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非编码RNA H19在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miRNAs and lncRNAs in vascular injury and remodeling,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4年
长非编码RNA H19在乳腺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曲辰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迄今为止,手术、放疗、化疗仍然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中化疗以其在手术前控制和缩小病灶,手术后防止复发转移等特殊作用而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几乎不可避免的化疗耐药一直是有效控制乳腺癌的瓶颈。乳腺癌耐药与乳腺癌患者复发及侵润转移相关,但发生机制并未明确。因此研究乳腺癌耐药机制,寻找新的耐药标志物对于有效逆转乳腺癌耐药,提高乳腺癌治疗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长非编码RNA (Long no-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在200bp以上的非编码RNA。许多研究显示LncRNA可能参与到肿瘤发生发展、治疗耐受等多种病理过程。本课题采用LncRNA基因芯片检测了我们前期建立的5-氟尿嘧啶诱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5FU)和亲本细胞(MCF7) LncRNA表达差异,旨在构建乳腺癌耐药细胞与敏感细胞LncRNA差异表达谱,筛选和鉴定乳腺癌耐药相关LncRNA,为阐述乳腺癌耐药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 1.通过长非编码RNA高通量基因芯片分析5-氟尿嘧啶诱导的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MCF7/5FU)与亲代乳腺癌细胞(MCF7)之间的 长非编码RNA表达差异.本项目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金资助号:81272450) 2.荧光实时定量PCR从MCF7/5FU及亲代MCF7细胞和12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验证H19等片段的表达差异; 3.采用靶向H19的siRNA干扰MCF7和T47D细胞中H19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干扰效果,MTS检测H19干扰后细胞耐药性变化; 4.构建H19表达慢病毒感染H19低表达的MCF7/5FU和MDA-MB-231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H19稳定高表达细胞系,MTS检测其耐药性变化; 5. Western blot检测H19干扰和过表达细胞中EMT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情况;Transwell实验确定这些细胞侵袭性的变化; 6.实时定量PCR确定H19干扰的MCF7、T47D细胞、H19过表达的MCF7/5FU和MDA-MB-231细胞相对对照细胞miRNA200c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iRNA200c的下游分子ZEB1的表达变化; 7.将miRNA200c抑制物导入H19过表达细胞,MTS、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检测miRNA200c抑制物对H19表达的影响,确定miRNA200c在H19参与的调控过程中的作用; 8.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H19干扰的MCF7、T47D细胞、H19过表达的MCF7/5FU和MDA-MB-231细胞相对对照细胞miRNA200c启动子组蛋白H3乙酰化改变情况,确定H19对miRNA200c的表达调控机制; 实验结果 1.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提示H19长非编码RNA在药物敏感乳腺癌细胞MCF7和药物耐受乳腺癌细胞MCF7/5FU之间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在MCF7/5FU细胞中H19表达明显下调。另外在先天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中同样存在明显的H19表达下调; 2.H19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相对癌旁正常组织存在显著的表达下调; 3.在药物敏感的上皮表型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中干扰H19表达后这些细胞对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紫杉醇等三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4.通过慢病毒表达载体在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5FU和MDA-MB-231细胞中过表达H19,MTS实验检测发现这两株细胞的耐药性出现部分逆转; 5.H19干扰的MCF7和T47D细胞EMT标志物表达出现变化,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上调,且侵袭性上升; 6.干扰H19表达的MCF7和T47D细胞中miR200c表达量下降,过表达H19的MCF7/5FU和MDA-MB-231细胞中miRNA200c表达量上升;且H19过表达的MCF7/5FU和MDA-MB-231细胞的EMT标志物出现变化,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下调,且侵袭性下降; 7.在H19过表达的MCF7/5FU和MDA-MB-231细胞中转入miRNA200c抑制物后,这两株细胞的耐药性上升、侵袭性增强且上皮标志物表达下调,间充质标志物上调; 8. CHIP实验显示干扰H19后MCF7和T47D细胞miRNA200c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下降,而过表达H19后MCF7/5FU和MDA-MB-231细胞miRNA200c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上升; 结论 1.H19长非编码RNA为乳腺癌多药耐药的重要标志物,其表达下调是乳腺癌化疗耐受和侵袭性增强的原因之一; 2.H19长非编码RNA通过激活miRNA200c对抗乳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增加乳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降低细胞侵润; 3.H19长非编码RNA主要通过提高miRNA200c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而激活miRNA200c表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7.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劲军;眭维国;曹翠辉;何慧燕;张扬;戴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超保守区域转录表达水平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年04期
2 宋尚卿;吴震杰;王承;刘冰;王林辉;;RCRF在高级别肾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影响肾癌患者预后[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3 陈丽;吴本清;;非编码RNA与慢性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12期
4 倪华;贲文锐;李文萍;李瑞婷;靳方圆;;TEAD1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中的表达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5 田磊;曹嘉添;王长谦;;长链非编码RN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4期
6 朱金龙;李转见;;lncRNA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9期
7 LIU BoDu;SUN LiJuan;SONG ErWei;;Non-coding RNAs regulate tumor cell plasticity[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3年10期
8 刘璐;刘福囝;;lncRNA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J];解剖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9 孙慧玲;潘玉琴;王书奎;;IGF2基因组印记作用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检验杂志;2014年02期
10 SONG XiaoWei;SHAN DongKai;CHEN Jian;JING Qing;;miRNAs and lncRNAs in vascular injury and remodeling[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斌豪;Smad4缺失通过激活Akt通路增加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并诱导5-氟尿嘧啶耐药性[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顾艳斐;一、microRNAs对肺癌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非小细肺癌组织中microRNA的表达与NSCLC预后及TKIs疗效的分析二、x-TAG液相芯片技术检测126例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EGFR、B-Raf、K-Ras基因突变情况研究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3年
3 张建超;转录因子SOX4诱导人乳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并促进乳腺癌进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Ahmed Galal ELDeen Mohamed Omran;MicroRNAs与内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机制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王博涵;透明质酸通过p38MAPK和JNK信号通路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粘附性在尿石形成中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蔡洪科;microRNA-194在大肠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潘伟波;骨肉瘤细胞MG63中内源性microRNA-27a对骨肉瘤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靶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张学伟;MicroRNAs对帕金森病致病基因LRRK2表达调控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卜芳芳;miR-205下调ASPP2表达促进食管癌转移及EMT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10 金捷;miRNA-218下调TIAM1,MMP2和MMP9抑制骨肉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朝;转录因子的自然反义转录物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王剑;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和HOTTI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穆艳艳;NSCLC组织中长链非编码MALAT-1 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河南大学;2013年
4 王亚芳;LncRNA-AK058003在缺氧诱导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石运娇;PEG11基因在自然繁殖牛和体细胞核移植牛中印记及DNA甲基化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冯娜;Hes1基因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相关性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崔鑫鹏;长非编码RNA HOTAI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马玲;14-3-3σ基因表达对小鼠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影响的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3年
9 史华俊;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D];宁波大学;2013年
10 田静;YAP的转录调控子GABP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志敏,刘刚;乳腺癌器官亲嗜性转移的分子机制[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2 程广源;乳腺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J];癌症进展;2004年05期
3 王蓓,郑昭景,徐瑞龙,王朝明,李曙光,徐熙善,厉军,骆健生,丁丰盛,洪中武;乳腺癌耐药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肿瘤;2005年05期
4 袁芃,徐兵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J];癌症进展;2005年03期
5 ;可减少乳腺癌发生的食物[J];家庭护士;2006年03期
6 蔡春友;姚智;;乳腺癌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及其在增殖与演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6年05期
7 杜丽莉;韩存芝;刘秀英;荆洁线;赵先文;田保国;谢燕红;;血清瘦素水平及体质指数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05期
8 吴荣兴;;32例炎性乳腺癌的综合治疗[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年05期
9 林授;林德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年07期
10 任丽;陈瑛;李丁;;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玲;;乳腺癌生物学及临床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2 殷玉琨;李静蔚;;乳腺癌中医辨证与预后因子相关性研究概况[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前军;司徒红林;林毅;;早期乳腺癌系统辅助治疗概述[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利红;韩宏丽;张晓静;王春凤;张琦炜;;ER PR C-erbB-2 P~(53)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陈衍;刘文超;秦鸿雁;韩骅;;人脂肪酸合成酶启动子对乳腺癌细胞的靶向转录活性分析[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刘蕾;王斌;糜漫天;张乾勇;;重庆市妇女血浆脂肪酸组成谱及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不同分子量肝素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卫国;盛雅娟;蓝天;金洪传;毛伟敏;王晓稼;;重楼皂苷Ⅱ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董良;李海金;;乳腺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A];2013年第六届国家级分子靶点药物治疗新进展学习班暨浙江省肿瘤化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汲振余;李懿;范丹丹;;膜骨架蛋白4.1N负调控乳腺癌细胞的粘附、迁移及侵袭[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辛君;[N];大众卫生报;2009年
3 王乐 沈基飞;[N];科技日报;2011年
4 刘霞;[N];科技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王乐 沈基飞;[N];光明日报;2011年
6 伊遥;[N];医药经济报;2012年
7 记者 郑晓春;[N];科技日报;2007年
8 李国军;[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实习生 蒋洪涛;[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谭毅挺 佘晓蓉 李虹辉;[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建云;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2 吴艳萍;细丝蛋白A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性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何文山;细胞周期蛋白E同乳腺癌的预后及分子靶向治疗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玥;骨桥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作用和机制及二者在乳腺癌中相关性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廖宁;基于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治疗及多基因表达谱检测预测疗效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海谱;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董华英;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的癌干细胞微球体分离培养与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钱碧云;乳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9 邓文胜;鸟氨酸脱羧酶基因与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建杰;重组人乳铁蛋白抗乳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朝辉;乳腺癌单细胞激光镊子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吕静;膳食脂肪酸摄入、体内脂质代谢水平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杜丽莉;血清瘦素水平血脂含量和体重指数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4 李玮;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与乳腺癌生物学预后因子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钰婷;乳腺癌基因分型中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6 邱镜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7 曾会会;晚期乳腺癌的维持治疗[D];蚌埠医学院;2014年
8 张捷;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9 白丽园;RNA结合蛋白QKI-5在乳腺癌中的初步功能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李曦洲;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miRNAs and lncRNAs in vascular injury and remodeling,,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1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