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BMI轨迹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联

发布时间:2018-11-14 11:22
【摘要】: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对6143例完成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体检并且完成2010-2011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49.68岁。其中,男性4230例(68.9%);依据BMI轨迹将总人群分为四组:低稳定组、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和高稳定组。对BMI轨迹与动脉硬化进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BMI轨迹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随着BMI轨迹的增高,动脉硬化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各BMI轨迹组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2.4%、63.3%、67.9%、7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各种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其余三组踝臂指数(ABI)0.9的OR值(95%CI)分别为1.34(1.08~1.66)、1.57(1.16~2.13)、1.77(1.13~2.79)。结论高的BMI轨迹是动脉硬化前期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引起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arteriosclerosis. Methods 6143 patients with brachial and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 who completed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from 2008-2009 to 2010-2011 were analyzed. The average age was 49.68 years. 4230 males (68.9%)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BMI trajectory: low stable group, middle stable group and high stable group. The influence of BMI trajectory on arteriosclerosis was observed by 蠂 ~ 2 test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BMI trajectory, the detection rate of arteriosclerosis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detectable rate of arteriosclerosis in each BMI track group was 52.4 and 63.3 respectively.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sex and other mixed factors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mpared with the low stable group, the OR (95%CI) of (ABI) 0.9 in the other three groups were 1.34 (1.081.66), respectively. 1.57 (1.16 / 2.13), 1.77 (1.13 / 2.79) Conclusion High BMI locus is a risk factor for prearteriosclerosis and independent of other risk factors for target organ damage.
【作者单位】: 开滦总医院赵各庄医院;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开滦总医院;
【分类号】:R54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宇;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新认识[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年02期

2 阿迪拉·阿扎提;布艾加尔·哈斯木;马依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3 ;家兔增强指数与脉搏波传导速度之间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05期

4 钟冕;陈润钿;黄洁明;吕婉娴;何洁颖;;影响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多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20期

5 吴艳;邓昌明;;脉搏波传导速度应用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9年18期

6 张明华;叶平;;不同动脉节段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7 闫坤丽;黄秀先;白真真;李国杰;梁树俊;马辉;张红叶;崔焱;;成年人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年03期

8 蔡穗珍;黄守清;潘金泉;;778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9期

9 李峰;郭太林;;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值的相关性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2年03期

10 Girerd N;Legedz L;Paget V;Rabilloud M;Milon H;Bricca G;Lantelme P;罗冬梅;叶鹏;;不同测量方法测量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间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布艾加尔·哈斯木;马依彤;汤宝鹏;郑红梅;;维汉民族住院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邓烈华;许顶立;吴雷;;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3 袁洪;李洁芳;黄志军;孙旭;翁春艳;陈志恒;邓秀娟;杨娉婷;;300例高血压病合并肥胖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穆建萍;张健;马良宵;杨学智;朱庆文;李海燕;杜红;牛欣;;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及其在数字化四诊中的应用价值[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王锦纹;胡大一;谢江;;高尿酸血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纪伟宁;马依彤;杨毅宁;刘芬;谢翔;黄定;李晓梅;黄莺;陈邦党;马翔;;新疆维、哈、汉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踝臂指数的关联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蒋玲;;老年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血压关系的观察[A];第15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黄从新;臂踝脉搏传导速度检测对心血管疾病评估有重要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李楠;应早期干预这些危险因素[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新新;心率变化对脉搏波传导速度测量的影响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q,

本文编号:2331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331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5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