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心脏骤停 + 初始心律 ; 参考:《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的分布情况以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生存状况和一般临床特征,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危险因素、ROS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该类疾患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并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采用自行设定的临床病例观察表对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发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及ICU的共232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初始心律是否可电击除颤,将其分为可电击心律组和不可电击心律组,回顾性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脏骤停的病因、基础疾病、心血管有创检查及治疗、心血管类处方药物服药史等临床资料间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心脏骤停患者不可电击心律发生的危险因素。2.将232例CA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后,最终纳入63例ROSC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循环、呼吸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血管类处方药物服药史等基线资料;CPR资料:初始心律、ROSC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时间等;评分资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等;生存资料:以自主循环恢复为观察起点,随访至28天为观察终点。通过Cox回归模型对16项与ROSC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ROS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共有232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1.19±17.25)岁,男女构成比为56.9%、43.1%,其中可电击心律32例(13.8%);不可电击心律200例(86.2%)。其中,CA病因以心源性最高83例(35.8%);在基础疾病分布中,位于首位的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91例(39.2%);在心血管类处方药物服药史中应用最广泛的为β受体阻滞剂,有88例患者(37.9%)遵医嘱规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心源性猝死、重症感染、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在两组患者中有显著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可电击心律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重症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可电击心律发生危险因素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232例心脏骤停患者经首次CPR后自主循环恢复并存活≥12小时的共68例,复苏成功率29.3%,剔除入院后行二次以上心肺复苏及资料不全或中途放弃治疗等患者,最终共纳入63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6.95±14.70)岁;获得28天存活的共14例,占ROSC患者的22.2%;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ROS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肾上腺素用量、ROSC时间、FOUR评分、初始心律。结论1.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初始心律为可电击心律的发生率为13.8%,其中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增加了可电击心律的发生风险,该类患者的初始心律多表现为可电击心律,而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发生率为86.2%,其中重症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为不可电击心律发生的高危因素。2.成人ROS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肾上腺素用量、ROSC时间、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初始心律;其中肾上腺素用量、ROSC时间与ROSC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而全面无反应量表评分与死亡率呈负相关、初始心律为不可电击心律的ROSC患者较可电击心律患者死亡率更高。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cardiac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and the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 ROSC ) .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 severe infection , cardiac sudden death , severe infection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history ,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The ROSC tim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ortality of ROSC patients , while the overall no - response scale sco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rtality , and the initial rhythm was the higher mortality rate in patients with ROSC who were non - kable rhythm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全洪;潘建明;陈立权;汤师范;史巧忠;陈尔真;;院外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心律特点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年05期
2 张敏;刘昌龙;宋莹莹;;院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61例患者的预后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6年05期
3 陈育苗;代明岩;郝薇;邓国强;邓本立;冯晓华;衣晓楠;;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存活出院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年01期
4 Ji-ke Xue;Qiao-yun Leng;Yu-zhi Gao;Shou-quan Chen;Zhang-ping Li;Hui-ping Li;Wei-jia Huang;Jun-yan Cheng;Jie Zhang;Ai-wen He;;Factors influencing outcome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J];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3年03期
5 杭晨晨;李春盛;;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年11期
6 黄广苏;;院内心脏骤停的不同方式与临床因素关系的回顾性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31期
7 薛继可;冷巧云;高玉芝;陈寿权;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章杰;何爱文;;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胜勇;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002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002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