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2-19 17:22
【摘要】:目的: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在影像学上均可表现为左室心肌肥厚,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T1 mapping技术及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myocardial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经心内膜活检证实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轻链型(AL)心肌受累患者19名,符合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5名及正常对照组20名,所有入组成员均进行标准3.0T心脏MRI检查,包括应用改良Look Locker反转恢复(MOLLI)序列进行平扫、增强的T1 mapping成像以及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扫描,使用心脏磁共振专业后处理方法分别测量这三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左室心肌全心平扫T1值(Native_T1)和增强T1值(Post_T1),后两者进一步校正获得ECV值,最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肌淀粉样变性组平扫T1值较肥厚型心肌病组显著升高(1457±164msvs1330±45ms,P=0.000),ECV值也较肥厚型心肌病组患者显著升高(0.50±0.09vs 0.29±0.07,P=0.000),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T1值=1366ms时,诊断CA的敏感性84.2%,特异性85.7%,准确性85%。ECV值=0.43时,诊断CA的敏感性85.0%,特异性92.3%,准确性88%。结论:T1 mapping技术在CA和HCM鉴别诊断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Myocardial amyloidosis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can be seen as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hypertrophy on imagi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similar,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amyloidosis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1 mapping technique and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 (myocardial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amyloidosis and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19 patients with systemic amyloidosis light chain (AL) who were diagnosed by endocardial biopsy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15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nd 20 normal controls were examined with standard 3.0T cardiac MRI, including plain scan with modified Look Locker reverse recovery (MOLLI) sequence. Enhanced T1 mapping imaging and delayed enhanced (LGE) scan with gadolinium contrast agent were used to measure cardiac function parameters in these three groups using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professional post-processing. The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was further corrected for T _ 1 value (Native_T1) and enhanced T _ 1 value (Post_T1), and the ECV value was obtained, and the final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the T 1 value of myocardial amyloido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group (1457 卤164msvs1330 卤45 Ms P0. 000), ECV and 0. 50 卤0.09vs 0. 29 卤0. 07 0.09vs P 0. 000). When T1 = 1366ms, the sensitivity of CA was 84.2, the specificity was 85.7, the accuracy of 85%.ECV was 0.43, the sensitivity of CA was 85.00.The specificity was 92.3g, and the accuracy was 880.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when T1 = 1366ms, the sensitivity was 84.2, the specificity was 85.7, and the accuracy was 0.43. Conclusion: T1 mapping technique has potential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A and HCM.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2.2;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黎;高海拔地区38例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0年08期

2 王彬尧,王长谦,郑道声;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新医学;2000年07期

3 陆健;肥厚型心肌病2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边冀;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心脏杂志;2000年04期

5 孙明霞;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年01期

6 郭秋杰;肥厚型心肌病13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16期

7 王可,李朝辉,来艳丽;老年肥厚型心肌病误诊9例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年01期

8 李东煜,苏怡茜;肥厚型心肌病一家三代5例报告[J];农垦医学;2001年03期

9 高颖波;老年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3期

10 陈礼平 ,王春明 ,韦铁民;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玲;许迪;陆凤翔;姚静;雍永宏;庄燕;;斑点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如海;袁瑞;赵平;;多普勒心动图对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预后的评价[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惠汝太;;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分子遗传进展[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赵敏;许亮;王蓓;刘小明;谷莹;翁轶南;;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舒张运动的评价[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亚欣;唐闽;田涛;方丕华;徐亮;宋雷;惠汝太;周宪梁;;6例合并左室血栓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6 马翔;刘米莉;马依彤;;229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海燕;舒先红;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葛均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海燕;潘翠珍;程蕾蕾;董丽莉;舒先红;;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旋转不同步的超声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耿猛;杨俊华;;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云英;;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美闻;美发现早期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王妍 整理 卢晓娣;肥厚型心肌病新突变被捕获[N];健康报;2009年

3 匡远深;成人肥厚型心肌病已不是罕见心脏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许锦东;肥厚型心肌病应针对并发症实施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通讯员 匡远深;肥厚型心肌病为成年人猝死要因[N];光明日报;2005年

6 副主任医师 容小翔;心肌病 分型治[N];大众卫生报;2001年

7 陈金伟;怎样对付原发性心肌病[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施施;携带m.2336T>C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特异性iPS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致病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魏嵬;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停搏液的临床选择[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孙宝晶;Selvester QRS心电图评分与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及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4 翟姗姗;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5 郭曦滢;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长期预后和基因突变特点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6 崔颢;肥厚型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少见致病基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7 李敏;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及候选基因突变筛查[D];复旦大学;2009年

8 安丰双;肥厚型心肌病基因检测及左房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9 宋雷;中国肥厚型心肌病部分基因突变谱分析及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李靖;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舒;3.0T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在心肌淀粉样变性和肥厚型心肌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陆锡利;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特点与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郭晓琳;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斌;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施鑫;中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的突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李丹;携带肥厚型心肌病相关m.2336T>C突变的转线粒体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汪琰;植入式除颤器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结果的Meta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单正宜;TGF-β异构体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5年

9 戚晓琳;S100A4蛋白和P53蛋白在肥厚型心肌病导致的心肌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16年

10 付义;肥厚型心肌病和肝豆状核变性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26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426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