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SIRT3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0:35
【摘要】:研究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的一组综合征。尽管医疗科技有了很大发展,对心力衰竭的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作为多数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心衰是目前唯一一种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均逐年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因此,深入探索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目前认识心力衰竭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当心脏负荷长期过重和心肌舒缩功能受损时,可激活多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代偿机制,其中心脏重塑与氧化应激反应在心衰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IRT3(Sirtuins3)是一种重要的线粒体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近年来SIRT3基因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SIRT3不仅在线粒体内高水平表达,在心肌细胞核内表达水平亦增高,具有抗凋亡保护心肌细胞、抑制心肌肥厚发生的作用。同时SIRT3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过程中也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SIRT3有可能通过抑制心力衰竭时氧化应激损伤反应,并通过该机制保护心脏。本临床研究旨在探讨SIRT3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水平、心脏重塑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1.通过测定入组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IRT3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SIRT3mRNA在HFpEF组、HFmrEF组、HFrEF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探讨SIRT3在CH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2.通过比较入组CHF患者SOD、MAD、8-OHdg的含量在各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CHF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3.通过比较入组CHF患者SIRT3mRNA相对表达量及氧化应激水平变化,探讨SIRT3在心力衰竭氧化应激损伤中的可能发挥的作用。4.通过比较各组患者SIRT3mRNA相对表达量与心脏重塑指标,探讨SIRT3与心脏重塑的关系。研究方法: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选取符合“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的心衰患者,并按照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将心衰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组(HFrEF组,20例),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组(HFmrEF组,20例)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组(HFpEF组,20例)。以同期住院心功能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对照组和心衰各亚组之间的差异,患者入院后仔细询问病史(包括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等基本情况),检测血尿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等生化检测指标。采用RT-PCR法检测所有入选者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IRT3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入选者血清中SOD、MDA、8-OHdG浓度。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患者LAD、LVEDd、LVEDV、LVEF等指标,以探讨SI]RT3在心力衰竭发生时的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和心脏重塑的关系。研究结果:1.各组SIRT3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92,P0.01)。对照组SIRT3mRNA表达量为HFpEF组的1.25倍(P0.05),对照组SIRT3mRNA表达量为HFmrEF组的1.64倍(P0.01),对照组SIRT3mRNA表达量为HFrEF组的3.2倍(P0.01),且HFpEF组SIRT3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HFmrEF组和HFr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mrEF组SIRT3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HFrEF组(P0.01)。2.血清MDA水平在对照组显著低于HFpEF组、HFmrEF组和HFrEF组,且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SOD水平在对照组患者中显著高于HFrEF组、HFpEF组和HFmrEF组患者,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患者血清8-OHdG浓度为(5.25±1.62)ng/ml,HFpEF组患者血清8-OHdG浓度为(9.81±1.79)ng/ml,HFmrEF组患者血清8-OHdG浓度为(12.66±1.45)ng/ml,HFrEF组患者血清血清8-OHdG浓度(14.09±2.31)ng/ml,血清8-OHdG浓度在对照组患者中显著低于心衰各亚组,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SIRT3mRNA表达量与SO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05(P0.01),与MDA、8-OHd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1、-0.433(P均0.01)。4.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SIRT3mRNA表达量与LVEF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87(P0.01),与LVEDd、LVEDV、LA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5、-0.489、-0.626(P均0.05)。研究结论:1.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SIRT3基因表达降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应激平衡失调、心脏重塑等改变,这些改变随着SIRT3基因表达的下降而加重,提示SIRT3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对心脏起保护作用。2.左室射血分数与8-OHdG、MDA水平呈负相关,与SOD水平呈正相关,说明随着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血清8-OHdG、MDA水平增高,SOD水平降低,表明随着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患者体内存在抗氧化物质减少,氧化毒性产物增加,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提示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和发展。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SIRT3基因表达的降低与氧化应激损伤的加重都与心力衰竭时发生的心脏重塑有关,提示SIRT3基因是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保护因素,SIRT3基因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了心脏重塑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1.6
【图文】:

表达水平


MDA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水平Fig吮1TheLevelsofMDAindifferent脚u哪

SIRT3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80HdG在各组之间的表达Figure3TheLevelsOf80HdGindifferentgrouP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素琴;闵卫朵;赵卫琴;;时间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年06期

2 赵华荣;;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年06期

3 臧铁柱;江艳丽;;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年02期

4 李玲;;心脏彩超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作用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年03期

5 努尔扎代木·麦麦提;李鹏;;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9年01期

6 张俊;;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年05期

7 翟东钏;;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04期

8 罗阳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0期

9 郭建梅;赵季红;;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2019年02期

10 梁娟;;心脏彩超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敏;熊梦清;胡克;董明林;胡卫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血清瘦素水平相关性[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届全国学术年会汇编[C];2018年

2 张帆;刘拥灶;曹灵红;;新活素治疗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3 刘超亮;;曲美他嗪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容量负荷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C];2015年

4 努尔买买提·阿不拉;努尔古丽·艾依提;;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上海站)论文汇编[C];2015年

5 吴涛;胡志希;黄杨;李欣春;杨芳祥;季梦漂;韩天乐;;对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考[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卢南河;卢焰山;马作明;姚明;朱立欢;胡中保;;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8例[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7 张美齐;罗秀英;孙仁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效果观察[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清友;叶青;杜军保;立万镇;;纽约大学儿科心力衰竭指数在小儿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9 康晓凤;张健;吕蓉;李峥;;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概念分析与现象学描述[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何国平;沈丽娟;戚传平;肖建强;徐波;顾君;杨国英;;细胞因子网络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雅斯;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衰效果优于美托洛尔[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湖南省汉寿县人民医院 彭锋;对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春生;治慢性心力衰竭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4 王业龙;慢性心力衰竭灸药并用治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5 刘彦兵;慢性心力衰竭有合并症者的药物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朱荻;倍他乐克安全有效[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7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莎吉丹·斯拉木 热比亚·阿不里米提;维吾尔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6例疗效报告[N];民族医药报;2007年

9 胡大一;慢性心衰的干预基地应建在社区[N];健康报;2004年

10 宋维义;正确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N];家庭医生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鲍礼智;Obestatin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2的长时调控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2 黄晶一;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规范化方案设计与验证[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崔晓;基于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肠道菌群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郭迪;强心活力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作用及机制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朱玉菡;四逆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刘悦;参草通脉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效应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王梦玫;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陈—施氏呼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16年

8 师幸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无创性指标预测和干预治疗评价[D];武汉大学;2016年

9 胡克;茶碱、高频喷射通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eyne-Stokes呼吸治疗作用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惠海鹏;腺相关病毒介导心肌肌浆网Ca~(2+)-ATPase基因转导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绍兰;通痹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胡伯昂;SIRT3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候书贤;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卫瑾婷;2012~2018年单中心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指南执行程度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5 赵帆;血浆可溶性Sema4D与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6 王陀;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7 石自博;八段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疗效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8 王森;董波教授调补宗气法论治慢性心力衰竭学术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郭尧章;血清PⅢNP及可溶性ST2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10 姜梦柯;心衰2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肌纤维化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9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9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