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不同破口大小对B型主动脉夹层假腔内压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0-30 19:50
【摘要】:为了研究夹层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夹层转归的重要影响,并期望为临床判断主动脉夹层发展及转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不同出入口比例及破口大小的B型主动脉夹层模型,对主动脉夹层内血流变化进行模拟,并测量观察主动脉夹层模型假腔内压力变化及流场情况.真腔内固定压力为18.620、21.280 k Pa两组中,不同破口比例的假腔入口压力比普遍均小于夹层模型内其他假腔位置,且压力值低于真腔压力;真腔内压力为23.940 k Pa组中,破口比例为2∶1的夹层模型内假腔压力比较其他破口比例模型的压力比明显升高;所有模型真腔固定水压为21.280、23.940 k Pa下均可观测到同真腔压力下,真腔流速更快,其内部压力低于假腔.同一模型中,假腔压力普遍低于真腔压力;相同压力下,原发破口大的模型假腔流速相对较低,而涡流明显;相同模型相同压力下,假腔流速低于真腔,假腔的涡流更为明显,复杂的涡流和旋动对壁面造成冲击进而使假腔破裂风险增加.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hemodynamic changes in dissection on the outcome of dissection,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judg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outcome of aortic dissection. The B type aortic dissection model with different entrance and exit ratio and size was made by 3D printing technique. The blood flow in aortic dissection was simulated and the pressure change and flow field in pseudo-lumen of aortic dissection model were measured and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with a true cavity pressure of 18.620 ~ 21.280 k / Pa, the inlet pressure ratio of different fracturing ratio was generally smaller than that of other pseudo-cavity positions in the sandwich model, and the pressure valu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ue cavity pressure. In the group of true cavity pressure of 23.940 k Pa, the pressure ratio of false cavity in the sandwich model with a break ratio of 2: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model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velocity of true cavity is faster and the internal pressure is lower than that of pseudo-cavity under the same true cavity pressure at a fixed water pressure of 21.280 ~ 23.940k Pa. In the same model, the pressure of false cavity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at of true cavity, and the velocity of false cavity with large primary break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eddy current is obvious under the same pressure. Under the same model and same pressure, the velocity of false cavity is lower than that of true cavity, and the eddy current of false cavity is more obviou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
【分类号】:R318.0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进;左保蓉;;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汪利宗;陆士奇;丁礼;;老年主动脉夹层3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石可;李岭;;26例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吕顽;;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蔡振林;孙克玉;刘梅;朱洪松;;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的评价[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6 何军;;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7 王晋军;姜桂喜;胡文贤;薛智军;李强;;1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治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庆论文集[C];2011年

8 匡世珍;;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沈洪;康瑜;姚志峰;陈永乐;史静;姚晨玲;童朝阳;魏来;王春生;舒先红;;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误诊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孙伯青;程刚;许铭;;主动脉夹层20例临床诊治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枫;45-70岁警惕 主动脉夹层危害[N];北京日报;2012年

2 记者 李颖;每年新发主动脉夹层病例约20万[N];科技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李木元;主动脉夹层:熟视岂能无睹[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衣晓峰 冯宇曦 本报记者 郑伟;主动脉夹层患者呈年轻化趋势[N];黑龙江经济报;2013年

5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庄郁峰;升主动脉夹层 微创治疗获突破[N];健康报;2013年

6 记者 李天舒;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取得重要进展[N];健康报;2009年

7 北京安贞医院 刘宁宁 卢晓娣;生死时速 抢救主动脉夹层患者[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孙梦 通讯员李彦忠;“双烟囱”技术治复杂主动脉夹层病[N];健康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朱国旺;主动脉夹层难防难治腔内治疗是发展趋势[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装个盾牌治主动脉夹层[N];健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荪;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基因表达谱生物学通路分析与基因调控网络构建[D];复旦大学;2013年

2 齐鹏;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梁凯;杂交技术在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4 肖煜;miR-22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5 胡国富;287例主动脉夹层单中心回顾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贾文霄;主动脉夹层磁共振诊断及与超声等诊断方法的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7 张宇辉;汉族人群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以及与金属蛋白酶-1、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促血管生成素-1基因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乔平;931例主动脉夹层十年回顾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王利新;主动脉夹层致病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健;糖胺聚糖含量和分子结构改变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鹏;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葛阳阳;Debakey Ⅲb型主动脉夹层中起源于假腔的胸段分支动脉与动脉重塑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李笑;中国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夹层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周阎;急性与慢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对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翔;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段旭洲;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炎性反应与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谷梦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与正常人miRNA-146差异表达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刘鹏;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不同时期腔内修复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9 王岩;血尿酸水平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10 于海滨;应用联合诊断评价血清标志物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预后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00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300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