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重组人心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Ⅲ期临床试验

发布时间:2018-11-13 13:41
【摘要】:目的:确证重组人心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分为漂浮导管组(导管组)和非漂浮导管组。导管组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舒张压、心输出量、每搏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左室射血分数≤40%的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重组人心钠肽组(rhANP组),其中导管组要求PCWP≥13mmHg。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泵入安慰剂或rhANP 1h,起始剂量为0.1μg/kg/min,半小时后若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收缩压≥100mmHg(漂浮导管组还要求PCWP≥15mmHg),则增至0.15μg/kg/min,在基线Omin,15min,30min,45min, 1h,3h,6h和12h时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在基线Omin,30min, 1h,3h,6h,12h,24h,3天时评价呼吸困难、其他临床症状。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用药开始1h后导管组的PCWP的下降情况和用药12h后非漂浮导管组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基线和用药后3天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等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1月电话随访。结果:2009年03月至2013年07月,全国12家中心共入组477例患者(导管组122例),以3: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rhANP组和对照组。由于对照组的导管组中1例患者给药前撤除知情同意,因此rhANP组358例(导管组93例),对照组118例(导管组28例)纳入统计分析。rhANP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均衡,年龄为 54.52±13.70 vs.56.04±12.87岁(P=0.2888), 男性比例为76.3% vs.71.2%(P=0.2749), 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的比例为98.9% vs.100.0%(P=0.9205),慢性心力衰竭急性恶化的比例为85.5% vs.88.1% (P=0.4617),心力衰竭病因主要是扩张型心肌病,为60.1% vs.51.7%(P=0.1118),左室射血分数为28.92±6.52% vs.29.86±6.65%(P=0.1781)。漂浮导管组中,rhANP组和对照组基线PCWP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23.71±7.00和25.66±8.78mmHg (P=0.2263)。用药后两组PCWP即开始下降,半小时后,rhANP组的PCWP较基线下降幅度为-5.45mmHg,而对照组仅为-2.03mmHg, rhANP组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8.26±7.80vs.23.63±8.04 mmHg,P=0.0023)。基线后1h, rhANP组PCWP下降幅度最大,为-7.74mmHg,而对照组下降值仅为-1.82mmHg, rhANP组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5.97±7.70 vs.23.84±6.99mmHg,P0.0001).基线后3h,rhANP组的PCWP的改善程度仍优于对照组(19.52±6.55 vs.24.79 ±8.42mmHg,P=0.0007)。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如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舒张压、心输出量、每搏量、心脏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在rhANP组的改善也更为明显。在基线后6h时(停药5h),rhANP组和对照组的PCWP无统计学差异(21.43±6.51 vs.24.79±10.67 mmHg,P=0.1250)。非漂浮导管人群中,rhANP组和对照组基线时1级以上呼吸困难是95.1% vs.95.6%,2级以上呼吸困难是75.5% vs.73.3%,两组基线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9869)。rhANP组基线后12h的2级以上呼吸困难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1.4% vs.32.2%,P=0.0167)。总人群中,rhANP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为221(61.7%) vs.63(53.4%)例(P=0.1108);严重不良事件也无统计学差异,为15(4.2%)vs.4(3.4%)例(P=1.0000)。患者一月内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为11(3.1%)vs.3(2.5%)例(死亡风险比为1.21;95%可信区间为0.34~4.26;P=1.0000)。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使用rhA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可快速并且显著的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肺毛细血管嵌压、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脏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同时,安全性良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炜,刘艳秋,林三仁,张莉;发热、腹胀、呼吸困难[J];中华消化杂志;2003年08期

2 孟永花;土霉素致呼吸困难1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3 王若兵,郭秀真;癌症病人呼吸困难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4期

4 王艳霞,李波;停经38(2/7)周,呼吸困难7天[J];中国临床医生;2003年04期

5 张向阳;心源性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1期

6 王海英;慈军;;“K”粉中毒致呼吸困难误诊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12期

7 刘欣欣;王浩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评价[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7年01期

8 黄亮;曹春水;;呼吸困难[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年05期

9 梁东风;张江林;黄烽;;第123例 眼红—耳聋—呼吸困难[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17期

10 郁蓉芳;袁海川;;6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突发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庆宾;何新华;殷勤;金铭;魏兵;李春盛;;腹泻、发热1周,进行性呼吸困难3天(病例讨论)[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潘磊;罗远明;钟南山;;膈肌肌电量化呼吸困难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李卫莉;杨锡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A];玉溪市第十三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兵;王永顺;刘强;;对《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条款中呼吸困难的理解及适用[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病例5:发热18d,加重伴呼吸困难3d[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刘晓杰;王雪梅;王东明;杨晶;刘佳乐;常征;刘晓丽;;牙致呼吸困难1例[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赵峰;;腰椎术后呼吸困难、腹胀[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朱邦礼;;基层医院在治疗肺心病中的若干误区[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续丽丽;;呼吸困难的院前急救及护理[A];河南省急诊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10 吴彩军;李春盛;李泓;;B型利钠尿肽结合无创心排对呼吸困难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几种呼吸困难的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刘萍;呼吸困难的应急处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3 李敬;呼吸困难怎样急救[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程瑞;各类呼吸困难有何特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张晓颖;呼吸困难病例分析(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呼吸困难的急救处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宋光华;呼吸困难急救法[N];保健时报;2004年

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付研 马炳辰;怎样快速甄别呼吸困难[N];健康报;2010年

9 顾兴明;呼吸困难的救护[N];大众卫生报;2000年

10 吕斌;老人呼吸困难不可掉以轻心[N];大众卫生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潘磊;呼吸中枢驱动量化呼吸困难的初步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鹏博;重组人心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Ⅲ期临床试验[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婧婷;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困难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秦聪;呋塞米吸入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3 孟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2年

4 刘莹;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呼吸困难的预测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林春梅;脑钠素、内皮素在鉴别呼吸困难病因中的应用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刘小禾;肺部超声检查在呼吸困难原因鉴别及心衰患者心功能评价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何瑜媛;92岁高龄老人呼吸道感染致心力衰竭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9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329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f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