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及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1 22:53
【摘要】:研究背景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人们对血糖的关注也越来越多。ACCORD、ADVANCE等大型临床研究表明,严格的血糖控制将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严重低血糖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国内、外关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高血糖或低血糖。近年来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低血糖、高血糖时都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但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的报道甚少。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糖尿病发生,而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多数是在高血糖状态下发生的,但血糖波动与脂质代谢关系尚未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报告,对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血糖波动指标与心律失常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分析,探讨血糖调控、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及脂质代谢相关性,为临床合理控制血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与分组本研究回顾性采集2002年2月至2017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共104例。按照WHO标准,分为老年组(EDM)、中年组(MDM),EDM组73例(70.2%),平均年龄为(81.08±5.36)岁,男性56例(76.7%)、女性17例(23.3%);MDM 组 31 例(29.8%),平均年龄为(56.68±5.24)岁,男性 22例(71.1%)、女性 9 例(18.9%)。2.资料采集分别采集患者主要临床资料、动态血糖监测(CGM)报告及动态心电图报告相关指标。计算血糖波动的主要参数:血糖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根据动态心电图报告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情况。主要包括;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QT间期、室上性心律(SVA)失常、室上性早搏(SPB)、房早二联律(AB)、房速(AT)、房颤(AF)、室性早搏(VPB)、室早二联律(VB)、室速(VT)、室颤(VF)、ST段改变、T波改变等指标。3.数据分类根据以下标准分类:3.1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4.4mmol/LFBG ≤7.0mmol/L为达标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为达标组,SDBG1.4mmol/L、LAGE:5.7mol/L、MAGE3.9mol/L、MODD1.4mol/L 为达标组,血糖≤3.9mmol/L为低血糖组。3.2心律失常类型:房性、室性早搏数:≥30次/h,或720次/24h为异常,房早二联律、室早二联律、房速、房颤、室速、多源室早为异常组,QTc间期≥440ms为异常组。3.3 ST段改变:ST段测量点选在QRS波J点后80ms,连续测量3个波形,取其平均值。除avR导联外心电图上其余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O.1mv(在V1-V3导联≥0.3mv)、ST段压低≥0.05mv,avR导联ST段抬高≥0.05mv即为异常,为ST段改变。3.4 T波:在R波为主的两个相邻导联T波振幅同导联R波的1/10,T波双向或倒置为异常,为T波改变。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由Excel 2012软件导入,对资料进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四格表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检验概率法,相关因素分析数值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二分类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1.1病例分布EDM和MDM组各纳入73例(男56例、女17例)、31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81.08±5.36)岁、(56.68±5.24)岁。1.2心律失常类型分析各心律失常类型中SVA 60例(57.69%),最多见,SPB18 例(17.31%)、AB 46 例(43.27%)、SVT 24 例(23.08%)、AF3 例(3.8%)、VA 58 例(55.77%)、VPB 45 例(43.27%)、VB10 例(9.62%)、VT4 例(3.8%)。QTc间期延长66例(63.46%)。1.3 EDM组与MDM组1)一般资料比较 MDM 组 BMI(27.99±4.32kg/m2vs25.33±30.1kg/m2)、DBP(76.5±13.64mmHgvs68.77±9.36mmHg)高于EDM组,P均小于 0.05,EDM组病程较MDM组长(14.18±8.89yvs10.41±6.42y),合并HP、CAD患病率大于 MDM 组(79.5%vs58.1%,P=0.024、71.2%vs22.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性别、SBP、使用降糖药种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老年患者合并HBP、CAD更多见。2)血糖波动指标比较EDM组SDBG、LAGE高于MDM组(2.40±1.00 mmol/L vs 1.97±0.75mmol/L,P=0.036、9.59±3.35mmol/L vs 8.04±2.67mmol/L,P=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MAGE、MODD无统计学差异。老年患者血糖波动更大。3)心律失常指标比较EDM组SVA(71.2%vs 25.8%,P0.001)、VPB(52.1%vs 22.6%,P=0.006)、VA(52.1%vs 25.8%,P=0.014)患病率高于 M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两组之间QTc间期、ST改变、T波改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血糖控制、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的单因素分析SDBG(93.9%vs6.1%,P0.001)、MAGE(84.8%vs 15.2%,P=0.002)、LAGE(93.9%vs 6.2%,P=0.001)、MODD(80.3%vs 19.7%,P=0.003)未达标组QTc延长发生率大于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DBG、MAGE、LAGE、MODD达标组与未达标组之间AA、VA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血糖控制、血糖波动与脂质代谢的单因素分析3.1 FBG FBG 未达标组 TG(1.75±1.17mmol/L vs 1.27±0.61 mmol/L,P=0.036)、TC(4.65±1.11 mmol/L vs 4.18±1.11mmol/L,P=0.007)高于达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 HbA1c HbA1c达标组与未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血糖波动MAGE未达标组LDL-C高与达标组(2.63±0.89 mmol/L vs 2.17±0.83mmol/L,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4.多元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心律失常类型为因变量,调整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因素的影响,回归显示4.1 血糖控制与脂质代谢 HbA1c与TC(β=0.525,P=0.023)、TG(β=0.474,P=0.018)正相关,FBG 与 TC(β=0.534,P=0.019)、TG(β=0.482,P=0.015)正相关。FBG((β=0.382、95%CI:0.030-0.734)、MAGE(β=0.435、95%CI:0.040-0.831)与 LDL-C 正相关,P均值0.05。4.2 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 SDBG(OR=9.711、95%CI:2.673-35.275)、MAGE(OR=3.917,95%CI:1.521-10.086)、LAGE(OR= 7.295、95%CI:2.103-25.302)、MODD(OR=1.065、95%CI:1.635-10.072)与 QTc 间期延长正相关,P值均0.05,即上述4个指标为QTc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4.3血糖波动与血压MODD与DBP呈显性正相关(β=4.755,P=0.039)。研究结论1.SVA为EDM患者最常见心律失常类型,AB、VPB、SVT亦多见。2.相对于MDM患者,EDM患者FBG、HbA1c偏低,更容易出现SDBG、LAGE异常,血糖波动更大。3.EDM患者血糖波动异常与QTc间期延长、DBP、LDL-C密切相关,合理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有助于降低ASCVD的危险因素。
【图文】:
心律失常发生类型
EDM组、MDM组BMI、病程、DBP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87.1;R541.7
本文编号:2675036
【图文】:
心律失常发生类型
EDM组、MDM组BMI、病程、DBP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87.1;R54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贾伟平;;中国动态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J];慢性病学杂志;2013年05期
2 韩玉芬;庞素念;尹杰;;不同年龄成人的ST-T改变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3年02期
3 王薇;糖尿病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03期
4 袁庆新,袁翠萍,刘超,武晓泓,刘翠萍,覃又文;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675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750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