACS患者,在3 h内采集血液样本;根据ACS诊疗指南,最终将患者分为ACS组(18例)和非ACS组(10例)。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心肌特异性mi R-499以及与心肌损伤密切相关的mi R-652的含量,同时监测肌钙蛋白I(c Tn I)变化,分析mi RNA和c Tn I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95%界值建立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研究对象急诊入院3 h内,ACS患者的血清中已检测到mi RNA的升高;并且ACS组患者血清mi R-499的表达水平为非ACS组的9.2倍(P=0.009)。mi R-499(r=0.595,P=0.001)和mi R-652(r=0.579,P=0.001)均与c Tn I呈显著正相关;mi R-499和mi R-65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和0.583;mi R-499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2.22%和80.00%,mi R-652则为72.22%和60.00%;mi R-499和mi R-652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01~2.723和0.122~9.660。结论·血清中的心肌特异性mi R-499有望成为ACS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value of serum mi RNA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28 suspected ACS patient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in 3 hours, and were divided into ACS group (n = 18) and non- group (n = 10)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of A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contents of myocardial specific mi R-499 and miR-652, which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myocardial injury, were detected by Q RT-PCR technique, and the changes of troponin I C Tn I were monitor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i RNA and c TN I was analyzed. The range of medical reference value was established by 95% boundary value. Results the increase of mi RNA was detected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ACS within 3 hours after admission to hospital. A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mi R-499 and c TNI in the ACS group was 9.2-fold Pn.0.595P0. 001) and in the non- group (0.786 and 0.583%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ere 72.22% and 0.583%, respectively, for the ROC curve of the patients with ACS and the ROC curve of mi R-652 were 0.786 and 0.583%, 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2.22% and 72.22%, respectively, for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the patients with ACS and the ROC curve of the MI R-652 were 0.786 and 0.583% respectively. The medical reference values of R- 652 and R- 652 were 72.22% and 60.00mm-R-499 and R-652, respectively, in the range of 0.001 / 2.723 and 0.122 / 9.66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yocardial specificity mi R 499 in serum may be a bio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C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39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20152218) 上海申康临床三年行动计划(16CR3006A)~~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英玉;氯吡格雷硫酸氢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作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年06期
2 李小丽;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1期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4 李天德;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奉佳山;急性冠脉综合征二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3年06期
6 邓学军,覃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郜玉珍;张颖;;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2期
8 王艳丽;臧彬;董慧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5期
9 刘庆彦;王超锋;;肺心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53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6年01期
10 徐辉;杜杰;卞野;;苏可诺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医药产业资讯;2006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庞永诚;刘明;龚瑞芸;陈斌;魏丹霞;杨汝文;;五项炎性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韩君;陈玉成;宋莹;黄浩;曾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夏鹄;冯凯;刘利峰;张军;王明志;金姗;路浩军;;应用蛋白质谱技术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标记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炳海;吴金;黄鑫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紊乱调查[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谢培怡;许秀娟;姚宇玫;李静芝;沈盛晖;茅国群;陈瑶;;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相关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何炳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6年
9 严毓勤;吴士尧;黄海怡;王少敏;顾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措施演变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段樱;谭兵;刘树业;;妊娠相关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孙进军;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应重视介入法[N];健康报;2009年
2 记者周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莎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治疗美欧达成共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闻一;及早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飞;拜瑞妥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N];健康报;2012年
6 李杰;警惕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7 张旭;新型抗凝药物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复发[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刘伟 向小峰;上海医生解剖急性冠脉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9 李颖;克赛将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N];科技日报;2007年
10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马根山 冯毅 程守勤整理;气温骤降 心脏病高发[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彩娥;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标志物的筛选与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康琳;老年人冠心病与衰弱相关性的单中心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沈明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年MACE随访的危险分层及STEMI的诊断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陈欣;淋巴毒素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许竹梅;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及他汀类降脂药的抗炎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6 戴健;基因、蛋白标记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评估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7 杜绮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8 袁敏杰;无创心电标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价值[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郭敏;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分化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雪岩;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现状调查、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天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IL-17的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柳;急性冠脉综合征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洁;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杨宝刚;应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赵东升;缺血修饰蛋白、胱抑素C、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余阳阳;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许晶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张明明;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级预防用药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卫海松;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潘彩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7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78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