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725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8 09:31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病原学特征及药敏情况,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25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25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4.2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65.97%。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4.0%,其次是肺和血流,分别占16.2%和13.8%。感染原发病中87.7%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感染率最高,达73.3%。急性白血病在复发难治期感染率最高,为84.5%,其次是初始诱导期及巩固强化期,分别为79.3%和64.6%。2.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原发病、粒细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状态均与医院感染相关(P0.05)。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为模型的多因素分析表明急性白血病(P0.01,OR值=2.57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P0.01,OR值=2.362)、化疗(P0.01,OR值=6.826)及疾病未缓解(P0.01,OR值=3.770)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共分离病原菌1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48%,最常见为肺炎克雷伯菌(19.5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3.59%)、铜绿假单胞菌(10.87%)、阴沟肠杆菌(6.52%)等。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8株(40.0%)和10株(22.2%)。革兰阳性菌占12.50%,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35%)和表皮葡萄球菌(2.72%),检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各1株。真菌占19.02%,大部分为假丝酵母菌属(42.86%)及念珠菌属(51.43%),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5.43%。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44.0%)、痰(29.3%)和咽拭子(19.0%)。不同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不同。血液标本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8%,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菌(23.5%)和大肠埃希菌(23.5%);痰标本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8%,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20.4%);而咽拭子以白假丝酵母菌(20.0%)为代表的真菌居多,占45.7%。4.药敏分析示: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达94.44%,对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在66.7%~77.8%之间,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3.9%;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未发现耐药情况,对头孢他啶和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为92.0%和88.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为84.0%;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在80%以上,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达15%。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100%耐药,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达100%。检出所有真菌对两性霉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达93.33%。结论1.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急性髓系白血病感染率最高,呼吸道是最常见感染部位。2.医院感染与年龄、原发病、粒细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状态等因素相关,其中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化疗及疾病未缓解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医院感染病原菌复杂多样,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4.医院感染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表现不同的耐药性,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图文】:

医院感染,粒细胞缺乏症,血液病,情况


性别 粒细胞缺乏例次(n) 医院感染例次 (n) 感染率(%) X2P男 426 279 65.5 0.097 0.755女 338 225 66.6合计 764 504 66.02.3.1.2 医院感染与年龄本研究患者最小年龄为 1 岁,最大年龄是 84 岁,中位年龄 42(1~84)岁,平均年龄 36.66±20.95 岁。以 10 岁为间隔,将患者分为 8 个年龄段,发现各个年龄段患者医院感染率均较高,,其中 20~30 岁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其医院感染率为 78.0%,而 70 岁以上老年人的医院感染率相对偏低,为 50.0%。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之间未呈线性关系(图 2-1)。再将患者以儿童(<14 岁)、中青年(14~60 岁)、老年(>60 岁)分成三组,中青年组医院感染率最高,达69.7%,儿童及老年组医院感染率相当。不同年龄段之间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65,P<0.005)(表 2-2)。

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症,血液病


<0.2 611 431 70.5合计 764 504 66.02.3.1.5 医院感染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本研究以 7 d 为间隔,统计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不同时的医院感染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在 7d 以内的患者 511 例次,发生医院感染 321 例次,医院感染率是 62.8%;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 的患者 253 例次,发生医院感染 183例次,感染率为 72.3%;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4 d 的患者 78 例次,发生医院感染 68 例次,感染发生率为 80.8%;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21 d 的患者 23 例次,发生医院感染 18 例次,感染发生率为 78.3%;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28 d 的患者 8 例次,100%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的延长基本呈上升趋势(图 2-2)。以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 7 d 为界,将患者分为>7 d组和≤7 d 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 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72.3%)高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 组的医院感染率(62.8%),且两组之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6.823,P<0.005)(表 2-5)。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晓峰;连小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3期

2 王豪;;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中医辨证论治[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7年08期

3 高广义;曾文前;吴正东;姚炳华;张亚明;金英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27例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年21期

4 吴学东;井远方;温建芸;陈丽白;裴夫瑜;;C-反应蛋白及部分细胞因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时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24期

5 尹新苏;李桃;张红梅;张虎田;;粒细胞缺乏症患者57例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6 钱筠;刘复强;吴轶苹;;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7 周桂花;黄慧兰;;32例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06期

8 潘艳君;;巯甲丙普酸致粒细胞缺乏症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9 张树平;李立宏;;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研究现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丛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佳丹;邱峰;朱深银;;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案例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杨佳丹;邱峰;朱深银;;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案例分析[A];第五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志红;;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鹰;;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孙春萍;;12例粒细胞缺乏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芦惠;宋培红;黄先玫;王洁华;;儿童粒细胞缺乏症(附24例报告)[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如泉;林淑芬;;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临床研究概况[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朱瑾;陈静;许良;;1例甲亢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案例分析及治疗体会[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张真稳;朱妍;王艳;;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惠平;贾廷珍;张淑兰;马力文;;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救治与预防(附67例临床报道)[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欣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魏开敏;警惕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董飞侠;茜草预防和治疗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郑叶;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郝叶;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赵春艳;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魏开敏;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李敏华;安乃近替代传统NSAIDs?[N];医药经济报;2016年

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罗学宏;服用他巴唑当防粒细胞缺乏症[N];大众卫生报;2001年

10 小边;六种兽药不能使用[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婷婷;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2 张鹏鹏;725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3 阮燕萍;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者发热及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井远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部分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4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54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