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阿利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改善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4 13:41
【摘要】:目的:本实验通过以缬沙坦胶囊为对照组来评价阿利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3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或)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患者120例。以信封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服用阿利沙坦酯片240mg(1片)者为实验组,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1粒)者为对照组;实验组中合并CAS者为A组,对照组中合并CAS者为B组。给药方法:实验组给予阿利沙坦酯片240mg/d;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d;晨起8:00左右空腹口服,总疗程48周。服药4周后监测坐位诊室血压(Clinic blood pressure,CBP),血压未达标的患者药物用量加倍。在治疗8周、12周、24周和48周时测量坐位CBP来评价降压的疗效;从第9周到第48周期间,于第12周、24周和48周时详细记录脉搏、呼吸和体温,并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电解质、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安全性;行颈动脉超声探查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厚度和个数以及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评价改善CAS的疗效。结果:1.降压有效性结果:1.1两组对诊室收缩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不同时间点的诊室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以及第8周、12周、24周、48周分别与第4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24周、48周与第8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24W=0.023,P48W=0.012),而对照组第12周、24周、48周与第8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其他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组别与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1.2两组对诊室舒张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不同时间点的诊室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第8周、12周、24周、48周与第4周比较、第12周、24周、48周与第8周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组别与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1.3治疗4周时实验组诊室收缩压的平均降压幅度为14.45mmhg,而对照组平均降压幅度为12.06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内治疗8周、12周、24周、48周降压幅度与第4周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1.4两组总体达标率均在50%以上,总体有效率均在70%以上,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内24周、48周分别与4周、8周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2.降压安全性结果:2.1实验组转氨酶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引起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升高者2例,12周时alt升高至85u/l左右,24周时降至60u/l左右,48周时降至正常;对常规、其他生化指标及生命体征均无影响;2.2实验组治疗12周、24周、48周时引起心电图异常的百分比分别为10.53%、9.26%和8.16%,对照组分别为11.86%、10.91%和8.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reactions,adr)者占8.16%,对照组为10.0%,主要的adr为眩晕、恶心、头痛、胸闷,大多为轻度,少数为中度,可自行或对症治疗后缓解;不良事件(adverseevents,ae)主要为alt升高;两组均未发生重要不良事件。评价安全性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结果:3.1a组和b组颈动脉imt变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imt在测量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治疗24周、48周分别与治疗前、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48周分别与治疗前、12周、24周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组别与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3.2斑块面积在两组中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的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24周和48周与治疗前比较、48周分别与12周和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48周分别与治疗前、12周和24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组别与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斑块厚度在两组中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的斑块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48周分别与治疗前和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4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组别与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斑块个数在两组中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的斑块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24周和48周与治疗前、48周与12周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其他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组别与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阿利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是有效的,疗效与缬沙坦胶囊相当。2.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阿利沙坦酯片,安全性高。3.阿利沙坦酯片可以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对IMT的改善优于缬沙坦。
【图文】:

阿利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改善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48周与治疗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时间点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点之间的比较,F=0.276,P=0.843,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图10。表12 两组患者斑块厚度的平均水平 (mm)时间 A 组 B 组 F P治疗前 2.21±0.65 2.40±0.75治疗12周 2.09±0.64 2.27±0.73 0.920 0.344治疗24周 1.94±0.60 2.13±0.70治疗48周 1.83±0.62*Δ1.72±0.60*Δ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 12 周比较,ΔP<0.052.3.4 两组患者斑块个数变化的比较经Mauchly,s 球性检验,,拒绝球对称分布假设(χ2=45.778,P<0.001,G-Ge=0.551,H-Fe=0.588)。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示:两组患者斑块个数变化的比较

阿利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改善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图11两组斑块个数随治疗时间变化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4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建红;王佩显;;高血压左室肥厚机制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年30期

2 赵阳媚;赵海洲;;阿利沙坦酯治疗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5年34期

3 王俊;童程程;唐海沁;;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年03期

4 黄春艳;李荣亨;;几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特点[J];中国药房;2015年10期

5 徐菁;陈敏;何万珍;周长胜;;阿利沙坦酯联合匹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09期

6 何荣华;岳新荣;;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5年02期

7 韩丽;邓志华;;缬沙坦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年08期

8 崔兴道;;不同剂量阿利沙坦酯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19期

9 马志强;马韬;刘力;王志权;;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2期

10 荆珊;孙宁玲;张抒扬;柯元南;陈韵岱;魏盟;李广平;袁洪;黎莉;王琳;王建安;;阿利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年10期



本文编号:2522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22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