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结构功能特征及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0:16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和健康女性心脏结构功能和血管功能特征及认知功能的差异,旨在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部分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和血管功能损害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女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N=355人)年龄45-60岁。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肝肾功、血常规、血脂、血糖等指标为配对因素。按1:1匹配355名围绝经期健康女性作为健康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生活行为特点的问卷调查;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压、脉率的测定。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心脏结构指标包括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右室前后径(RVd)、室间隔(IV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搏幅、间隔e’、侧壁e’、平均E/e’、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动脉血管功能状况,包括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踝-臂指数(ABI);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测定女性认知功能。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紧张和饮食偏咸,但将所有有意义的因素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发现,仅有高血压家族史被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2)心脏结构两组间比较:高血压组LAd、LVEDd、LVESd均增大,且IVS及LVPWT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心脏功能两组间比较:高血压组E/e’、LAVI值均高于健康组,但间隔e’、侧壁e’值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搏幅、TR峰值流速、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血管硬化指标两组间比较:高血压组CAVI-R、CAVI-L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双侧踝-臂指数(ABI-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围绝经期女性心脏结构主要受年龄、血压、BMI及腰臀比的影响,心脏功能主要受血压、心率、年龄及腰臀比的影响,而血管硬化主要受年龄、血压、血脂及绝经的影响;(6)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主要受BMI的影响,心脏功能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绝经及腰臀比的影响,而血管功能主要受年龄和绝经的影响;(7)高血压人群中发生轻度认知损害的人数虽然高于健康组,但是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两组间的MMSE评分平均分间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8)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血管硬化程度越强及绝经可能会促进围绝经期女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而血压对MMSE评分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9)影响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主要为年龄、绝经及血管功能下降,与血压关系不显著。结论:(1)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早发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紧张和饮食偏咸,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围绝经期女性的血管功能较健康组有相应变化。早发高血压家族史可能是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功能主要受到血压、年龄、文化程度、BMI和绝经等因素的影响,而血管功能(硬化)与血压、年龄和绝经本身有关;(3)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开始减退,但是还没有发展到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年龄及高血压病有关。
【图文】:

研究对象,围绝经期,信息,条件逻辑


注:与健康组比较,,*表示 P<0.05。图 1. 研究对象基本调查信息1.3.1 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 Logistic 分析通过单因素条件逻辑回归筛选自变量,进而利用多因素条件逻辑回归探讨本研究中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的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早发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紧张和饮食偏咸。将所有有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营营;尹艳;冯铁为;国旭熳;彭艳;;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健康管理[J];西部中医药;2019年05期

2 刘萍;;绝经期女性全面保健及护理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年13期

3 成磊;雷云;胡燕;康坤丽;王晓燕;史玲;;八段锦锻炼对社区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01期

4 杜吉利;齐冲;邵艳萍;张秀敏;;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与家庭关怀度、焦虑及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年04期

5 张微;;围绝经期女性的月经情况与心血管疾病间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7年03期

6 陈萍;李霞;杨朝霞;;围绝经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17年03期

7 李柯敏;刘小玲;刘建珍;;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替代疗法对激素水平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年04期

8 赵志英;刘殿池;;围绝经期女性糖代谢异常调理[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年21期

9 季晓东;刘姣;邱毅;郑祖峰;季晓军;江松平;;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年06期

10 董桂英;孙倩倩;;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思路刍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荀;王孝强;;围绝经期女性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进展[A];第五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余俊文;刁伟霞;杨同广;陆锦波;刘奔流;杨剑;;绝经期女性血尿酸水平及相关指标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玉英;汝磊生;李俊峡;王冬梅;丁超;齐书英;;非绝经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郎雁;王燕;张幼红;段杰;;围绝经期女性补充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锦茹;李芬;魏炜;阮郦韬;艾红;;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绝经期女性颈动脉的弹性[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6 田雅丽;;Norvasure诺舒手术治疗功血的新进展及护理配合[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11年

7 王雷鸣;贾文斐;宋燕华;;绝经期妇女风湿、类风湿相关项目检测假阳性实验室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8 何晓嫱;;体育锻炼对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9 Q萌怂

本文编号:2599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599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8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