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日常饮食餐后血脂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9 17:32
【摘要】:目的:探讨餐后血脂对糖尿病(DM)合并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和住院确诊的DM合并SCAD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服降脂药史、高血压病史、心梗病史等临床资料,以及空腹、餐后4小时血脂、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生化指标。统计分析DM合并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DM合并SCAD患者112例。纳入患者血清hs-cTnT中位数水平为0.009ng/mL,25%、75%百分位数分别为0.006、0.012ng/mL,其中仅2名患者未检测到血清hs-cTnT,检出率达98.21%,16.07%的检测结果超过正常上限。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到DM合并SCAD患者血清hs-cTnT与NT-proBNP(r=0.284,P=0.003)水平呈正相关。餐后血清甘油三酯(TG)(2.27±1.06mmol/L比1.59±0.78mmol/L,P0.001)、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0.69±0.29mmol/L比0.56±0.29mmol/L,P0.001)水平较空腹明显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TnT水平与餐后4小时TG水平(r=0.399,P0.001)、RLP-C水平(r=0.242,P=0.012)成正相关,与餐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r=-0.367,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体重(r=0.233,p=0.016)、同型半胱氨酸(Hcy)(r=0.294,p=0.002)、空腹血糖(FBG)(r=0.224,p=0.021)成显著正相关,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r=-0.226,p=0.021)、平均血小板体积(r=-0.223,p=0.020)成显著负相关。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餐后TG水平(OR=1.785,P=0.031)、FBG(OR=1.630,P=0.005)、Hcy(OR=1.119,P=0.021)是DM合并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DM合并SCAD患者存在心肌损伤,并有可能增加心功能不全和未来心血管事件风险。血清餐后TG、FBG及Hcy水平是DM合并SCAD患者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图文】:

血脂指标,血清,相关性,早餐


清 hs-cTnT 水平与早餐后 4 小时 TG 水平(r=0.399,P<0.001,2A)、RLP-C 水平(r=0.242,P=0.012,,2E)成正相关,与餐后 HDL-C 水平(r=-0.367,P<0.001,2D)呈显著负相关,与TC,LDL-C和非-HDL-C水平无相关性(见图2B,C,F)。血清hs-cTnT水平与空腹各血脂指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表 2 血脂指标与血清 hs-cTnT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血脂指标hs-cTnTr P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平;王亚辉;;磷酸肌酸钠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伴心肌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31期

2 陈万义;;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年24期

3 袁军;张艳;郑霄;迟洁;闫福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研究[J];河北医学;2016年09期

4 邓宁;;关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应对策略[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年11期

5 周建;;颅内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肌损伤的变化[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18期

6 文玉;李晓燕;罗娟;戴薇;张磊;;上消化道出血伴发缺血性心肌损伤113例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李修彬;周列民;;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继发心肌损伤可评估患者的死亡率[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16期

8 Henry C.R;Satran D;Lindgren B;T.D. Henry;江山;;中度至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后的心肌损伤和长期死亡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05期

9 Henry C.R.;Satran D.;Lindgren B. ;T.D. Henry;杜媛;;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后的心肌损伤与远期死亡率[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6年Z1期

10 ;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提高轻度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玉江;;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A];玉溪市第十一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刘锄非;周力;陈晓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心肌损伤危险因素探讨[A];第十七届西南地区消化病学术会议暨2014贵州省消化病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3 王云钊;;肌损伤和肌梗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4 万栋峰;潘珊珊;;运动性心肌损伤特异性检测方法的综合评价[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5 侯安存;;儿童心肌损伤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及优选劣汰[A];第十九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5年

6 谭斯品;王浩;邹江;张玲莉;肖献忠;;新的心肌损伤预警分子的筛选[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胡晓燕;;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心脏功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二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3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王姗姗;张文高;;射频消融术的心肌损伤及其中医药保护措施探讨[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方阁;张秀英;王心蕊;李玉林;;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损伤裸鼠体内的归巢与分化[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陈清石;林其昌;林国福;黄杰凤;冯德怀;;OSAS诱导心肌损伤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分析及初步验证[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超群 李幼玲 范晓莉;心肌损伤标记物研究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龙氏揉按手法可缓解急性颈肩肌损伤疼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研究证实基因疗法可治疗心肌损伤[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莫晓燕 黄海霞 洪喻;动物实验显示:赤芍总苷可抗心肌损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心肌损伤与围手术期强化他汀管理的临床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2 尹霞;慢性间歇性乏氧诱导心肌损伤的动态规律、机制及金属硫蛋白的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3 翁亦齐;右美托咪定对肝脏冷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4 杨丹丹;活血祛瘀法对缺血性心肌损伤作用的系统评价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杨澄;川芎嗪治疗严重脓毒症心肌损伤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曾超;AKAP150锚定PKC信号在高糖致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7 李小林;糖脂代谢与冠心病患者PCI心肌损伤[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8 何平;新生鼠窒息致心肌损伤及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0年

9 姚优修;微小RNA对心肌损伤的动态评价及围术期心梗的早期预警&通气有效性预测心衰存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张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及其对肌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萱;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2 郭凤静;日常饮食餐后血脂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3 郑博宇;缬沙坦对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于臻;cTnI对老年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5 苏旭玲;萝卜硫素通过表观修饰激活Nrf2预防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心肌损伤[D];吉林大学;2019年

6 蒋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慢性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损伤影响和机体炎症反应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姜辉;消化道出血合并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8 刘敏;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张志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伤与血浆脑利钠肽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帅付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1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21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5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