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氧化应激环境下miR-155通过自噬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4 12:48
【摘要】: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目前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血管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血管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血管内脂质代谢失调及缺氧等多种原因导致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液与血管之间的屏障作用减弱,造成血小板黏附聚集,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血管腔狭窄。因此,保护及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促进受损内皮细胞的增殖及提高细胞存活率是目前慢性损伤性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微小RNA(mircoRNA)是一种典型的多功能非编码RNA,能在转录水平降解或者抑制靶标mRNA的表达,调控细胞的生物功能,与细胞生成,炎症及肿瘤发展等多种病理生理相关。自噬是细胞内一种保护性程序,能够消化降解细胞内损伤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微小RNA通过自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进展的研究已有报道,而其中miR-155在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甚少。本课题拟讨论miR-155对氧化应激条件下受损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1、在SicenceCELL细胞库中购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双氧水(H2O2)处理细胞后构建氧化应激细胞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内毒性物质氧自由基的生成量及自噬程度等指标对细胞模型进行鉴定;2、在成功复制体外氧化应激细胞模型上,利用质粒转染miR-155,监测转染后细胞毒性物质的生成量及细胞增殖存活率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后细胞内的自噬发生的程度;3、探索ATG5在miR-155调控功能紊乱的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1、通过对不同浓度时间的H2O2摸索,在400nmol/l浓度12小时处理的内皮细胞氧自由基生成量趋于平稳,而自噬水平最高。利用此浓度及时间点复制体外氧化应激细胞模型。2、抑制miR-155表达后损伤的内皮细胞内自噬程度增高,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减少,细胞存活率增加。3、miR-155通过调控ATG5的表达来调节内皮细胞自噬水平来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结论:miR-155通过自噬减少细胞毒性物质ROS的生成,提高氧化应激条件下受损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其中,自噬的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ATG5通路来实现。
[Abstract]: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other chronic vascular disease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pathological basis fo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ascular diseases. The dysfunc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in blood vessel and anoxia lead to the injury of endothelial cells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barrier between blood and blood vessel, resulting in platelet adhesion, vasospasm, thrombosis and stenosis of blood vessel. Therefore, protecting and maintaining the normal func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romo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injured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creasing the cell survival rate are the research focus of chronic vascular diseases. MicroRNA (mircoRNA) is a typical multifunctional non-coding RNAs that can degrade or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mRNA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regulat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cells, and be related to many pathophysiology, such as cell formation, inflammation and tumor development. Autophagy is a protective procedure in cells that can digest organelles that degrade intracellular damage to maintain the homeostasis of the intracellular environment. MicroRNA has been reported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autophagy, but the role of miR-155 in the injury of endothelial cells is rarely studie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R-155 on the function of injured endothelial cells under oxidative stress and its possible regulatory mechanisms. Methods Cell models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established by treat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line (HUVEC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H _ 2O _ 2) in the Sicence cell bank. The cell model was identified by detecting the amount of oxygen free radicals and the degree of autophagy. The effects of transfection of miR-155 on the production of cytotoxic substances 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monitored. At the same 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egree of autophagy after injury by confocal immunofluorescence,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TG5 in endothelial cells with miR-155 regulatory dysfunction. Results the oxygen free radical produc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treated with 400nmol/l for 12 hours tended to be stable and autophagy was the highest by groping for H2O2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vitro oxidative stress cell model was established at this concentration and time point. After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miR-155, the degree of intracellular autophagy was increased, and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s decreased. Cell survival increased. 3miR-155 affected endothelial cell function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ATG5 to regulate the level of endothelial autophagy. Conclusion the fraction miR-155 reduces the production of Ros by autophagy and increases the survival rate of injured endothelial cells under oxidative stress, and the regulation of autophagy may be mediated by ATG5 pathway.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旗;一种新的氧化应激标志物测定方法及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11期

2 乔华,王广发,丁翠敏;氧化应激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3 向光大;;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其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年03期

4 张洁心;殷国勇;陆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08年11期

5 凌静;栾洁;;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11期

6 冯欣;杜宇;潘坤;郭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与氧化应激[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5期

7 陈燕;李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化应激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11期

8 杨玲;许速;;氧化应激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J];西南国防医药;2012年11期

9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10 吴艳;黄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6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7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10 李俊;人参皂苷Rg1改善氧化应激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王琦;白藜芦醇抑制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症与氧化应激及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保护[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关瑾;体外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发的氧化应激效应与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斌;体外实验研究不同粒径纳米银的氧化应激效应[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1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121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