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维生素K2对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和机制

发布时间:2018-12-07 12:28
【摘要】: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血管钙化是导致CKD患者CVD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关键环节,CKD患者的血管钙化主要发生在血管中膜。血管中膜的主要成分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研究发现,维生素K2可以抑制血管中膜钙化,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讨维生素K2对血管中膜钙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实验以高磷诱导的VSMCs钙化为模型,观察了维生素K2对其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factor of alpha 1,Cbfα1)m RNA及蛋白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SMAD1、SMAD7、Axl(Anexelekto)、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基因m RNA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运用胸主动脉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获取VSMCs,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细胞鉴定。2实验分组:将VS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磷组干预组、维生素K2干预组(10μmol/L)、维生素K2干预组(25μmol/L)及维生素K2干预组(50μmol/L),阴性对照组采用低糖DMEM含10%胎牛血清的正常培养基培养,高磷组在正常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10 mmol/L的β-甘油磷酸制成高磷培养基培养,维生素K2干预组在上述高磷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维生素K2,使维生素K2的终浓度分别为10μmol/L、25μmol/L和50μmol/L。3钙化检测:VSMCs的钙化通过茜素红染色来检测,并用比色法检测其钙含量。4运用RT-PCR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维生素K2对VSMCs中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factor of alpha 1,Cbfα1)m RNA及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SMAD1、SMAD7、Axl(Anexelekto)、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5运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维生素K2对VSMCs中Cbfα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6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先以0.25%胰酶消化收集的各组细胞,再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2次,将细胞重悬于70%乙醇中固定24h后,加入适量PI染液混匀,室温15 min后上机。7统计学方法: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VSMCs原代培养:大鼠VSMCs的获取采用胸主动脉组织块贴壁培养法,一般情况下大约3-4d后即可见少许细胞爬出,形态为长梭形,排列较分散,约6-7d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铺满大部分瓶底。当80%-90%的瓶底面积铺满细胞后,便可进行传代培养,传代后的细胞最初近似为圆形,贴壁后其逐渐变为梭形或星型,有突起,细胞胞浆丰富,核大呈椭圆形,典型的呈现为“峰—谷”样交互重叠生长。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α-SMA actin),其为平滑肌细胞特异性的抗体,出现棕黄色的免疫反应产物在细胞胞浆强表达,即为阳性结果。几乎所有细胞均在细胞胞浆强表达。2维生素K2对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钙化的影响:培养至第14天时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磷组的橘红色矿化结节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与高磷组相比,维生素K2干预组的橘红色矿化结节减少,且随维生素K2浓度的增高,橘红色矿化结节越来越少。钙含量测定结果与茜素红染色结果基本一致。3维生素K2对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的BMP通路的影响:RT-PCR法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磷组的BMP-2和SMAD1m 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维生素K2干预组的BMP-2和SMAD1m RNA表达随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P0.05)。高磷组的SMAD7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维生素K2干预组的SMAD7m RNA表达随浓度增高而逐渐升高(P0.05)。4维生素K2对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s凋亡的影响: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磷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高磷干预组相比,维生素K2各剂量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RT-PCR法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磷组Axl m 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维生素K2干预组的Axl m RNA表达增加,且随维生素K2浓度的增高,Axl m RNA表达逐渐增高,以50μmol/L维生素K2组达最高(见图3)。而Bcl-2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课题采用胸主动脉组织块贴壁法成功地培养了大鼠VSMCs,为VSMCs原代培养搭建了一个平台。2维生素K2可以抑制高磷诱导的VSMCs的血管钙化。3维生素K2抑制VSMCs的血管钙化的机制,一方面与维生素K2抑制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成软骨样表型转化有关;另一方面与维生素K2的抗凋亡作用有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干,时德;丹参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年08期

2 于悦卿;史英钦;郭文潮;余小平;郝玉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11期

3 赵辉;杨艳;曾晓荣;;环腺苷二磷酸核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调控的研究进展[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汤显靖;武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J];社区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5 郭庆,,温进坤;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6年03期

6 陈水龙;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肥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杜先华,杨芳炬,龚应霞,王卫民;丹参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年01期

8 秦光明,张永学,曹卫,安锐,高再荣,曹国祥;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摄取寡核苷酸探针的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2期

9 周玉娟;刘福林;张永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机制[J];临床荟萃;2006年07期

10 江明宏;舒茂琴;王倩;覃跃龙;李建涛;曹雪滨;;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同步方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波;何国祥;刘建平;李德;;电场干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2 唐波;刘建平;何国祥;李德;;直流电场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骨架分布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3 唐波;刘建平;何国祥;李德;;直流电场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4 徐威;;激活因子-1α在地塞米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炳香;凌宏艳;张玉昌;杨丝丝;胡弼;;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严志强;姚庆苹;张明亮;郭子义;姜宗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调控周期性张应变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7 战晓丽;袁伟杰;郭云珊;刘凌;;阿托伐他汀对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孔炜;;血管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9 何国祥;刘建平;景涛;史光鉴;;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10 郭瑞威;杨丽霞;王红;;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核因子-(?)B通路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诚;选择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N];科技日报;2005年

2 余宁宁;冠心病病因迷雾拨开[N];健康报;2004年



本文编号:2367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367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5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