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4 21:53
【摘要】:前言: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房颤不仅会引发患者心悸、乏力、心前区不适甚至晕厥等症状,而且会引起左心耳血栓形成、血栓栓塞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心功能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引起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识别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在源头上预防及控制房颤。而关于房颤的发生机制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炎症反应参与心房的解剖重构及电重构过程,促进房颤的发生及维持。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分泌入血浆的大分子脂蛋白,Lp(a)升高被证实参与一系列炎症反应并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关系密切。有研究显示Lp(a)是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房颤患者中,高Lp(a)水平被证实与房颤并发血栓栓塞事件有关。然而血清Lp(a)水平与房颤的发生是否相关仍待证实,尤其是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合并房颤组、冠心病非房颤组及正常对照患者血清中Lp(a)的水平,探讨血清Lp(a)与冠心病及房颤的潜在联系,明确其在预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房颤的价值,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合并房颤的可能因素。方法:1.临床资料 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连续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冠心病科病房住院治疗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患者有无房颤诊断,分为冠心病合并房颤组及冠心病窦律组,并收集同期住院患者中无冠心病且无房颤者作为对照组。分组情况为冠心病合并房颤组(65例)、冠心病窦律组(435例)、对照组(99例),患者共计599人,年龄范围为33-88岁,平均年龄为(61.4±9.5)岁,男性412例(68.8%),女性187例(31.2%)。2.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均进行病史问诊及一般生命体征检查,记录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入院时间;病史资料: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脑血管病史、外周血管病史、冠心病发病时间、冠心病类型、房颤发病时间、房颤类型、高血压、糖尿病。于患者空腹状态抽取外周静脉血检验并记录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血清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N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心脏参数: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类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中位数(全距)表示。分类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正态分布的数值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值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计算OR值及95%可信区间)。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冠心病合并房颤组、冠心病窦律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Lp(a)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血清Lp(a)与房颤呈正相关(P=0.028)。2.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左房大小(LA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血清Lp(a)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75,95%CI:2.641-87.193,P=0.002)。3.冠心病患者中,合并房颤组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在年龄、高血压病史、左房大小(LA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血清Lp(a))具有显著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21,95%CI:1.759-18.612,P=0.004)。结论:1.血清脂蛋白a水平在冠心病合并房颤组高于冠心病窦律组高于对照组。2.脂蛋白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脂蛋白a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4;R54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霞;白洁;;D二聚体及血清脂蛋白(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16年06期

2 王利文;;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性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0期

3 曹明强;张方芳;;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年08期

4 曾献忠;冯谢琳;;分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谱检测对脑出血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年21期

5 张守龙;;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16期

6 程林;;血清脂蛋白-a在高血压肾病诊断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1年03期

7 李静;邵亮;;血清脂蛋白(a)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J];首都医药;2011年06期

8 陈颖;冯洋;;血清脂蛋白(a)在高血压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3期

9 林伟山;;血清脂蛋白α测定的临床意义[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5期

10 周红坚;周雪坚;雷娇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红;史婷婷;杨本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蛋白水平的变化[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汪骅;韩崇旭;王惠民;;基于纳米技术的芯片电泳快速检测血清脂蛋白及其亚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姜万嵩;;呼和浩特地区人群血清脂蛋白(a)水平调查和特征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汪俊军;;血清脂蛋白(a)的测定(指南)[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魏玫都;;中药对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a)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邓蜀李;周志刚;;藏族健康人与心脑血管病人的血清脂蛋白的比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沈永明;管卫;;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莫喜明;邓晓宇;;不同定标方式对血清脂蛋白(a)测定结果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跃国;;毛细管等速电泳法分离血清脂蛋白[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红霞;赵海舰;孙明晓;黄秀清;王抒;黎健;;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水平的初步分析[A];第四届全国血脂分析与临床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允钦;血清脂蛋白谱检测的方法学研究:基础验证.非高脂性人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的颗粒特性[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董军;血清脂蛋白胆固醇准确测定方法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潇月;基于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D];河北大学;2019年

2 王莹;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合并房颤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3 陈哲;血清脂蛋白异常与IPF关系及其临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4 王晓兵;急性心肌梗塞一阶血清脂蛋白谱分析与脾虚证相关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5 王丽娜;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冠脉斑块成分的相关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7年

6 吴志勤;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周灵杉;住院老年人肌肉减少症与血清脂蛋白(a)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周娟;脑卒中患者血脂与血清脂蛋白谱及载脂蛋白E的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9 张长明;血清脂蛋白(a)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关系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1年

10 王玲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阿托伐他汀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3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3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