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利奈唑胺对兔子血小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发布时间:2020-06-17 00:38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给兔子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利奈唑胺,观察兔子外周血中血小板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观察兔子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目及形态学改变,来初步探讨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把18只普通级兔子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A组)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间28天;30mg/kgLZD给药组(B组)予以利奈唑胺30mg/kg/d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间28天。60mg/kgLZD给药组(C组)予以利奈唑胺60mg/kg/d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间28天。在给药前采血监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然后在给药方案后第4、8、12、16、20、24和28天分别采血监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动态变化。在给药28天后分别对正常对照组、60mg/kgLZD给药组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在光镜下观察巨核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组)血小板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B组在给药后第8天、第12天、第24天、第28天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C组在给药第12天之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B、C两组对比,在第16天及第20天血小板计数具有统计学差异,即C组比B组血小板减少更明显;且根据实验数据显示,C组血小板计数大多低于B组。B、C组出现血小板减少均在给药后2周之内发生。同时B组第12天、第24天、28天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第0天;C组在给药第12天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第0天(P0.05)。28天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结果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同时骨髓涂片检查示实验组兔子骨髓内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通过对兔子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利奈唑胺,发现利奈唑胺对血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很少出现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减少;且用药剂量越高,血小板减少越明显。(2)根据本研究,可明确利奈唑胺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不是由非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导致的,而可能是免疫介导血小板消除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58.2
【图文】:

给药,血小板计数,对照组,实验组


第 20 天第 24 天第 28 天B 组(30mg/kgLZD 给药组)C 组(60mg/kgLZD 给药组)A 组(对照组)B 组(30mg/kgLZD 给药组)C 组(60mg/kgLZD 给药组)A 组(对照组)B 组(30mg/kgLZD 给药组)C 组(60mg/kgLZD 给药组)A 组(对照组)B 组(30mg/kgLZD 给药组)C 组(60mg/kgLZD 给药组)65665665665396.33±68.372323.00±18.628395.67±15.475350.67±27.674301.20±21.649432.00±45.568330.67±24.031301.20±33.456404.00±13.726302.00±22.839288.80±49.52524.70221.6823.9740.16<0.05<0.05<0.05<0.05<0.05<0.05<0.05注:实验组(B、C 组)数据与对照组(A 组)比较

红细胞计数,水平变化,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


第三章 结果3.4.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情况在测量血小板计数时同时测量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在 B、C 组 LZD 给予的整个过程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没有明显变化(P>0.05)。此外,B 组或 C 组与对照组(A)之间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详见图 3.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啸;王瑛瑛;罗刚;陈宇瑛;;无氟利奈唑胺的分离与合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年12期

2 唐神结;肖和平;;利奈唑胺抗结核作用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年01期

3 王颖;刘博;王文蕾;吕鹏;阿茹娜;;利奈唑胺治疗血小板减少合并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7年06期

4 王超;张金桂;覃业语;刘莹;;利奈唑胺致低血糖1例[J];海峡药学;2018年04期

5 王迪;许晓青;陈建达;蔡瑞娜;陈毅铨;;1例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中南药学;2018年08期

6 朱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32期

7 阿力古丽·阿不都外里;古丽仙丹木·阿皮孜;;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较分析[J];北方药学;2012年08期

8 李宗平;崔丹萍;;利奈唑胺治疗老年COPD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2年11期

9 邓雪娥;利奈唑胺[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11期

10 ;利奈唑胺全球研究出新结果[J];吉林医学信息;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艳;王羽凝;李其;王天琳;孙艳;王瑾;王睿;;利奈唑胺不良反应的文献计量分析[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2 毛小红;方洁;;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3 葛凤;高燕;滕s

本文编号:2716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6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