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0-06-18 17:03
【摘要】:目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一些病人在就诊途中或入院后因未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而破裂死亡,病死率高,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大动脉疾病。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对主动脉夹层的剥离范围及严重程度能清楚显现,对早期评估破裂风险起到很大的作用。本研究以CTA影像学特征为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彩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分析ATAAD的相关破裂风险因素,探讨建立有效的预测评分模型,为临床判断夹层的破裂可能、尽可能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个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4月1日一2017年3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确诊为ATAAD的患者200例为建模组。其中男性16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3.30±13.19)岁。按入院急查CTA后24 h、48 h、72 h内夹层是否破裂为界,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分别建立A组(以24 h为界)、B组(以48 h为界)、C组(以72 h为界)三组模型。步骤如下:1.夹层破裂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将模型里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确定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的因素,选取P0.20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最终纳入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的β值,建立ATAAD破裂风险评分模型。2.模型的预测效能评价:此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是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来反映。当AUC0.7时其区分度较好。预测的校准度采用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法,P0.05为模型校准度好。3.模型的破裂风险分层:模型评分为连续型的数字,根据其ROC曲线最佳界值并取整数,对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破裂低危和破裂高危),并对分层体系的准确性和检验效能进行评估。4.模型前瞻性验证:通过前瞻性纳入2017年4月1日—2018年5月31日该院急诊科确诊为ATAAD的患者80例作为验证组,其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4.00±13.68)岁。对模型进行验证,判断评分体系对其他人群是否也具有较高的预测和判别性能。5.分析不同CTA影像学参数的ATAAD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性:收集患者的CTA影像学参数,取所有计量资料的四分位数间距(P25,P75)为分界点,将计量资料转换为三分类变量资料,将分类变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与主动脉夹层破裂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结果:1.A组最终纳入模型的6个因素:糖尿病(2分)、腹腔干血管缺血表现(2分)、分支血管受累数目6条(2分)、升主动脉最宽直径56 mm(3分)、白细胞计数(WBC)14.5×109/L(2分)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82.5pg/ml(2分)。验证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811,95%CI:0.687~0.935,P0.001)和拟合优度(H-L x2 =9.682,P=0.207);将模型进一步分为破裂低危(0~5分)和破裂高危(6~13分),敏感度60.0%(30/50),特异度95.3%(143/150)。2.B组最终纳入模型的6个因素:女性(1分)、起病到我院就诊时间≤37 h(1分)、分支血管受累数目6条(1分)、升主动脉最宽直径横截面假腔面积11 cm2(2分)、乳酸(Lac)2.0mmol/L(1分)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83 pg/ml(2分)。验证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 = 0.820,95%CI:0.728~0.912,P0.001)和拟合优度(H-Lx2 =2.003,P=0.960);将模型进一步分为破裂低危(0~3分)和破裂高危(4~8分),敏感度77.3%(58/75),特异度81.6%(102/125)。3.C组最终纳入模型的10个因素:年龄63岁(2分)、女性(2分)、呼吸机辅助通气(3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0 U/L(2分)、内膜片无扭曲(2分)、主动脉窦直径41 mm(1分)、升主动脉最宽直径48mm(1分)、假腔面积/真腔面积比值2.12(2分)、乳酸(Lac)1.9 mmol/L(3分)及白细胞计数(WBC)14.2×109/L(1分)。验证提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 = 0.928,95%CI:0.872~0.984,P 0.001)和拟合优度(H-L x2 =8.331,P=0.402);将模型进一步分为破裂低危(0~6分)和破裂高危(7~19分),敏感度83.0%(83/100),特异度86.0%(86/100)。4.对不同CTA影像学参数的ATAAD患者行生存分析,其中升主动脉最宽直径分组、假腔面积/真腔面积比值分组、分支血管受累数目分组、窦管结合部直径分组、升主动脉最宽横截面假腔面积分组、升主动脉最宽横截面假腔弧长分组、假腔内血栓情况分组等组间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以上变量数值的不断增大,ATAAD患者查CTA后的累积存活率相应下降,假腔内无血栓患者较有血栓患者查CTA后的累积存活率低。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构建了三组模型:ATAAD患者查CTA后24 h内夹层破裂风险预测评分模型(A模型)、ATAAD患者查CTA后48 h内夹层破裂风险预测评分模型(B模型)、ATAAD患者查CTA后72 h内夹层破裂风险预测评分模型(C模型)。其中A模型的准确率86.5%,敏感度60%,特异度95.3%,AUC为0.808;B模型的准确率80.00%,敏感度77.3%,特异度81.6%,AUC为0.845;C模型的准确率84.5%,敏感度83.00%,特异度86.00%,AUC为0.908。综合以上各项指标,考虑C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最高。随着部分CTA影像学参数数值的不断增大,ATAAD患者查CTA后的累积存活率相应下降。三组模型同时运用可以协助医生对ATAAD患者进行破裂风险评估及预后判断,丰富了目前ATAAD患者的早期破裂风险评估方法,对提高ATAAD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3.1
【图文】:

主动脉夹层,分型,亚急性,发病时间


范围包括升主动脉为Stanford邋A型(包括De邋Bakey邋I型、II型);若夹层病逡逑变仅局限在降主动脉,未涉及升主动脉,为Stanford邋B型(即De邋Bakey邋HI型)逡逑(图1)邋[2]。若从患者发病的时间来分型,AD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其中逡逑急性为发病时间<14天,慢性为>90天,亚急性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根逡逑据主动脉根部受损程度,孙立忠[3]等将Stanford邋A型AD进一步细化分为A1、逡逑A2、A3型:①A1型指主动脉窦部未受损或只有一个主动脉瓣膜交界处撕脱,主逡逑4逡逑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图1-1研宄技术路线逡逑Figure邋1-1邋Technical邋route邋of邋research逡逑11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菲;;9位多学科专家揭密提高妊娠伴主动脉夹层诊治成功率精髓(上)[J];中国医药科学;2018年23期

2 郭晓晶;张莉;亓小翠;刘苗苗;;基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科学护理的分析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03期

3 乌兰;党永康;;主动脉夹层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22期

4 费菲;;多学科专家揭密妊娠伴主动脉夹层诊治精髓(下)[J];中国医药科学;2018年24期

5 赵翔;王宝珠;蒋佩佩;马依彤;马翔;;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特点及月相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年05期

6 叶仕高;刘永春;;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9年12期

7 蒋荣珍;滕银成;;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诊治[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9年02期

8 李晶晶;;联合应用主动脉夹层诊断标准的临床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年13期

9 蒋雄京;;主动脉夹层(内科)临床路径释义[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7年06期

10 李文;郭涛;柴湘平;周阳;彭文;彭振宇;;主动脉夹层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野;胡光柱;;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A];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石悦;高斌;常宇;;破口面积比对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3 陈洁芳;黄跃金;邬至平;邱伟文;;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症状的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例[A];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4 厉竟;陈燕;朱法望;唐丽燕;王秀芹;高欢欢;王洪霞;胡志强;牟芸;姚磊;郑哲岚;;术中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诊疗中的应用价值[A];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5 王平;;酷似“肾绞痛”主动脉夹层1例[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陈凤英;崔晓迎;;22例急诊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肖彬;朱智勇;;一例极易误诊的主动脉夹层[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陈方宏;;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A];2015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王永清;;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进;左保蓉;;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璐 刘畅 通讯员 吴兴海;“孙氏手术”攻克主动脉夹层难题[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谭嘉;主动脉夹层 联合治疗扭转乾坤[N];健康报;2019年

3 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李臻;辨别“伪装大师”——主动脉夹层[N];健康报;2019年

4 记者 喻文苏 通讯员 王海英 刘欢;主动脉夹层孕妇母子平安[N];健康报;2019年

5 通讯员 冯睿 记者 陈青;自主原创打破微创治疗禁区[N];文汇报;2016年

6 通讯员 刘微;让主动脉夹层黯然失色[N];大众卫生报;2017年

7 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肖鑫 王强;我主动脉夹层治疗再开创新之门[N];科技日报;2017年

8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马遥遥;主动脉夹层,为何偏偏盯上“我”[N];湖北日报;2017年

9 通讯员 佘丽莎;夺命主动脉夹层[N];大众卫生报;2016年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 葛翼鹏;主动脉夹层:中国患者发病更年轻[N];健康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玉文;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改良象鼻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葛阳阳;B型主动脉夹层301分型与主动脉人工智能云平台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8年

3 查斌山;急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解剖形态评估、术后动脉重塑及腔内治疗策略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4 胡知朋;交感神经活性和支配改变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意义[D];武汉大学;2015年

5 李卓东;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6 于洋;MicroRNA-30a调控赖氨酰氧化酶表达改变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于浩;单侧和双侧脑灌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脑保护作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年

8 王姗姗;金属蛋白酶ADAMTS1对主动脉夹层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9 杜宇奎;主动脉夹层术后左室重塑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10 林浩;“一站式”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与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在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中期疗效对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臻;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前症状体验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吴青松;使用一体化三分支支架和改良型三分支支架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进行弓部重建的近中期疗效对比[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3 王蒙恩;主动脉夹层10年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4 林任;改良式真假腔融合技术在治疗慢性主动脉夹层内脏区复杂病变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8年

5 于洁琼;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6 白茹雄;血脂水平与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7 张小鹏;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术后早期不良事件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8 林艳雅;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破裂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9 何杰;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的疗效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10 王绚;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19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19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