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感染性心内膜炎24年回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21:36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较低,死亡率高,国内缺乏较大样本的研究。由于该病的预后与流行病学息息相关,故而首先在本文第一部分回顾总结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此外,尽管手术治疗大大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关于手术时机以及手术风险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一)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1、以我院心血管外科连续307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总体的人口统计学特点、主要症状、并发症、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致病微生物分布情况等。2、以15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人口统计学特点、主要症状、并发症、病程分布、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致病微生物分布情况等。3、以17例右心瓣膜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描述人口统计学特点、主要症状、并发症、病程分布、超声心动图特点以及致病微生物分布情况等。4、将307例患者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组,比较三组患者之间的流行病学特点等。上述资料中的连续变量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绝对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二)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在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1、以我院心血管外科连续307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终点事件定义为术后院内死亡。2、选取下列因素为可能影响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在院死亡的危险因素进入分析:年龄、性别、病程、PVE、IE相关卒中史、IE相关栓塞史、心房纤维性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糖尿病、高血压病、术前心源性/感染性休克、术前机械辅助通气、NYHAⅣ级、LVEF、LVEDV、赘生物累及的瓣膜、致病微生物种类、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肌酐清除率、总胆红素、白蛋白、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上述变量中的连续性变量分治愈组和死亡组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有任何一组不符合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绝对计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中P值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将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排除预测能力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预测能力较高的连续变量计算约登指数,得出死亡风险的截断值。最后结合临床实际和文献资料分析讨论。【结果】(一)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1、患者总体年龄的的中位数是42岁(31-53),228例(74.3%)男性。275例(89.6%)患者入院主诉持续或反复发热(体温38℃)。192例(62.5%)患者有心衰的表现。65例(23.2%)患者有栓塞史。34例(11.1%)患者有卒中史。150例(48.9%)患者术前贫血。35例(11.4%)患者术前低蛋白血症。128例(41.3%)患者血培养阳性,其中65例(50.8%)口腔链球菌感染,37例(28.9%)葡萄球菌感染。149例(48.5%)赘生物累及二尖瓣,211例(68.7%)赘生物累及主动脉瓣,11例(3.6%)赘生物累及三尖瓣,10例(3.3%)赘生物累及肺动脉瓣。17例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5.5%),8例(2.6%)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15例(4.9%)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年龄中位数是41岁(33-53)。11例(73.3%)病程为急性。10例(66.7%)累及主动脉瓣。5例(33.3%)累及二尖瓣。NYHA分级Ⅲ-Ⅳ级12例(80%)。血培养阳性8例(53.3%),其中葡萄球菌5例(62.5%)。术后早期死亡4例(26.7%)。3、17例(5.5%)右心瓣膜心内膜炎,年龄的中位数是38岁(26-51)。累及三尖瓣11例(64.7%),累及肺动脉瓣10例(58.8%)。NYHAⅢ-Ⅳ级11例(64.7%)。血培养阳性5例(29.4%)。9例(52.9%)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17.6%)合并佛氏窦瘤。血培养阴性11例(64.7%)。术后早期死亡2例(11.8%)。4、急性IE与亚急性IE比较: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具有统计学差异。急性IE与慢性IE比较:心衰、NYHAⅣ级、LVEF、LVEDV、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具有统计学差异。亚急性IE与慢性IE比较:LVEF具有统计学差异。(二)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在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治愈组288人,死亡组19人,死亡率6.2%。相继进行统计描述、正态性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ROC曲线、约登指数运算,最终得出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NYHAⅣ级,白细胞计数,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NYHAIV级的预测准确率75.2%。白细胞计数的预测准确率75.4%,切割点是9.5*10^9/L,灵敏度68.4%,特异度73.6%。体外循环时间的预测准确率75.3%,切割点是199min,灵敏度42.1%,特异度95.8%。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的预测准确率77.8%,切割点是67h,灵敏度68.4%,特异度92.7%。【结论】(一)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1、我们患者的年龄以中青年为主。2、发热和心衰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主要表现,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21%。3、赘生物最常累及主动脉瓣,其次是二尖瓣,常常引起瓣膜关闭不全。4、二尖瓣狭窄的发生率较低。5、室间隔缺损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较为多见,主要可见于右心瓣膜心内膜炎患者。6、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起病急,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患者总体死亡率高,尤其是赘生物累及人工主动脉瓣的患者死亡率更高。7、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功能更差,但致病微生物以温和的链球菌为主。8、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葡萄球菌感染率较高,但总体心功能较好。(二)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在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白细胞计数、心功能IV级、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是术后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处理应当包括:合理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术中处理应当包括:心肌保护,避免过长的体外循环时间、预防体外循环的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术后处理应当包括:使用抗炎药物减轻体外循环的全身炎症反应;保护性通气策略;早期拔出气管插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2.41
【图文】:

正态性检验


左室舒张末容积分布及正态性检验(死亡组vs治愈组)

正态性检验,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分布及正态性检验(死亡组vs治愈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超;董爱英;蔡永冉;韩晓燕;李宁;;粪肠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报告[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5期

2 张凤;;经胸超声检查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2期

3 左桂彦;;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07期

4 谢诚;杭永付;高杰;朱建国;;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药学监护[J];医药导报;2016年07期

5 窦新萍;张利;;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19期

6 殷传军;潘黎明;赵纲;;瓣膜置换术治疗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40例分析[J];人民军医;2015年10期

7 韩银;;读懂心声[J];金秋;2017年18期

8 张丽霞;;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人人健康;2016年12期

9 袁晓锋;;超声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26期

10 刘林华;;感染性心内膜炎20例诊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丽;陈宁;韩晓华;蔡栩栩;尚云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换瓣手术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A];第二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6年

2 廖书生;倪显达;陈斌;管丽洁;贾志军;罗银丽;杨炜宇;;3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分析[A];201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3 张君怡;吴东;;表现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Q热2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谭红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李莉;阮英茆;王红月;郭勇;赵红;;外科治疗22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洪霞;牟芸;姚磊;王宝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A];2011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黄立权;;感染性心内膜炎[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许立龙;赵博文;李世岩;黎鹏;王蓓;余婵;唐海林;彭晓慧;;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A];2012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肖荣冬;翁国星;韩涛;谢维泉;陈同;谢琦;;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孙弈雯;;人工瓣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广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洪长江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感染性心内膜炎:长疗程杀菌[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区 李呈龙;妊娠伴感染性心内膜炎大胆创新带来成功救治[N];健康报;2013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 罗学宏;吸毒易致感染性心内膜炎[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教授 王国干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感染性心内膜炎:三指征判定手术时机[N];医药经济报;2011年

5 王雨;感染性心内膜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宋维义;小疖肿引起大危害[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实习记者 钟海静;针锋相对,无菌可逃[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 张亚黎 整理 李湛祺 濮林梅;发热诊断如断案 明察秋毫考验人[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弯弯;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2 贾立群;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手术治疗效果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林;原木检测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张义滨;蓝光假日小镇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3 梁洪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后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8年

4 王恒;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D];南昌大学;2018年

5 叶飞;重庆市新桥医院及西南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及其耐药性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

6 伍小艳;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7 康月花;9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8 黄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活动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9 王国华;中国标准和Duke标准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10 刘家存;125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3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23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6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