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和目的:在2005年,美国卒中协会(ASA)工作组推荐建立卒中医疗体系,优化卒中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流程,并改善患者预后。据统计,一个完善的卒中医疗体系可以减少2%-3%卒中相关的死亡,同时,卒中后的致残也降低,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及其家庭和政府的负担。卒中医疗体系在为卒中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改善卒中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目的是在农村地区建立一个完善的卒中医疗体系,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方法:从2009年11年至2011年11月,我们在赣榆县建立一个卒中医疗体系,并将其他3个相匹配的社区作为对照。首先,我们调查了这些社区的卒中管理,接着在3个干预社区实施完善的卒中医疗体系和教育项目,随访2年,我们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6个社区344345人口中,有1036例新发卒中患者,卒中发病率为301/100000,死亡率为55/100 000。与对照社区相比,2012年干预社区在实施卒中医疗体系和教育项目后,3小时内就诊(12.01% vs.8.13%;P=0.044)、入院24小时内行CT检查(61.70% vs.55.08%;P=0.036)和接受溶栓治疗(2.07% vs.1.02%;P=0.181)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2013年,3小时内就诊(15.15% vs.9.70%,P=0.008)、入院24小时内行CT检查(69.09% vs.61.98%;P=-0.017)和接受溶栓治疗(3.03% versus1.14%;P=0.034)的患者比例增加更显著。2012年,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死亡人数分别为43(8.90%)和48(9.76%)。2013年,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病死率显著降低(6.06% vs.9.70%;P=0.032);干预组在实施卒中医疗体系和教育项目后致残率也逐年降低(45.25% vs.51.52%;P=0.045)。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在中国农村地区建立、实施并评估了这样一个卒中医疗体系,同时也证实,该体系可靠且可行。社区教育增加公众的卒中知识,缩短卒中发作至到医院就诊的时间。实施卒中医疗体系使更多的患者能接受溶栓治疗,减少致残率。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URL:http://www.chictr.org.Unique identifier:ChiCTR-RCH-13003408.目的:超重和肥胖正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据估计,到2030年,超重人群达21.6亿,肥胖者达11.2亿,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死亡风险。然而,通过饮食、锻炼、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减少肥胖的干预手段不能解决长期问题。当脂肪组织中储存过多的甘油三酯,释放大量自由脂肪酸产生不利效应时,就出现肥胖。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同时常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研究显示,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血浆钠水平升高,促使压力-尿钠曲线代偿性右移,从而升高血压。在糖尿病人群和肥胖动物模型中,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2在近曲小管上表达增加,葡萄糖重吸收增加,从而导致钠重吸收增加和钠潴留。此外,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中,Na+-K+-2C1-同向转运体磷酸化增加,同时该转运体活性增加,介导钠重吸收增加,参与肥胖高血压的形成。因此,肥胖高血压可能是多种途径介导激活钠通道所致。这项研究的第一部分从全基因组水平在单纯肥胖组、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和肥胖高血压组的任两组之间,比较外周血DNA甲基化谱和全转录本水平,找到影响基因表达的差异甲基化位点,为后续探索肥胖相关因素影响肾小管上皮钠通道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年我们初步建立一个包含100个人的样本数据库,所有入选人群年龄为50~74岁,且无心脑血管事件。100例样本分为4组,每组25例:1.单纯肥胖组(G1):本次入选单纯肥胖患者的标准为BMI≥27 kg/m2;2.对照组(G2):18.5 kg/m2≤BMI≤24 kg/m2且血压140/90 mmHg;3.单纯高血压组(G3):本次入选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标准为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4.肥胖高血压(G4):同时符合G1和G3的标准。根据芯片质控结果,DNA甲基谱采用芯片分析58个样本,表达谱采用芯片分析52个样本,最后关联分析两张芯片中重叠的52个样本的数据,单纯肥胖组、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组和肥胖高血压组均为13例,且为年龄匹配的男性。结果:根据DNA甲基化芯片和表达谱芯片数据的关联分析,单纯肥胖组存在4个低甲基化CpG位点(cg01601×××、cg08330×××、cgl9651×××、cg27239×x×),1个高甲基化CpG位点(cg02193×××);单纯高血压组存在5个低甲基化CpG位点(cg01601×××、cg08330×××、cg16819×××、cg19651×××、cg12623×××);肥胖高血压组存在1个低甲基化CpG位点(cg02193×××)。A基因body区上3个CpG位点(cg01601×××、cg08330×××、cg19651×××)在G1 vs.G2和G2 vs.G3中甲基化水平降低,且与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下调相关。B基因5'UTR区上1个CpG位点(cg02193×××)在G1 vs.G2和G4 vs.G1中高甲基化或低甲基化,且与B基因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关。因此,在肥胖和高血压中,这4个CpG位点(cg01601×××、cg08330xx×、cgl9651xx×、cg02193xxx)均有甲基化程度的改变,且与A和B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采用最新的Illumina 450k甲基化芯片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位点,同时利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检测全转录本水平,结果发现,4个CpG位点(cg01601×××、cg08330×××、cgl9651×××、cg02193xxx)甲基化程度的改变可能与肥胖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相关。目的: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结缔组织常染色体显性疾病,它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和骨骼肌系统。据估计,马凡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5000~1/10000,同时有25%的散发病例。大量研究显示,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的不同突变导致马凡综合征。FBN1基因的突变破坏细胞外原纤维蛋白-1前体加工为原纤维蛋白-1。马凡综合征患者在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和骨骼肌系统中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变化。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道两个马凡综合征患者,他们由FBN1基因新突变所致,主要引起心血管临床表型。方法:两个患者即患者-1和患者-2因需行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收住我们医院,根据Ghent标准诊断为马凡综合征。抽取参加者(患者-1及其女儿和儿子、患者-2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患者-1马凡综合征诊断明确,仅检测FBNl基因突变。对于患者-2,首先采用二代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为FBN1突变,然后对突变位点进行PCR验证。结果:患者-1和其女儿测序的结果发现一个新的杂合移码突变,位于FBN1基因12外显子上,c.1560-1566(GAGCACA)缺失导致从第520位氨基酸开始变化,终止密码子出现在第575位氨基酸,此后的氨基酸丢失。患者-1的儿子无突变。患者-2发现一个新的错义突变,c.6575T>C, p.2068C>R,位于FBNl基因50外显子上。患者-2的父亲和母亲无FBNl基因突变。结论:在两个马凡综合征的中国家庭成员中发现两个FBN1基因新突变,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新突变主要导致心血管并发症。我们的发现扩大了FBNl基因突变谱,为其表型-基因型的关联提供更多的证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4.1;R74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昱晨;官忠燕;段红梅;唐娜;刘俊;韩艳玲;;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肺癌组织中MCM7蛋白结合蛋白[J];中国肺癌杂志;2008年04期
2 秦莹莹;陈子江;;马凡氏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产前诊断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年06期
3 陈伟,魏文斌;Marf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4 郁芮;周伟;张咸宁;李继承;;晶状体异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年06期
5 陈喜军;伍严安;;Marfan综合征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孙衍昶;郭t$t$;赛克;王翦;王洁;陈芙蓉;张宗平;陈忠平;;MicroRNA-181b提高U87细胞对VM-26的敏感性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13年02期
7 区腾飞;潘速跃;杨洁;李永鸿;巫碧佳;李荣;周庆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复发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年17期
8 段风梅;李玉琴;朱沂;;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J];甘肃医药;2013年10期
9 汪章勋;周权;孟慧敏;张军;黄勃;;金龟子绿僵菌MicroRNA在蝉蜕和蚕血淋巴诱导下的差异表达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范奎龙;李结华;唐海沁;;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兴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FBN3基因多态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安冉;α-adducin及GABA_BR1基因多态性与OSAHS合并高血压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3 郁芮;一个中国人单纯性晶状体异位家系FBN1基因突变的研究以及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陈喜军;马凡综合征FBN1和TGFBR2基因突变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5 黄彦;利用Lotka-Volterra方程构建小脑组织发育中基因的调控网络[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6 郑永丽;海马组织发育过程中基因调控网络构建的生物动力学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周权;职业应激在EH高发职业人群中致病模式的流行病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8 耿强;α-内收蛋白基因Gly460Trp多态性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钟萍;β-AR基因多态性与EH的关联性及其与职业精神应激交互作用在EH高发人群中的致病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婕;肉鸭MC4R和ADD1基因克隆、组织表达及其与胴体和脂肪性状的关联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
本文编号:
2521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2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