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改良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在非左主干Y型分叉病变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4-04 23:30
【摘要】:1.研究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脉狭窄、改善心脏供血的主要措施。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常常涉及分叉病变的处理,其占PCI治疗总量的15%~20%。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因其病变较复杂,手术难度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研究表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双支架策略与单支架策略相比,前者并未提供更多的获益。然而,单支架技术处理分叉病变时,尤其是在主支支架植入过程中,易导致边支血管闭塞,引起患者症状急性发作、加重等不良事件发生。拘禁球囊技术(jailed-balloon technique,JBT)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单支架处理分叉病变中对边支进行保护的手段之一,它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主支支架释放挤压造成的主支斑块移行和边支开口结构改变,并且为后续因边支开口受压需要对边支进行进一步处理保留了通道。改良拘禁球囊技术(modified jailed-balloontechnique,MJBT)是近年来介入治疗中对拘禁球囊技术的拓展,但其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是否具有实际优势,目前尚无太多有关的研究数据。2.研究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改良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在非左主干Y型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寻找一种有效的边支保护策略。3.研究对象与方法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016-11-01至2018-01-01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非左主干Y型分叉病变的患者共108例,并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拘禁球囊组(对照组)和改良拘禁球囊组(研究组),两组各54例。方法:1.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心功能和术前血脂水平、肌钙蛋白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做对比,统计两组患者靶病变术前数据,包括分叉部位、Medina分型、分叉角度、边支狭窄程度、边支参考血管直径、主支狭窄程度、病变长度、病变钙化等;2.由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资深心脏介入专家完成PCI术:1)两组均在分叉靶病变的主支和边支分别放入标准工作导丝,选取适当球囊对主支进行充分预扩张;2)对照组在植入主支支架时实施拘禁球囊技术来对边支进行保护,研究组在植入主支支架时实施改良拘禁球囊技术来对边支进行保护;3)两组主支支架释放后,如边支出现明显开口重度狭窄、血流TIMI 2级或者闭塞时,可对边支进行补救性扩张、对吻扩张或补救性边支植入支架,并记录所有并发症发生情况、边支补救干预情况、术后即刻效果、手术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3.术后随访1年,收集随访期间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发生率、术后1年症状、复查CAG靶病变边支仍有血流TIMI 2级的比例、边支与主支狭窄程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4.研究结果(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术前靶病变相关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主支支架膨胀贴壁不良、主支夹层、主支血流TIMI2级、冠脉穿孔发生,拘禁球囊组患者支架释放后边支丢失发生率(14.8%VS 1.9%,P0.05)、支架释放后边支平均狭窄程度(85.83±8.62%VS 63.33±9.52%,P0.05)、支架释放后边支血流TIMI2级发生率(18.5%VS 5.6%,P0.05)、边支补救性干预比例(33.3%VS 7.4%,P0.05)大于改良拘禁球囊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边支夹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1.1%VS 5.6%,P0.05);拘禁球囊组中边支补救支架3例,改良拘禁球囊组中无一例边支补救支架,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对严重受累边支进行进一步干预后,两组最终术后即刻边支血流TIMI2级发生率及边支丢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最终术后即刻边支狭窄程度依然有显著差异(P0.05)。(4)拘禁球囊组患者平均PCI所用时间大于改良拘禁球囊组(36.04±21.11min VS 26.76±15.85min,P0.05),拘禁球囊组患者平均PCI使用造影剂剂量大于改良拘禁球囊组(48.61±23.92ml VS38.33±7.95ml,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无MACE、TLR发生,两组患者可疑心绞痛症状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复查CAG靶病变边支血流TIMI 2级表达率、靶病变边支狭窄程度、主支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5.研究结论(1)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和拘禁球囊技术一样,可安全、有效地对边支进行保护。(2)改良拘禁球囊技术可减少边支闭塞风险,并且相比拘禁球囊技术,改良拘禁球囊技术的支架释放后边支受累程度可能更低,同时可以由此减少因处理重度狭窄或闭塞边支产生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延长、造影剂剂量增多等情况。(3)改良拘禁球囊技术的支架释放后即刻效果可能优于拘禁球囊技术,但经过对受累边支的进一步补救处理,两者最终术后即刻疗效无明显差异,长期疗效两者无明显差异。
【图文】:

介入治疗,分型,多样性,复杂性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斑块分布,包括有Leferve分型、Duke分型、逡逑Safian分型和Medina分型等,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是Medina分型法[14_17]。如逡逑图2,邋Medina分型法是采用三位数字来分别表示主支邻近边支开口近端,主支逡逑邻近边支开口远段端,,边支开口处是否有斑块分布,“1”表示有显著狭窄(>50%)逡逑斑块,“0”表示无[18],如Medina邋(1,1,1)型即指主支邻近边支开口的近端和远逡逑端、边支的开口处皆有显著狭窄(>50%)斑块,这种类型也被称之为真性分逡逑2逡逑

示意图,球囊,步骤,技术


分叉病变中对边支进行保护的手段之一[66,67],它是指在主支支架释放前,先送逡逑入一个标准直径小于边支开口参考血管直径0.5mm的保护球囊到边支开口处,逡逑主支支架定位后,以正常压力释放主支支架[68],步骤流程示意图见图3。该技逡逑术通过预置的球囊占据边支开口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主支支架膨胀释放时逡逑造成的主支斑块移行和边支开口结构改变,为边支开口保留一定的空间,并且逡逑为后续因边支开口受压需要对边支进行进一步或者补救性扩张、球囊对吻甚至逡逑补救支架保留了通道[69,7()]。然而,拘禁球囊技术在支架释放时为边支保留的空逡逑间有限,血管嵴移位和部分的主支斑块移行仍可造成部分病变中边支血管的重逡逑度狭窄、慢血流及闭塞等情况,尤其是在分叉角度较小、斑块负荷重、主支斑逡逑块位于分叉开口同侧的病变中,这种情况更易出现[71]。尽管近年来不少学者尝逡逑试使用支架释放前后分别扩张边支的方法来减少边支受累风险,又有人称之为逡逑主动球囊保护技术[72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磊;;血管内超声在分叉病变诊疗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2 唐胜惠;;球囊保护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6年15期

3 张小云;;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之路;2017年02期

4 宋丽娟;李建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J];云南医药;2011年05期

5 陈纪林;;对分叉病变分型及治疗策略的探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年05期

6 陈纪林;;分叉病变分型和治疗策略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6期

7 王伟民;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及技术[J];海南医学;2002年12期

8 陈江;李志鹏;葛小明;马强;余本凯;袁洪伟;陈亮;;预埋球囊技术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19期

9 周斌全;薛智敏;;药物涂层球囊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J];心电与循环;2017年03期

10 郑晓波;;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小花;;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不同术式疗效分析[A];第二届医师进修峰会暨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2 卢才义;王士雯;薛桥;张玉霄;吴兴利;田进文;高伟;周圣华;刘鹏;翟金月;陈瑞;赵忠仁;;不同聚合物载体对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人分叉病变远期效果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庞明杰;张云梅;赵燕;张宏;;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分叉病变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郑雨田;李娜;芦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技术(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康晟;杨跃进;徐波;陈纪林;乔树宾;姚民;陈珏;吴永健;刘海波;袁晋青;李建军;高润霖;;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真分叉病变的结果对比[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6 韩雅玲;王耿;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王效增;王斌;;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叉病变的疗效[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李宪伦;王勇;曾玉杰;彭文华;高炎莎;刘晓飞;柯元南;;药物支架时代对分叉病变行不同支架置入策略的对比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8 王天松;王圣;李新明;;药物洗脱支架对吻术与单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9 王天松;王圣;李新明;;药物洗脱支架对吻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周斌全;傅国胜;;经6F指引导管行冠脉分叉病变的双支架植入治疗[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彭红娟;国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在宁落幕[N];南京日报;2009年

2 孙毅;亚洲分叉病变俱乐部在京成立[N];科技日报;2008年

3 马艳红;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关键在于操作技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旭光;经桡动脉途径干预冠状动脉左主干真分叉病变双支架术系列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2 陈杰民;血流储备分数与冠脉造影指导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何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预测工具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金琴花;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的变化规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5 李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斑块分布特点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6 陈俊;分支斜面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涂胜;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裤裙支架术的优化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8 张俊杰;比较不同支架术式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后剪切力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林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双支架术形态学与流体力学的体外模拟与优化及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10 张冬;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永会;改良双支架策略可能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最佳选择: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2 范俊;改良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球囊技术在非左主干Y型分叉病变中应用的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3 刘鹏;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治疗中安全性及疗效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8年

4 袁驰;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单双支架预后比较[D];皖南医学院;2017年

5 王计亮;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6 胡元琳;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纤维蛋白原对冠脉分叉病变的预测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龚辉;小外径球囊保护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张庆全;冠心病患者分叉病变积分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9 郭永U

本文编号:2614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14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