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对复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8 00:21
【摘要】:背景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多见的持续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在不断上升~([1])。介入治疗经过二十余的快速发展,使得导管消融术(catheter ablation,CA)或冷冻球囊消融术(cryoballoon ablation,CBA)已成为症状性房颤最佳的治疗选择~([2])。然而其复发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尚未解决~([3])。有研究报道称,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房颤消融成功率为70%,而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AF)患者房颤消融成功率为50%,这也就意味着单次消融的复发率在30%到50%之间,实际上导管消融手术急性的高成功率目前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其持久疗效仍亟待解决~([4,5])。早期识别房颤复发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复发率,这对于减低房颤引起的致残率、致死率有重要意义。既往研究已经发现,不同的临床和亚临床因素,包括老年、女性、经典心血管危险因素、非阵发性房颤、左心室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和心房扩大等已被确定为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可能预测因素[6,7]。目前认为阵发性房颤(PAF)的主要机制为肺静脉起源的异位搏动~([8,9]),故目前针对阵发性房颤(PAF)患者所采取的主要消融术式为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临床研究显示,房颤术后早期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等,其中以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APB)最为常见~([10]),机制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房颤消融术后早期的房性早搏与首次消融晚期复发的关系国内外有关研究报道尚少,仍然需要采取进一步研究。目的分析影响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与房颤晚期复发的关系,以及这些危险因素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心血管内科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于术后第二天复查HOLTER,统计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量。术后12月进行随访,以房颤复发为研究终点。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量的差异,并通过绘制ROC曲线寻找预测房颤复发的术后早期房早负荷的截点值。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心房CT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比较显示,复发组患者基线HDL-C水平较未复发组低、基线FT4的水平复发组较未复发组高,差异在两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复查HOLTER结果显示,复发组术后即刻房性早搏负荷较未复发高[1327(169-5508)VS.221(38-1287),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房早负荷≥816个/天时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价值最好,其曲线下面积为0.697(95%CI 0.562-0.831,P=0.00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70.9%。(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房性早博负荷≥816个/天、正常高值的FT4水平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呈正相关;而HDL-C水平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无相关性。(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范围内高FT4水平以及房颤消融术后房早负荷≥816个/天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6)ROC曲线分析显示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816个/天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697(95%CI:0.562-0.831,P0.05),房性早搏负荷≥816个/天联合正常范围内高水平FT4的预测房颤晚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648-0.876,P0.001)。但两者曲线下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816个/天以及正常范围内的高水平FT4是其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房性早搏负荷≥816个/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图文】:

ROC曲线,ROC曲线,房颤,房早


射频消融术后房性早搏负荷预测房颤复发的 ROC 曲线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第 2 天行 HOLTER 检查的结复发组早期房性早搏的负荷高于未复发组[1327(169-5508)vs-1287),P<0.05)](见表 3)。ROC 曲线分析发现,使用早期房性早测房颤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 0.674(95%CI:0.523-0.824, P<0.05)(见)。使用 ROC 曲线分析计算得出,预测房颤复发最佳的房早负荷截点个/天。以该截点值作为房颤复发的预测值的曲线下面积为 0.697(92-0.831,P<0.05)(见表 4、图 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68.4%、7以早期房早负荷≥816 个/天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截点值时,两组之间学差异(P<0.05)(见表 3)。表 4 ROC 曲线下面积分析变量 AUC 95%CI P房早负荷 0.674 0.523-0.824 0.019房早负荷≥816 个/天 0.697 0.562-0.831 0.008

曲线,曲线下面积,曲线表,房颤


PBs≥816 个/天与 APBs≥816 个/天联合 FT4 水平的 ROC 曲线PBs≥816 个/天预测房颤复发的 AUC 为 0.697,APBs≥816 个/天联合正 FT4 水平预测房颤复发的 AUC 为 0.76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表 7)。APBs≥816 个/天联合 FT4 的 AUC 大于单用 APBs≥816 个/两者 AUC 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136)(见表 8)。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俊飞;韩天雄;徐瑛;;房性早搏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19年01期

2 郭元芳;杨波;成少永;李美慧;王卓清;黄丛春;王俊华;王建昌;;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年28期

3 高桂芳,卢小泉,马景林;房性早搏伴多种类型房室差异传导及反复心搏[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0年01期

4 秦绳j,毛军奇;房性早搏长期误诊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3期

5 银云燕;房性早搏致窦性节奏点改变及P波形态改变[J];中国循环杂志;1994年06期

6 黄玉贤;苦参治疗房性早搏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医学;1994年01期

7 鱼运寿;祝健;;家族性体位性房性早搏[J];心电学杂志;1991年04期

8 夏苓春;;房性早搏显示潜在性预激综合征1例[J];心电学杂志;1987年01期

9 秦宜仁;;归脾汤治疗房性早搏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1988年06期

10 张九卿;廖代明;刘贵勤;谭安怀;刘典文;;1266例心律失常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方田;吕钽;;不可小觑房性早搏的危害性[A];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何明;刘金涛;王丽慧;吴山永;张小庆;袁静平;李秋菊;;心律失常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A];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徐立文;董优萍;;阻滞型房性早搏在窦房结Ⅱ、Ⅲ和Ⅳ反应区表现一例[A];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4 葛才荣;齐玉琴;;局限性完全性房内阻滞伴双支阻滞及房性早搏1例[A];全国第九届心脏学会第十二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罗玉兰;;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和监测价值[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6 郑鹏;朱灿焰;;基于神经网络的房性与室性早搏检测技术[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何方田;赵嵘;李成;尹小妹;张祖文;;一种心电现象揭示另一种心电现象[A];2006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赵玉香;孙丽卿;谢玲斐;王海燕;李玲文;;动态心电图对肌袖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新光;时毓民;;时毓民教授从阳明论治儿童炎症性肌病1例[A];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6年

10 何方田;赵嵘;李成;尹小妹;张祖文;;一种心电现象揭示另一种心电现象[A];2006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教授 徐济民;治疗房性早搏的药物[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傅德明;当心!利培酮可致房性早搏[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徐济民;房性早搏用药指南[N];大众卫生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峰;“心慌”莫惊 用药慢行[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5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 刘宝恒 徐海英;甫睡心悸宜清痰养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6 汪涛;如何防治慢速房颤[N];大众卫生报;2006年

7 副主任医师:吴国健;如何防治慢速房颤[N];卫生与生活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房性早搏负荷对复发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2 刘翠;基于数据挖掘对丁书文教授治疗房性早搏症候群中隐含信息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陈吉丽;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及其触发因素的检测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0年

4 陈晓;房性早搏后心率震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曹海明;基于“治未病”理念探讨房性早搏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牛利红;小剂量索他洛尔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房性心律失常疗效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邢适颖;早搏联律间期缩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7年

8 李波;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3年

9 袁丹阳;基于小波包和神经网络的心电信号分类方法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10 周芳燕;房性早搏和房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3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03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