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肥厚型心肌病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9-15 07:14
【摘要】:目的拟构建肥厚型心肌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收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液标本,分离培养其中的单核细胞;然后,将编码Oct4、Sox2、KIf4、L-Myc、Lin28、mp53DD和EBNAl的附加型质粒组合电转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重编程;最后,通过形态学、AP染色、干细胞多能表面标志物免疫荧光、RT-PCR及EB自发三胚层分化潜能实验对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诱导获得的多能干细胞显现出明显的干细胞样形态,AP染色、多能标志物检测均符合干细胞特征与人胚胎干细胞H9相似。此外,EB自发分化实验也证实具有完全的三胚层分化发育潜力。结论成功获得肥厚型心肌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系,为后续疾病特异性心肌分化模型的建立、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及药物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specific pluripotent stem cell model induced by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ethods Mononuclear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then reprogrammed by electroporation of additional plasmids encoding Oct4,Sox2,KIf4,L-Myc,Lin28,mp53DD and EBNAl. The pluripotent stem cell surface marker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EB spontaneous tridermal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test. Results the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showed obvious stem cell like morphological AP staining, and the multipotent markers were similar to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H9. In addition, Epstein-Barr spontaneous differentiation experiment also confirmed the full potential of tridermal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lusion the multifunctional cell lines specifically induced by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l of specific myocardial differentiation, the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rugs.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170092)
【分类号】:R5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尧,王长谦,郑道声;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0年07期

2 陆健;肥厚型心肌病2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边冀;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心脏杂志;2000年04期

4 孙明霞;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郭秋杰;肥厚型心肌病13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16期

6 王可,李朝辉,来艳丽;老年肥厚型心肌病误诊9例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7 李东煜,苏怡茜;肥厚型心肌病一家三代5例报告[J];农垦医学;2001年03期

8 高颖波;老年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3期

9 陈礼平 ,王春明 ,韦铁民;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01年05期

10 高鑫,王国干,袁贤奇,杨艳敏,朱俊,宋有城;肥厚型心肌病晚期由肥厚转为扩张一例[J];中国循环杂志;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玲;许迪;陆凤翔;姚静;雍永宏;庄燕;;斑点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如海;袁瑞;赵平;;多普勒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预后的评价[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惠汝太;;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分子遗传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赵敏;许亮;王蓓;刘小明;谷莹;翁轶南;;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舒张运动的评价[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亚欣;唐闽;田涛;方丕华;徐亮;宋雷;惠汝太;周宪梁;;6例合并左室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马翔;刘米莉;马依彤;;229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海燕;舒先红;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葛均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海燕;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舒先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耿猛;杨俊华;;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云英;;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美闻;美发现早期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王妍 整理 卢晓娣;肥厚型心肌病新突变被捕获[N];健康报;2009年

3 匡远深;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已不是罕见心脏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许锦东;肥厚型心肌病应针对并发症实施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通讯员 匡远深;肥厚型心肌病为成年人猝死要因[N];光明日报;2005年

6 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心肌病 分型治[N];大众卫生报;2001年

7 陈金伟;怎样对付原发性心肌病[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施施;携带m.2336T>C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特异性iPS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魏嵬;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停搏液的临床选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李敏;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候选基因突变筛查[D];复旦大学;2009年

4 安丰双;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检测及左房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宋雷;中国肥厚型心肌病部分基因突变谱分析及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李靖;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7 王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与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8 谢文丽;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背景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红菊;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10 刘亚欣;肥厚型心肌病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锡利;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郭晓琳;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斌;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施鑫;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丹;携带肥厚型心肌病相关m.2336T>C突变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汪琰;植入式除颤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的Meta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单正宜;TGF-β异构体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5年

8 李品睿;肥厚型心肌病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戚晓琳;S100A4蛋白和P53蛋白在肥厚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10 米也赛尔·阿不都热依木;肥厚型心肌病左房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应变率显像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44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244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