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医生及患者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3 14:05
【摘要】:第一部分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医生调查研究目的调查急诊科工作的不同级别医生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处理的认识情况,并探寻提高急诊科诊疗水平的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6年1月至9月间收集北京市内3家医院急诊科工作的不同级别医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参与调查医院、医生及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生治疗现状调查和医生业务提升情况。结果3家医院共收集126份调查表,其中三级医院56份(44.4%),二级医院24份(19.0%),专科医院46份(36.5%)。能够自行处理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医生占35.4%。对于药物无效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家属对电复律能接受的占25.4%。若遇到房颤发作未抗凝的患者,考虑抗凝治疗的医生占60.3%。医生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最熟悉的三种药物是胺碘酮、阿托品和艾司洛尔,最不熟悉的三种药物是普鲁卡因胺、伊布利特和索他洛尔。表示熟悉胺碘酮用法的医生占67.5%。对于陈旧性心梗合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单形室速,若正规、足量应用静脉胺碘酮未终止发作,39位(31.0%)医生考虑电复律治疗,28位(22.2%)医生考虑持续静脉应用胺碘酮,仅有11位(8.7%)医生考虑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医生认为所在科室不能够完全规范处理心律失常的原因主要是知识掌握不足、技能掌握不够以及医生顾虑处理过于积极出现并发症而导致医疗纠纷。医生知识主要来源有指南、教科书和科室常规。参加学习班、科室普及指南和医生自己多阅读指南是较为受欢迎的方式。结论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三家医院急诊,调查发现不足四成的调查期间急诊科工作的医生可独立处理快速型心律失常,胺碘酮、阿托品和艾司洛尔等药物因应用广泛而被医生青睐。知识技能掌握不足、家属沟通困难及顾虑并发症等因素制约了规范化处理的进程。普及学习指南和共识是提高医生正确处理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途径。第二部分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处理的现况调查(预试验)目的调查急诊因快速型心律失常就诊患者的用药及转归情况,了解目前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状。方法纳入北京市内有代表性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共250例因快速型心律失常于急诊就诊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情况、心律失常类型、静脉治疗药物、转归及抗凝方案的选择(若为房扑/房颤患者)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入选三家医院共2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4岁,其中男性127例(50.8%),女性123例(49.2%)。较常见的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135例(54.0%)、冠心病93例(37.2%)、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9例(11.6%)、瓣膜病29例(11.6%)和心肌病18例(7.2%),总体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占54.4%。既往有房扑/房颤患者123例(49.2%)。发作心律失常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230例(92%)。入选患者中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房颤,占68.8%,其余依次是室上速(16.4%)、室速(9.2%)、房扑(8.4%)、房速(4.6%)和室早(2.0%)。室上速最常用的药物是普罗帕酮(60.4%),胺碘酮广泛应用于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经过接诊医生处理后,最终56%的心律失常终止,40%心律失常好转,10%无变化或死亡。房颤/房扑患者使用胺碘酮比例在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中无明显差异,而室速/宽QRS心动过速患者使用胺碘酮比例在器质性心脏病中高于非器质性心脏病(P=0.005)。急诊非瓣膜病房颤/房扑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的人数有107例(67.3%),在院及出院后非瓣膜病房颤/房扑应用口服抗凝药物的仅有25例(15.7%)。结论本调查中纳入的三家医院急诊患者,半数以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经过处理后近六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达到终止。房颤是急诊就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胺碘酮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数处理与目前指南保持一致,但对于药物选择和房颤抗凝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敏;倍他乐克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0年11期

2 黄桑;杨海龙;林涛;;胺腆酮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3 李正普;;平律汤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06期

4 张桂英,赵东英;快速型心律失常50例治疗观察[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1期

5 王瑞耕,邓淑珍,尹薇;快速型心律失常87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6 李庆海;李庆玉;史海霞;;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09年06期

7 彭刚;杨晶欣;;中西药合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年06期

8 杜旭;;吞咽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附二例报告)[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1期

9 陈锡刚;;硫酸镁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7例[J];浙江医学;1989年01期

10 沈一曼,周馥英;不同药物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庆海;李庆玉;李晓海;李小兵;;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2 李庆海;李庆玉;李晓海;李小兵;;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3 李红;李国彰;;中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研究的进展[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肖婷婷;沈捷;黄敏;王健怡;谢利剑;;儿童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74例[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5 肖婷婷;沈捷;黄敏;王健怡;谢利剑;;儿童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74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6 杨成明;王旭开;王红勇;刘光耀;邱金玉;傅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951例临床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客蕊;周亚滨;张春芳;陈会君;;养心颗粒对药物诱发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模型心肌ATP敏感性钾通道影响的研究[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吴延庆;程晓曙;吴清华;李菊香;胡建新;程开诚;程应樟;陈琦;;国产自制大头消融导管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15例[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李新梅;陈秋雄;吴焕林;;定悸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80例[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振涛;快速型心律失常辨治体会[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孙玉龙;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张中桥;西京医院一项研究证明:射频消融可治疗各类快速型心律失常[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黄光;硫酸镁的新用途[N];广东科技报;2000年

5 顾世林;服胺碘酮注意五点[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顾世林;服胺碘酮注意五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梅;魏执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对其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证治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客蕊;养心颗粒对实验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模型心肌ATP敏感性钾通道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明名;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医生及患者调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崔淑菲;从少阴论治老年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刘梅;心悸1号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年

4 谢秋利;心悸宁丸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痰淤互结证)的临床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5 潘延飞;平心方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29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329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d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