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心率变异性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6-14 10:54
【摘要】:目的:比较正常人和不同危险分层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得出高危ACS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同时测量高危ACS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分析高危ACS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其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此外,本研究也探讨了AC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60例ACS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的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85分,n=76),中危组(85~133分,n=82)与高危组(133分,n=102),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于入院24h内完善24h连续动态心电图监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各组HRV指标及心脏结构功能指标;测量高危ACS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指标,分析高危ACS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其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根据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将ACS患者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阳性组(n=137)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阴性组(n=123),分析两组HRV各项指标,探究ACS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四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SDNN、SDANN、SDNNI、rMSSD、PNN_(50)及HF小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上述指标降低越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LF/HF大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着危险分层的增加,其升高越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大于中危组、低危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危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小于中危组、低危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SDNN与LA、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SDANN与LA、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SDNNI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rMSSD与LVEF呈正相关;HF与LVED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阳性组SDNN、SDANN、SDNNI、rMSSD、PNN_(50)及HF小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ACS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HRV指标能够更早发现高危ACS患者,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室重塑及心功能受损严重度,以便临床医师尽早开通病变血管,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
【图文】:

安徽医科大学,心率变异性,硕士学位论文,相关性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8 高危组 HRV 各项指标与 LVEF 的相关性分析HRV SDNN SDANN SDNNI rMSSD PNN50LF HF LF/r 0.862 0.517 0.396 0.306 0.087 0.087 0.264 0.0p 0.000 0.000 0.000 0.002 0.386 0.385 0.007 0.4

心率变异性,指标


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梦驹;柳学媛;谭发朗;;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J];水电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2 魏生宝;;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11期

3 胡琴;李鸣;聂德云;张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7年05期

4 邵启文;刘长梅;逯莹;燕晶晶;安帅;王鲁娟;徐会圃;;心可舒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04期

5 李军;苏杭;贾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7年03期

6 于洋;王鸿;田俊萍;杜凤和;;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11期

7 杨哲普;毕会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类型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3期

8 王步青;王民;刘洪运;王卫东;;基于心率变异性与精神负荷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年06期

9 杨海飞;石路;刘峰;刘保华;张延猛;李洋洋;李向阳;高翔;;深海实潜中下潜人员的心率变异性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7年04期

10 明丹;任航;付新云;;直升机飞行员疗养方法及疗养期间昼夜心率变异性[J];中国疗养医学;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和平;;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迷走神经兴奋的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艾磊;刘凌;朱晓梅;;运动与吸烟对健康青壮年男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3 粟俊;李磊;钟力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群与心率变异性的实时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蒋景英;吴芝芳;郑旭媛;张纬;;基于混沌理论的心率变异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5 闫晓霞;;心率变异性国际研究任务组工作简介[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6 林仁勇;陈俊琦;肖慧玲;曲姗姗;黄泳;;正常人心率变异性研究概况[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刘迅雷;刘志强;;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8 杨磊;王正伦;马春明;郑红燕;刘藏;丁嘉顺;;心率变异性与脑力、体力负荷关系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王克强;刘雪红;李川勇;;正常人深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罗伟;缪东生;常英展;张志敏;郝虹;王旭平;何飞;周勇;;晕船病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滕兴才;用“心”生活[N];中国青年报;2007年

2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林文果 刘丽 梁超 何江;稳心颗粒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艳芳;营养健康诉求呈现新热点[N];中国食品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柯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李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李程;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与模型仿真[D];复旦大学;2010年

4 冯晶;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5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解君;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杨彬珧;血浆细胞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风美茵;语言诱导与古琴音乐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9 马进;健康青年脑力疲劳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霍铖宇;基于庞加莱散点图和递归图的心率变异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圆圆;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征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2 李陈璇;心率变异性对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测价值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3 翟秋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4 RAKEEB CHOUDHURY;射频消融对伴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5 王莉;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6 李文哲;心率变异性判断小儿心脏术后急性疼痛的价值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7 罗燕;瑜伽休息术对运动性疲劳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8 范高胜;不同呼吸节奏调节男性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和入脑血流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9 朱彬;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睡眠分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10 武艳玲;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健康人和老年前临床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71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