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建立

发布时间:2020-03-31 00:33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其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99例首诊为AMI并完成PCI术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院内有无发生MACE分为MACE(+)组及MACE(-)组,所有患者均完善一般资料及相关检查。以院内发生MACE为结局事件,分析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两组,以75%的患者建模,25%的患者验证,构建预测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模型并进行验证,以预测能力较好的模型建立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结果:(1)影响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碎裂QRS波(fQRS波)、高血压、高脂血症、Gensini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内径(LV)、右室内径(RV)、室壁运动、心率变异性、脑钠肽(NT-proBNP)、血清C反应蛋白(CRP)。其中,MACE(+)组的Gensini评分(59.53±35.42 vs 44.59±27.07,P0.001)、LV(46.74±6.36 vs 43.77±4.69,P=0.001)、RV(29.70±4.90 vs 28.26±3.26,P=0.014)、NT-proBNP(4189.44±7076.35 vs 1661.09±4247.17,P=0.002)、CRP(18.64±19.06 vs 10.98±15.80,P=0.002)均显著高于MACE(-)组;MACE(+)组的LVEF显著低于MACE(-)组(53.00±12.70 vs 60.83±8.30,P0.001)。采用多个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发现:fQRS波(+)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比fQRS波(-)的患者高2.7倍(HR=3.70,95%CI:2.03-6.77,P0.001);心率变异性降低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比心率变异性正常的患者高5.24倍(HR=6.24,95%CI:3.34-11.67,P0.001);LVEF降低,使患者发生MACE的概率显著升高,相比于LVEF35%,LVEF在35%~50%和LVEF50%,可使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分别降低73%(HR=0.27,95%CI:0.13-0.58,P0.001)、78.4%(HR=0.216,95%CI:0.10-0.43,P0.001)。调整性别、年龄、高血压分级、高脂血症、糖尿病、CRP、TG、CHO、LDL、NT-proBNP、CK、CK-MB、WBC等因素,fQRS波(+)组发生MACE的风险比fQRS(-)组高1.9倍(HR=2.90,95%CI:1.40-5.99),P=0.003);心率变异性降低组发生MACE风险高于心率变异性正常组4.05倍(HR=5.05,95%CI:2.43-10.47,P=0.001);相比于LVEF35%,LVEF在35%~50%和LVEF50%组发生MACE的风险分别降低了61%(HR=0.39,95%CI:0.16-0.92,P=0.032)、61.2%(HR=0.388,95%CI:0.16-0.89,P=0.026)。(2)根据影响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法及R语言等统计方法,得到用于建立院内MACE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fQRS波、LVEF、心率变异性。把总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以75%的对象建立模型,25%的对象验证模型,得到建模组与验证组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77.9%、66.5%,建立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结论:(1)年龄、fQRS波、高血压、高脂血症、Gensini评分、LVEF、LV、RV、室壁运动、心率变异性、NT-proBNP、CRP是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其中,fQRS波、LVEF、心率变异性是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2)基于fQRS波、LVEF、心率变异性三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对患者院内发生MACE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快速识别发生MACE的高危患者,并进行有效医患沟通及早期做出临床决策。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笑影;;心率变异性在运动性疲劳监测中的进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36期

2 涂梦驹;柳学媛;谭发朗;;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J];水电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3 魏生宝;;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11期

4 胡琴;李鸣;聂德云;张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7年05期

5 邵启文;刘长梅;逯莹;燕晶晶;安帅;王鲁娟;徐会圃;;心可舒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04期

6 李军;苏杭;贾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7年03期

7 于洋;王鸿;田俊萍;杜凤和;;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11期

8 杨哲普;毕会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类型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3期

9 王步青;王民;刘洪运;王卫东;;基于心率变异性与精神负荷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年06期

10 杨海飞;石路;刘峰;刘保华;张延猛;李洋洋;李向阳;高翔;;深海实潜中下潜人员的心率变异性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和平;;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迷走神经兴奋的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艾磊;刘凌;朱晓梅;;运动与吸烟对健康青壮年男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3 粟俊;李磊;钟力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群与心率变异性的实时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蒋景英;吴芝芳;郑旭媛;张纬;;基于混沌理论的心率变异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5 闫晓霞;;心率变异性国际研究任务组工作简介[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6 林仁勇;陈俊琦;肖慧玲;曲姗姗;黄泳;;正常人心率变异性研究概况[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刘迅雷;刘志强;;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8 杨磊;王正伦;马春明;郑红燕;刘藏;丁嘉顺;;心率变异性与脑力、体力负荷关系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王克强;刘雪红;李川勇;;正常人深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罗伟;缪东生;常英展;张志敏;郝虹;王旭平;何飞;周勇;;晕船病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滕兴才;用“心”生活[N];中国青年报;2007年

2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林文果 刘丽 梁超 何江;稳心颗粒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艳芳;营养健康诉求呈现新热点[N];中国食品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柯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李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李程;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与模型仿真[D];复旦大学;2010年

4 冯晶;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5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解君;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杨彬珧;血浆细胞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风美茵;语言诱导与古琴音乐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9 马进;健康青年脑力疲劳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霍铖宇;基于庞加莱散点图和递归图的心率变异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庆阳;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9年

2 黎倩;基于心率变异性的心律失常疾病检测与音乐刺激下心脏状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佳欣;经PCI术的AMI患者院内MAC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建立[D];南华大学;2019年

4 张明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况丹妮;基于心率变异性的抑郁症辅助诊断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翟秋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7 RAKEEB CHOUDHURY;射频消融对伴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8 王莉;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9 李文哲;心率变异性判断小儿心脏术后急性疼痛的价值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10 罗燕;瑜伽休息术对运动性疲劳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08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08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