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血管衰老模型与二尖瓣振动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20:19
【摘要】:老龄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和其他欧美国家要面临的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老龄化所引起的心血管内科疾病的人数逐渐增加,心血管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循环系统之一,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大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困扰。研究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工作机制、并分析心血管系统衰老与年龄的关系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内容。本文从心血管系统的颈动脉血管出发,分析与讨论心血管系统的衰老机制,并研究其相关生理与物理特性的变化关系。首先,基于心血管系统的颈动脉血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颈动脉壁厚圆柱物理模型,并且分别定义切面模型的各项参数。该颈动脉壁厚圆柱物理模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与:颈动脉血管形态非常接近圆柱体,将其简化为圆柱模型能进行相关的数学公式的计算与仿真研究。然后利用所建立的物理模型推导出关键的物理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定义S为心血管衰老模型,S通过心血管系统的两个重要评估标志颈动脉内中膜厚与颈动脉弹性模量与年龄的关系来描述心血管的衰老过程中的结构与功能的特性变化。最后利用所建立的心血管衰老模型讨论表示心血管系统颈动脉的衰老变化,利用matlab得到人群健康状况下的仿真结果,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医学检测数据相比较,验证本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心血管衰老模型不仅保留了传统上用CIMT作为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参考标志,并且增加Es。实验结果表明结合CIMT与Es两个因素的心血管衰老模型对于成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辅助分析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为多种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视野。心脏瓣膜作为一特定的发声源,主要通过心室壁和心脏瓣膜等相关组织产生的机械振动和腔体共振产生心音,而瓣膜振动与瓣膜材料的物理特性关系密切,因此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心脏二尖瓣振动模型研究瓣膜振动频率与跨瓣压差以及瓣膜的半径、弹性模量、瓣膜厚度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瓣膜振动频率在等容收缩期随着跨瓣压差变化的规律,并且从瓣膜结构的特点出发,将心脏瓣膜作为一种均匀弹性材料,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模拟二尖瓣在房缩期到等容收缩期瓣膜闭合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直观表述心脏瓣膜在房缩期到等容收缩期的开口变化过程及其频率区域分布图。结合二尖瓣振动模型与心血管电网络模型能模拟仿真实际中人体二尖瓣振动频率与跨瓣压差在等容收缩期的变化,模拟得到的人体二尖瓣振动频率值(内心音)在50-120Hz,在第一心音(外心音)频率正常变化范围之内,表明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二尖瓣振动模型能反映人体老化过程中的瓣膜钙化以及二尖瓣瓣膜半径变小对于二尖瓣振动频率的影响,因此二尖瓣振动模型对人体瓣膜老化方面的预防诊治与临床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瓣膜共振产生心音的共振峰频率会因为瓣膜的物理特性改变而发生改变,本文通过采集[20,80]年龄区间人群的心音数据将并将其按照年龄区间划分,使用基于LPC的心音共振峰提取方法对分段后的心音提取共振峰第一频率,经过研究分析发现S1共振峰第一频率与年龄成正相关。
【图文】:

圆柱,内腔,半径,物理模型


图 3.1 建模示意图动脉壁厚圆柱物理模型和弹性模量属于大动脉,为弹性动脉,所有动脉的管壁由三层膜组成,即内膜一般将内中膜视为一体。颈总动脉沿气管、喉的两侧上升,至甲状脉和颈内动脉,其中颈内外动脉结合部位则为颈动脉分叉处。基于特点如图 3.2 中颈动脉超声检测图所示,本文将颈动脉血管视为双层圆柱物理模型,颈动脉壁厚圆柱物理模型图和 P 处切面图如图 3.3 所颈动脉血管内腔半径、内中膜半径, 0r、 R 0分别为颈动脉血管内腔内半径加膜厚初始半径, C i、oC 分别表示均匀的内部与外部压力。分析年龄-颈动脉内中膜厚关系

切面图,颈动脉壁,物理模型图,切面图


3 颈动脉壁厚圆柱物理模型图和 P 处切面图:(a)颈动脉壁厚圆柱物理模型图;(b)P 处切面献[6]研究表明,随年龄的增加,颈动脉血管壁弹性与伸展性逐渐下降,CIMT 增内径随之呈依赖性扩张,,这反映了健康人颈动脉血管系统随着增龄的结构老化和。定颈动脉由各向同性、均匀的组织组成,基于颈动脉壁厚圆柱物理模型可将图 3.3问题转化为图 3.3(b)中切面的二维问题,那么剪切力应力与剪切力应变等于零,(b)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径向应力 rr 和环向应力 [35,36]: 2 20 022 22110rr i ir rC -C C -CrR r-R (3. 2 20 022 22110i ir rC -C - C -CrR r-R (3.据应力-应变关系可以获得图 3.3(b)中的径向应变 rr 和环向应变 ,有: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凯;蒋伟文;;鼠衰老模型的建模方法概述[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2 王厚磊;卢伟;李德芳;丁磊;吴靖平;;大鼠髓核细胞体外衰老模型的建立[J];中国临床医学;2016年01期

3 马佳丽;宋莉艳;李观纬;董雅洁;侯志平;;D-gal诱导小鼠衰老模型建立的适宜浓度探索与模型评价[J];健康之路;2016年11期

4 彭彬;王朝丽;冯丽;王亚平;;神经干细胞体外衰老模型的构建及相关生物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49期

5 崔旭,张炳烈,李文彬,陈桂英;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的探讨[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3期

6 刘洋;吴晓冰;荆永光;李艳琪;王洪一;徐潇;吴祖泽;靳继德;;过氧化氢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J];军事医学;2015年05期

7 杨秋红;赵琛;吴焕淦;刘慧荣;殷之光;崔云华;;衰老相关动物模型的应用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3年02期

8 闫玲玲;姜蓉;李春莉;左国伟;高焕庆;陈地龙;龙轩;王建伟;;放射致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与衰老模型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2年05期

9 阿不都热衣木·肉孜;艾克柏尔·阿布都热合曼;古孜力努尔·依马木;哈木拉提·吾甫尔;阿不都热依木·玉苏甫;;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10 杨薛康;海春旭;梁欣;赵海龙;柏桦;;辐射致急性小鼠衰老模型的建立[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少峰;;12周跑台运动对衰老模型大鼠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作用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9年

2 李崭;刘仁慧;康学;王秀娟;;择时合用滋阴、益阳方对肾虚衰老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A];'2012第五届全国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伟伟;孙启新;高薇;刘银辉;;六味地黄对衰老模型大鼠延缓衰老作用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4 郭剑利;赵熙和;刘耕陶;;酸枣、山楂、葡萄三种果汁对D-半乳糖大鼠衰老模型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四届老年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张洪;崔德芝;姚晓瑜;;妙奥春颗粒对自然衰老模型大鼠性激素的影响及睾丸和卵巢作用的实验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中林;吴馥梅;徐有功;顾一煌;徐恒泽;;艾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学习能力及小脑突触蛋白的影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余瑾;杨劲;;小鼠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薛田;包嵘;杜小海;张伟伟;孙启新;;六味地黄丸和右归丸对衰老模型动物线粒体代谢改变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消化内分泌生殖代谢生理专业委员会2011年消化内分泌生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9 白石;牛育鸿;蒋荣丽;韩鹏伟;;有氧训练对衰老模型大鼠心肌形态结构及相关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苗明三;方晓艳;;薏苡仁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A];2003'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丽珊;调理肝气 延缓衰老[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程春雷;氧化损伤体内外衰老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及格尔德霉素在Beagle犬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崔旭;D-半乳糖衰老模型及其氧化损伤机理与α-硫辛酸的干预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刘建民;电针关元、足三里对衰老模型大鼠T细胞免疫调控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4 关萍;应用纤毛虫细胞衰老模型进行3种农副产品抗衰老效应及机制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志红;间充质干细胞逆转大鼠衰老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范春;穴位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越;20S蛋白酶体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中的改变及其在诱导衰老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张先平;当归多糖调控造血干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9 庞军;枢经学说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希彤;宫调式音乐对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影响及作用机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詹桥松;心血管衰老模型与二尖瓣振动模型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9年

3 邱竹;当归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睾丸的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4 杨薛康;小鼠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郝青;“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T细胞免疫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杨斌;造血干细胞体内衰老模型的构建及相关生物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邢玉芝;D-半乳糖诱导生物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模型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陈明杨;“双固一通”电针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毛慧芳;“双固一通”针法对衰老模型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黄德斌;刺五加苷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及海马相关酶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28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28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