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电信号中典型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10:33
【摘要】:心律失常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有心律失常,轻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危及其生命。临床中,医生运用医学原理和经验分析患者心电图进行诊断。但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偏远地区专业医生缺乏,使得很多心律失常疾病不能及时检出和确诊。利用自动分析技术进行心电图分析,有助于心律失常疾病的初筛、早诊断。在心电信号的自动分析中,传统的方法多是利用从心电信号中提取的基准点特征构造分类模型来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如通过检测QRS波群及其他基准点的位置,提取心电信号的时域、频域、统计等特征来训练模型进行自动识别。这类方法简单直观,但基准点等特征的识别准确率会影响心律失常疾病的判断。而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由于心电信号存在个体差异性,以及干扰因素的影响,某些基准点特征很难准确提取出来,从而影响心律失常自动识别效果。(1)针对心电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部分基准点难以识别、波段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本文用完整的单心动周期波形的采样值作为输入数据,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心律失常识别,避免了提取基准点特征的困扰。通过模型结构调整,模型参数选择,本文构建模型对5种典型心律失常疾病的自动识别准确率达到98%。由于时域特征在心律失常识别中极其重要。在原有模型基础上,加入三个RR间期特征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心律失常的识别率达到了98.38%。(2)以单心动周期的采样数据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时,网络模型的结构会因设备采样频率而不同。为了解决输入层网结构不一致问题,本文将单心动周期波形进行图像化,转化为灰度图和二值图,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分类模型进行心律失常识别。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集中,做了五组不同比例数据集的实验,验证了灰度图像更适合应用在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中。最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自动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8.11%,相比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的区分形态差异较大的波形。(3)基于单心动周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由于单心动周期波形中无法体现心电信号周期特性,本文提出利用连续心电信号片段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集中经过大量实验,选取采样值在不同心动周期长度的波形建立模型作对比实验。实验表明,当波段长度为400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自动识别的总体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和正阳性率分别为99.24%、99.12%、99.81%和99.21%。通过不同实验的对比和验证,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连续心动周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的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
【图文】:

示意图,心电信号,示意图,心律失常


状行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开展多年。爆发式增长,使得依据心电信号进行心脏病日益关注的焦点。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心电信号的特征提取以及智能识别算法设计,行心律失常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现状。特征提取技术的研究现状准点的特征提取进行心律失常识别的方法,是法通过检测QRS波群及P、T等基准点的位置特征[27-30]。此种方法简单直观,,然而,每个人波形不完整,这会使各波段的标记不准确、计心电信号示意图。

电活动,不同心,对应图,心电图


三甲医院中有权威的医生进行识别和判断,经过严行模型的训练和验证。获取数据以后,将数据进行绍用于实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预处理的过程。简介的产生原理一直处于自我运作的过程,血液通过心脏瓣膜从心于胸腔内部,是人体整个循环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之间产生的电位差,通过除极、复级的过程,进而物电极等电极片附着在人体表面,以此来获取人体过一系列处理得到能够用来研究的心电信号。通过[38]。的波段对应着心脏的不同部位,如下图 2-1 所示,有效地反映出心脏对应位置的生理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N911.6;R5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萍;;《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优秀通联集体及个人颁奖仪式[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5期

2 ;2014年度中国自动识别协会优秀会员奖[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5期

3 ;2014年度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优秀案例奖[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4年05期

4 殷秀凯;;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举办成立十五周年特别奖颁奖暨第一届行业峰会[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7年01期

5 穆思竹;;浅议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2016年36期

6 张晓霞;;谈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7年08期

7 郭午阳;;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年04期

8 王寅旭;;自动识别技术在家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浅探[J];建材与装饰;2017年45期

9 殷秀凯;;中国自动识别设备制造商联盟举行“跨界融合 共享共赢”主题活动[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6年02期

10 唐成;;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出席AIM Global 2016年会[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娟;张坤丽;袁应成;昝红英;;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连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国灿;阮邦志;;人像自动识别的研究[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王玉岗;胡包钢;钟振民;庄顺万;;乐曲节拍的实时自动识别研究与系统开发[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4 邵金陵;何艳;赵荣椿;任金昌;;计算机对颅颌面影像的自动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郝群;朱秋东;;游鱼位置的测试和自动识别[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韩裕生;王润生;;航片中丘陵田的自动识别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7 朱霞;陈俊斌;肖书成;黄永强;姚晓玲;;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军用物资包装标志的探讨[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冉琼;李伟;常岚;迟耀斌;;用图像分割和分类方法自动识别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和白细胞[A];第十四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9 吴虎明;孙尧;张依娜;孙晓琦;;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室壁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10 矫文成;陈开颜;赵强;;电子装备射频自动识别技术研究[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译博;下月起我市新增770处抓拍摄像头[N];郑州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傅晨雨;防酒驾系统自动识别酒驾[N];惠州日报;2017年

3 罗志华;“自动识别医生”值得在交通领域推广[N];湖北日报;2017年

4 王小月;要一台机器还是要一个机器人[N];中国消费者报;2017年

5 张璇 魏董华 杰文津 唐_";智能餐厅、智能音响、城市大脑[N];企业家日报;2017年

6 周文豪;让自动识别技术的作用更强劲[N];中国包装报;2012年

7 北京特约记者 刘宁;维深结盟SATO推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普及[N];通信信息报;2005年

8 记者 徐庭娅;中国自动识别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9 记者 吴用;金东康成为“自动识别技术专业人才实习基地”首批基地单位[N];现代物流报;2009年

10 李广进;现场指纹输入计算机的新方法[N];人民公安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动军;彩色地形图要素的自动识别与获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胡青;基于公共通信网络的MIP-AIS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章国稳;环境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与算法优化[D];重庆大学;2012年

4 严哲;三维地震断层自动识别与智能解释[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刘德营;稻飞虱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于涛;基于索引行聚类的英语动词型式自动识别与提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刘燕;英语人体隐喻的自动识别模型构建[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8 杨琳;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初广丽;航天器合作靶标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张宁波;综放开采煤矸自然射线辐射规律及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梦帆;心电信号中典型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孟丹阳;基于心电信号的房颤自动识别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3 肖丽翔;新版人民币安全线光变特性研究及自动识别探索[D];厦门大学;2017年

4 李文环;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零件尺寸检测及数据管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5 孙瑞丰;基于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涡激共振自动识别及响应特征[D];湖南大学;2018年

6 陈魏冬;基于无人机航拍图像的松枯死木自动识别与定位[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7 李荣瑞;基于深度学习的盲文自动识别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8 董雪;基于瞬时信息及谱特征的调制方式自动识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9 朱贺;基于机器视觉的快递单地址自动识别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8年

10 王贺贺;用于房颤辅助诊断的心电P波自动识别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2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42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