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滋养血管成熟化探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vulnerable factors, atherosclerotic (As) eventually leads to plaque formation and rupture. In this process, the number and permeability of new vessels in plaque are the key factors. Therefore, regulation of neovascularization has become the treatment strategy of As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only by inhibiting the progress of neovascularization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How to promote the maturation of intraplaque nourishing vessels will become a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stabilize As vulnerable plaq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growth factor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maturation in order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new treatment of As vulnerable plaque.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3634)
【分类号】:R54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润泰;傅玉才;王伟;;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年03期
2 洪鹏;李首春;薛菁晖;张志文;;血小板衍生因子BB与脑血管痉挛[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年03期
3 董震;孙爱军;施海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滋养血管研究[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4期
4 衣慧;王宗仁;李军昌;;Angiopoietin/Tie2系统在血管新生与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J];心脏杂志;2012年04期
5 何菲;刘娟;张力;;乙酰化——炎症调控新方式[J];生命的化学;2011年06期
6 张小芳;刘丹;姚宝珍;;Ang-1、Ang-2/Tie2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J];微循环学杂志;2011年03期
7 刘帅;刘学政;;Ang-1/Tie2系统与病理性血管形成的关系[J];解剖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8 刘莹;宾建平;;新生滋养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中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锴;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调节小鼠下肢缺血血管生成的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漆仲文;李萌;张军平;;从滋养血管成熟化探讨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年07期
2 李玉东;杨清泉;张明磊;王星;刘慧;李聪聪;;miR-142-5p靶向调控TGF-β2促进人巨噬细胞凋亡[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年05期
3 翁萍;任静;胡佳俊;梅娜;刘娟;;超声造影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7年04期
4 吕彦;王冰;陈会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清VEGF、Ang-1以及Ang-2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7年02期
5 宋恒良;胡黎坤;;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及miR29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6年20期
6 陈韵雯;陈赛君;贲志飞;;超声造影对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年03期
7 何前松;杨红云;胡利民;马萌萌;张莉;刘晓雷;邹兆鹏;王少峡;;心脑舒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周边区微血管新生及Ang/Tie系统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12期
8 王亚飞;党晓卫;徐韶凯;李海;李路豪;李素新;李林;;血管生成素1/酪氨酸激酶受体2系统与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年06期
9 丁昱;冯蕾;张海钟;孙琰;林翠云;韩剑虹;;超声造影观察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04期
10 金涛;朱广军;韩光;李凤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宏文;毛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05期
2 叶富华;周新民;;脑血管痉挛的介入治疗进展[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06期
3 毛洋;刘小琼;王洪梅;季晓平;赵玉霞;张运;张蕾;;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促进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年03期
4 郑雪;白万军;周聊生;李宏建;;前列腺素E1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年08期
5 马学;杨立;宋君;罗光恒;卢一平;;血管生成素及其Tie 2受体在慢性移植肾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器官移植;2010年06期
6 卢秀珍;毕宏生;崔彦;左振刚;;外源性VEGF及Ang-1对大鼠CNV的作用及机制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10期
7 金绿英;杨俊;;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09年05期
8 何胜利;高勇;刘道永;沈婕;;Ang-1、Ang-2和Tie-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9年05期
9 郭素芬;张瑞云;成永霞;李志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肥大细胞分布与血管新生相关性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汤洁;刘世清;李皓桓;刘文俊;郑慧锋;;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可海霞;贾银明;;易损斑块标志物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曾秋棠;毛晓波;;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与干预[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5期
3 杨跃进;易损斑块的检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防[J];中国循环杂志;2003年04期
4 姚荣国;孙宇;;易损斑块的标志物——妊娠相关蛋白-A[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1期
5 韩玉龙;光雪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损斑块检测进展[J];医学综述;2006年08期
6 孔令阁;;易损斑块的认识和检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7 李建平;刘厂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损斑块检测新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23期
8 朱雁洲;陈良龙;;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1期
9 李苹;孙晓莉;;易损斑块的形成与干预策略[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04期
10 吴宗贵;;从易损斑块的研究难点看中西医结合防治之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运;;易损斑块检测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汇编[C];2009年
2 张文高;郑广娟;朱庆均;王显刚;张丹;张静;刘龙涛;吴敏;徐敏;李宁;;中西医结合防治易损斑块、易损血液的研究与思路[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陈曦;;冠脉易损斑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吴同启;顾宁;陈志亮;黄成明;潘志伟;;宁心痛颗粒干预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机制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运;陈文强;张鹏飞;;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A];第八次全国动脉硬化性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胡思宁;房炎;于波;;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评价易损斑块阶段性特点[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杜廷海;;易损斑块、血栓形成的“热毒观”[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贺芬芬;王文;;药物稳定易损斑块研究的进展[A];中国药理学会补益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人参及补益药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贺芬芬;王文;;药物稳定易损斑块研究的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10 方圻;;易损斑块、易损血液、易损患者[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教授 陈韵岱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 林运 整理;易损斑块的识别与治疗[N];健康报;2008年
2 白毅;易损斑块——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的热点[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刘燕玲;活血解毒有助稳定动脉易损斑块[N];健康报;2006年
4 ;易损斑块识别 冠心病研究热点[N];健康报;2011年
5 李洁尉 覃善萍;围歼“头号杀手”行动启动[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记者 熊昌彪;中药稳定易损斑块研究获国际认同[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泽雯;国家“973”计划立项关注影像诊断与疾病预警系统[N];中国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伟;联合测定炎症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凌博;高切高脂通过VEGF-VEGFR2信号通路调控血管新生参与动脉粥样易损斑块形成[D];重庆大学;2015年
3 李巧汶;易损斑块形成中白介素-18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双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易损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5 倪梅;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构建和基因治疗稳定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清贤;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监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仲琳;应用基因和药物治疗稳定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林清飞;短期大剂量他汀逆转兔易损斑块进展试验[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吴同启;宁心痛颗粒干预模型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泽新;宝石能谱CT结合血清HMGB1、Hs-CR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守亮;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与治疗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5年
3 林荣明;虫类药复方干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周慧;易损斑块血流动力学参数的CFD模拟和PIV实验[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孙海洋;调脂和血颗粒对存在易损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白万军;前列腺素E1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国栋;胎盘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易损斑块的相关性[D];南昌大学;2009年
8 郑雪;前列腺素E1对兔易损斑块内出血和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靳奇峰;妊娠相关蛋白-A对冠心病易损斑块预测价值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志军;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97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39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