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驱动基因与非驱动基因的突变模式及临床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5 01:32
【摘要】:第一部分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MPL、CALR基因突变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以骨髓中一系或多系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临床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血细胞的异常导致患者有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和髓外造血。绝大多数(85%)的MPN患者携带MPN启动或驱动基因突变,以JAK2 V617F基因突变最常见,其次为CALR基因突变,MPL基因突变比率最低。MPN亚型不同,突变基因频率、分布、临床表型及实验室指标也不同。JAK2、CALR、MPL等驱动基因的突变类型和突变负荷在判断MPN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如高JAK2 V617F突变负荷与高白细胞、高血红蛋白、巨脾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增高等显著相关,高负荷驱动基因突变的PV及ET患者进展为骨髓纤维化及白血病的风险增高。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驱动基因JAK2、CALR、MPL的突变特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PV、ET、MF三种疾病的发病和临床特征与驱动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MPN患者,共143例,其中PV 46例,ET49例,MF 4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JAK2、MPL、CALR基因突变情况,以及疾病相关预后评分和治疗方案,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3例患者,其中PV 46例,ET 49例,MF 48例。我们观察到:1.JAK2 V617F基因总突变率为75.52%,在PV、ET、MF患者中的突变率分别为80.43%、71.43%、75.00%。JAK2 exon12基因突变仅见于3例PV患者。CALR基因总突变率为10.49%,其中ET患者突变率为20.41%,MF突变率为10.42%,PV患者中未检测到CALR突变。在PV、ET、MF三种疾病中,MPL突变检测均为阴性。未发现两种及以上基因突变共存的病例。2.在PV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相比:阳性患者发病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以及脾脏增大和预后积分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在ET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相比: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栓国际预后评分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CAL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相比: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血栓预后积分更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三阴性患者相比,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栓国际预后评分均高于三阴性患者,纤维蛋白原低于三阴性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ALR基因突变阳性与三阴性患者相比,CAL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更高,纤维蛋白原更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在MF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相比: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突变阴性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CALR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相比,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与三阴性患者相比,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更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ALR基因突变阳性与三阴性患者相比,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在MPN患者中,驱动基因突变以JAK2 V617F基因突变最常见,其次为CALR基因突变,MPL基因突变比例最低,本研究143例患者,均未发现MPL突变。2.JAK2 V617F突变、CALR突变、MPL突变为互斥突变。3.在观察的143例PV、ET及MF患者中,均存在突变基因阴性患者,即“三阴性”患者,约占总数的11.89%,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4.在PV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是否突变与预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基因突变与预后相关;ET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CALR基因突变与血栓预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基因突变与血栓形成风险相关。5.MPN亚型不同,突变基因频率、分布、临床表型及实验室指标也不同。第二部分 基于二代测序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基因突变模式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在MPN中,除驱动基因外,一些非驱动基因突变对判断MPN患者的预后亦有一定的价值。ASXL1、SRSF2、EZH2、IDH1/2基因突变被定义为“高危分子遗传学基因突变(HMR)”,是MPN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携带至少1个上述基因突变被定义为高分子风险状态,患者总生存期(OS)缩短,进展为AML的风险增大。携带超过1个高危分子异常的患者预后更差,文献报道该类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显著低于携带1个或无突变的患者(分别为2.6年、7.0年和12.2年)。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广泛开展,临床上已逐渐开展MPN患者非驱动基因突变的检测,但仍缺乏系统性大宗病例分析,故而非驱动基因对MPN疾病临床特征、治疗、预后的影响有待于深入研究。为了向MPN诊断和分层治疗提供更多的分子遗传学支持,结合NCCN指南推荐及我院血液病实验室实际检测手段,我们对57例MPN患者进行了 38个MDS/AML/MPN相关基因的靶向二代测序,进一步了解不同驱动基因及非驱动基因突变情况与MPN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预后以及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MPN数据库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料,为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收集2017年01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并进行二代测序的MPN患者,共57例,其中PV 14例,ET 17例,MF 26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驱动基因和非驱动基因突变情况,以及疾病相关预后评分和治疗方案,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PV 14例,ET 17例,MF 26例,我们观察到:1.PV患者共14例,非驱动基因突变检测均为阴性。2.在所观察的17例ET患者中,有10例患者检测到非驱动基因突变,突变频数为0-5。ASXL1、TP53突变频率均为17.65%,TET2、U2AF1、DNMT3A、SF3B1突变频率均为11.76%,SRSF2突变频率为5.88%。突变类型以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为主。而指南推荐的CSF3R、EZH2、IDH1/2、SH2B3、ABL1、CBL未检测到突变。3.在所观察的26例MF患者中,有17例患者检测到非驱动基因突变,突变频数为0-4。ASXL1突变频率为46.15%,SF3B1突变频率为15.38%,TP53、TET2、SRSF2 突变频率均为 7.69%,CSF3R、IDH1、U2AF1、NRAS、KRAS、CEBPA、ETV6、AML1突变频率均为3.85%,未检测到EZH2、SH2B3、ABL1、CBL、DNMT3A基因突变。所检测到的突变中,突变类型以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为主。分析这些发生非驱动基因(ASXL1、SF3B1、TET2、SRSF2、TP53、CSF3R、IDH1、U2AF1)突变的MF患者临床特点,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6例MF患者中,有4例转化为白血病,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多个非驱动基因突变或高危分子遗传学基因,疾病进展快,且对现有治疗反应不佳。[研究结论]1.观察的14例PV患者,未检测到非驱动基因突变;58.82%(10/17)的ET和65.38%(17/26)的MF患者存在至少一个非驱动基因突变,半数以上患者只含一个突变。2.17 例 ET 和 26 例 MF 患者中,发现 ASXL1、TET2、SRSF2、TP53、U2AF1、SF3B1等多种重现性基因突变,以ASXL1突变比率为最高,突变类型主要表现为点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以点突变比例最高。3.非驱动基因突变与疾病进展及转化相关,依据MIPSS70/MIPSS70-Plus评分,对新诊断的患者进行预后分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永春;;调换座位和基因突变的关系[J];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Z1期
2 马晓梅;李洪波;;巧用实例及概念图突破“基因突变”中的知识要点[J];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17期
3 张树虎;;基于生物学事实进行概念分步建构教学——以“基因突变”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23期
4 付桂玲;;丰富的探究活动打破沉默学习[J];中学生物教学;2017年16期
5 樊向利;;有关“基因突变”的几组概念辨析[J];生物学教学;2008年11期
6 李金安;蒋世禄;夏焦兵;刘永生;陈小兵;杨京举;黄永海;肖安庆;王学宏;王彬;刘峰;张建尚;谢国富;蒙庚阳;;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吗?——对2011年上海生物卷第8题的讨论[J];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10期
7 周,
本文编号:2679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6793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