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构建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抗阻运动处方,通过对养老护理院内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进行运动干预,评价此方法对老年ISH患者脉压指数及躯体功能的影响,从而探讨运动康复在老年人降压中的可能机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上下肢肌群为主要锻炼目标的循环抗阻训练,以弹力带与沙袋做为阻力训练、器材,训练强度为中低强度,研究周期为24周,每周3次隔1~2 □ 1次。选取南昌市两所养老护理院内49例老年ISH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所有研究对象保持原有生活习惯不变。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式,对干预前,运动后4周,运动后8周,运动后12周及运动后24周患者静息心率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握力及10次坐—立体位试验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中最终坚持完成6个月的锻炼人数为49例,剔除及脱落共6名占总纳入人数的10.9%。纳入49例老年ISH患者,其中男16例,女33例,女性居多占比76.3%;年龄以71~80岁为主,占总研究对象的46.9%;体质指数中超重范围内有18人占比36.7%,肥胖的有4人占比8.1%,;研究对象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最多占比24.4%,其次是中风后遗症和颈椎病占比14.2%,再次是高脂血症和痛风分别占比10.2%和6.1%。2、患者静息心率干预前、运动后4周、运动后8周、运动后12周及运动后 24 周结果分别为 75.02± 10.67、74.31 ±9.72、74.56± 10.79、74.55± 10.30 和75.13±10.24。不同时间点患者静息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患者心率变化趋势示意图可以看出在干预前及运动后4周患者心率有下降趋势,而运动后4周至24周心率保持上升的趋势。3、患者收缩压干预前、运动后4周、运动后8周、运动后12周及运动后24周血压值分别为(148.87±5.51)mmHg、(148.38±5.16)mmHg、(146.91±4.69)mmH g、(145.38±4.83)mmHg和(145.15±5.06)mmHg。干预前后患者收缩压的比较结果显示,进行抗阻运动后不同时间点患者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运动后24周患者收缩压比干预前显著降低了 3.72(差分的95%置信区间:2.637,4.810)P P$0.05。4、患者干预前、运动后4周、运动后8周、运动后12周及运动后24周脉压值分别为(75.25±6.19)mmHg、(75.00±7.07)mmHg、(74.06±7.05)mmHg、(72.69±6.17)mmHg和(71.94±6.04)1mmHg。干预前后患者脉压结果显示,进行抗阻运动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脉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发现运动后24周患者脉压值比干预前显著降低了 3.31(差分的95%置信区间:0.772,5.853)P值0.05。5、患者干预前、运动后4周、运动后8周、运动后12周及运动后24周脉压指数分别为(0.504±0.052)mmHg、(0.501 ±0.050)mmHg、(0.501±0.053)mmHg、(0.495±0.049)mmHg和(0.497±6.040.050)mmHg。干预前后患者脉压指数结果显示,进行抗阻运动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脉压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5)。运动后24周患者脉压指数比干预前显著降低了 0.007(差分的95%置信区间:—0.024,0.038),但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进行抗阻运动后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PF)、精力(VT)、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和社会功能(SF)与干预前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O.05)。7、进行抗阻运动后4周、运动后8周、运动后12周及运动后24周患者握力值分别为(19.34±2.74)kg、(19.58±2.64)kg、(19.94±2.31)kg 和(20.58±2.41)kg 与干预前(18.22±3.3l)k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24周患者握力值比干预前显著增高了 2.35(差分的95%置信区间:3.976,0.742)P值0.05。8、进行抗阻运动后4周、运动后8周、运动后12周及运动后24周患者STS 10值分别为(19.57± 1.89)秒、(19.23±1.92)秒、(18.64± 1.73)秒和(18.11±1.68)秒与干预前(20.62± 1.88)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24周患者STS10值比干预前显著降低了 2.50秒(95%置信区间:1.576,3.441),P值0.05。结论:中低强度的抗阻运动能降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并缩小脉压,并且对老年人躯体功能中上肢及下肢的肌肉力量有提高作用。以小组运动方式进行抗阻运动,并保持每次30min每周3次每1~2天一次的运动频率,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心理健康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4.1
【图文】:
3.5 干预前后患者脉压的比较经检验,患者脉压值正态分布假设及方差齐性基本成立,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患者脉压值各时间点测量进行 Mauchly 的球形假设检验,P 值为 0.00 拒绝“球对称”假设,采用 Greenhous-Geisser 进行校正,Epsilon 值均小于0.6。结果显示进行抗阻运动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脉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通过 Bonferroni 方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发现运动后 24 周患者脉压值比干预前显著降低了 3.31(95%置信区间:0.772,5.853)P 值<0.05,其他时间段两两比较见表 6。通过患者脉压趋势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在干预前至运动后 24 周患者收缩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见图 3。表 5 患者进行抗阻运动 4 周、8 周、12 周和 24 周后脉压的比较观察时间 N x s统计量 F 值 P 值干预前 49 75.25+6.19 11.817 0.000运动后 4 周 49 75.00+7.07运动后 8 周 49 74.06+7.05

3.7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精力(VT)、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的得分数据经 Mauchly 的球形假设检验,P 值均>0.05服从“球对称”假设。而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和社会功能(SF)球形假设检验 P 值均<0.05 拒绝“球对称”假设,采用 Greenhous-Geisser 进行校正,Epsilon 值均小于 0.5。结果显示进行抗阻运动后患者生活质量中躯体功能(PF)、精力(VT)、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和社会功能(SF)与干预前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 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林;武献峰;刘守钦;张军;刘月玲;杨柳;;济南市城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状况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04期
2 董聪敏;;力量训练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和摄糖后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年20期
3 刘骏;杜瑞雪;王亮;朱兵;骆雷鸣;;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年10期
4 李琳;林坚;刘晓林;俞李羚;王丹丹;;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年03期
5 赵加奎;林军;潘匀;陆瑛;朱燕红;;上海市黄浦区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年01期
6 李晓旭;刘西花;毕鸿雁;;心脏康复运动处方及其在心脏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6年45期
7 王久亮;郝利霞;;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干预效果对比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年06期
8 任可欣;;抗阻运动对老年男性血管功能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9 付常喜;张秋阳;;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21期
10 吴自强;谢志泉;董风英;王晓会;杜智勇;黎蔚华;袁慧;;运动训练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祁素芬;中国成人高血压亚型的患病率变化趋势及发病率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莹;Thera-Band抗阻训练结合有氧运动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变时性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张敏;运动心力监测评价心脏储备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71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