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一代与二代冷冻球囊治疗房颤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0-05-22 18:42
【摘要】:目的:目前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房颤与中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加等均有很大关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研究发现肺静脉电隔离成为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基石,临床大量资料已证实射频消融是治疗房颤的有效途径,然而因射频消融可产生心脏穿孔、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并且射频消融采用逐点式消融,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学习曲线长等原因限制了技术的推广。临床研究发现冷冻球囊消融与传统的射频消融相比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的优点受到更多心电生理学者的青睐。目前国内冷冻消融采用一代冷冻球囊和二代冷冻球囊,关于两种球囊的临床比较尚无更多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比较应用一代与二代冷冻球囊治疗房颤有效性、安全性、并发症及成功率方面有无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0月份到2017年6月份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冷冻球囊治疗房颤的250例患者,共分为两组,一代冷冻球囊组和二代球囊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术中相关冷冻参数、并发症等。术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在冷冻球囊消融术后3-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代冷冻球囊在成功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一代冷冻球囊组患者共124例,男性80例(64.5%),女性44例(35.5%),平均年龄(58.2±9.1)岁;二代球囊组共126例,男性77例(61.1%),女性49例(38.9%),平均年龄(59.5±11.7)岁,两组患者中阵发性房颤、糖尿病、脑梗死、高血压、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相关参数,二代冷冻球囊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一代冷冻球囊组[(91.5±33.6)min vs(99.2±25.2)min,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曝光量二代冷冻球囊组较一代冷冻球囊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315.7±291.8)mGy vs(585.2±379.5)mGy,P0.01],两组患者中肺静脉最低冷冻温度相比较,应用二代冷冻球囊组冷冻左侧肺静脉及右上肺静脉较应用一代冷冻球囊有统计学意义,左上肺静脉(-50.9±6.4℃vs-48.8±5.4℃,P=0.008)、左下肺静脉(-45.1±5.9℃vs-43.4±4.8℃,P=0.015)、右上肺静脉(-53.6±6.4℃vs-50.7±5.6℃,P0.001);而右下肺静脉无明显差异(-46.1±7.8℃vs-46.7±6.2℃,P=0.52)。每支肺静脉冷冻时间相比较,二代冷冻球囊组较一代冷冻球囊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左上肺静脉(360.4±101.1s vs 558.8±195.2s,P0.01)、左下肺静脉(366.6±86.4s vs566.1±163.1s,P0.01)、右上肺静脉(320.4±86.6 s vs 456.7±136.7s,P0.01)、右下肺静脉(340.7±78.7s vs 486.4±107.8s,P0.01)、右中肺静脉(225.0±90.0s vs346.7±115.3s,P=0.09)。术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二代冷冻球囊组高于一代冷冻球囊组(35.8%vs 23.4%,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静脉电隔离时间二代冷冻球囊组左侧肺静脉及右上肺静脉明显低于一代球囊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左上肺静脉(52.3±21.6s vs 76.5±49.2s,P0.01)、左下肺静脉(56.8±30.7s vs85.5±48.6s,P0.01)、右上肺静脉(42.8±18.5s vs 61.2±47.1,P0.01);而右下肺静脉无明显差异(53.6±33.7s vs 54.9±34.3s,P0.05)。肺静脉电隔离温度左侧肺静脉及右上肺静脉组明显高于一代冷冻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上肺静脉(-34.5±8.0℃vs-38.4±5.1℃,P0.01)、左下肺静脉(31.2±8.8℃vs-34.9±5.6,P0.05)、右上肺静脉(-34.4±7.1℃vs 30.8±19.0℃,P0.05),而右下肺静脉无明显差异(-30.6±13.3℃vs-32.7±8.9℃,P0.05)。二代冷冻球囊组发生膈神经损伤1例,一代冷冻球囊组发生2例(0.8%vs 0.4%,P=0.552),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对患者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一代冷冻球囊组3-12个月房颤未复发93例(74.4%),二代冷冻球囊组3-12个月未复发105例(84%),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74.4%vs 84%,P0.001)。结论:应用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较一代冷冻球囊具有手术时间短、更快达到靶温度、成功率高、减少手术曝光量等优点,但迷走反射发生率较第一代冷冻球囊组高,考虑分析可能与二代冷冻球囊温度降低更快、组织渗透更深有关。二代球囊与一代球囊均有较高的安全性。
【图文】:

多中心研究,射频消融,前瞻性,临床研究


射频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对比研究统射频与三维标测系统结合为一体,将电极导管经血管送入心腔,对进行消融;射频电流产生的高温使心肌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损伤 左右,从而阻断异常传导束或起源点;因此肺静脉狭窄、血栓形成、压塞、心房食管瘘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损伤灶组织学对比方面传导致心内膜组织被破坏,所以容易出现血栓,心肌细胞开始纤维化,出现出血,且损伤组织边界不清;冷冻消融因不破坏组织结构,因此到最小化,表面无出血(如图 1 所示);同时潜在并发症方面,冷冻球传导阻滞方面通常是可逆的,且冷冻球囊一般很少出现冠状动脉损伤囊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比最大的缺点就是膈神经麻痹或损伤发生率较高嵴、上腔静脉、心房后游离壁、Marshall 韧带及冠状静脉窦等部位来奋灶,冷冻球囊不如射频导管可以同时进行消融。

学习曲线,球囊


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 隔离持续时间基本相同。急性 PVI 成功率高达 92%-100%[27F”研究中[29]发现冷冻球囊学习曲线周期较短。第一代冷冻球囊一年率达到 73%[30]。Vogt 等人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现,30 个月随访着时间的延长,手术成功率由 76%下降至 62%[31]。5 年后,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后评估的远期成功率相当,,均为 47%[32]。应用第一代冷房颤的患者中,发现房颤复发与肺静脉电位再次恢复密切相关[33],进并未改善临床结果[34]。第一代冷冻球囊肺静脉狭窄发生率 0.9%,心脏,TIA 或卒中 0.32%。然而,最主要的并发症为右侧膈神经麻痹(PN达到 6.4%,而持续 PNP≥1 年的比率则比较低,在 0.37%左右。食管在 0% 17%之间,主要取决于冷冻球囊直径大小[35]。基于冷冻球囊的心房食管瘘罕见[36],常发生在食管和左下肺静脉之间[37]。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怀琼,周定蓉;手术麻醉中的迷走反射[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年11期

2 刘怀琼;手术麻醉中的迷走反射[J];四川医学;2000年10期

3 贺赛琳;周德华;;颈部手术时迷走反射引起心跳骤停一例报告[J];临床麻醉学杂志;1988年03期

4 彭一鸣;陈林;林亚洲;张建成;陈建泉;连亮华;杨志平;吴梅琼;廖学文;;阿托品对房颤冷冻消融患者迷走反射的预防作用[J];海峡药学;2017年09期

5 谢金莲;郑文玲;陈书盈;;间断拔管法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迷走反射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31期

6 王玺坤,冯淑芬,王怀德,赵连喜,高善保;胆道外科迷走-迷走反射45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7 王信娟,张丽君;肝癌动脉介入术迷走反射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13期

8 姜玉如,郑心田;经皮股动脉插管术中的迷走反射(附7例报告)[J];中国综合临床;2000年08期

9 崔冬霞,苏常红;心脏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原因预防探讨[J];山西临床医药;2002年05期

10 赵庆洪,潘林祥,赵儒威;胆道手术中迷走迷走反射的防治[J];江苏医药;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琰;;介入治疗中迷走反射的防治和处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邓进;;血管介入术迷走反射的护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田翠姣;杨礼春;;心导管介入术后拔管反应致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王俊岭;曹雪滨;;迷走反射诱发左主干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一例[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超凡;一代与二代冷冻球囊治疗房颤的差异[D];大连医科大学;2018年

2 王淑珍;颈部迷走神经阻滞预防眼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76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76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