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冠脉侧枝循环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10:59
【摘要】:目的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的良好建立可以为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远端提供血液供应,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限制或减少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面积、可以预防室壁瘤形成,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患者生存率。CCC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了治疗冠心病的热点研究领域。冠状动脉侧支血管的生长与成熟与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关。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素(Endothelin-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与CCC形成的关系,为治疗和评估严重冠脉狭窄患者提供更多的依据。对象与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导管室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并证实存在前降支(1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回旋支(1eft circumflex,LCX)及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RCA)中至少1支狭窄≥90%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4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CAM-1、ET-1浓度,按照Gensini积分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严重冠脉狭窄患者,冠脉有侧枝循环形成组与无侧枝循环形成组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枝循环形成良好组低于形成不良组(P0.05);冠脉有侧枝循环形成组与无侧枝循环形成组间ICA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侧枝循环形成良好组低于形成不良组(P0.05):在冠脉侧枝循环形成2级组低于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皮素的比较中,冠脉侧枝循环形成3级组中内皮素-1浓度高于0级组(P0.05),3级组中内皮素-1浓度高于1级组(P0.05)。在GENSINI积分中,有冠脉侧枝循环形成组与无侧枝循环形成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枝循环形成程度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而增加。结论1.血清BNP水平可以反映冠脉侧枝循环形成情况,与侧枝循环形成程度有一定关系;2.血清ICAM-1水平与冠脉侧枝循环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不能反映侧枝循环形成程度;3.血清内皮素-1水平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冠脉侧枝循环的形成情况,不能反映形成程度;4.GENSINI积分越高,侧枝循环形成越丰富。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4
【图文】:

血清,侧枝循环,统计学意义


与 0 级组相比 P<0.01; b:与 1 级组相比 P<0.01图 1. 不同组别血清 BNP 浓度比较在不同组别间 ICAM-1 的比较中发现,有侧枝循环形成组 ICAM-1 含 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枝循环形成良好组(2 级AM-1 含量较 1 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 级组与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3,图 2)表 3. 不同组别血清 ICAM-1 浓度比较组别 例数 ICAM-1(ng /ml)0 级组 44 278.72±9.271 级组 34 262.53±11.88a2 级组 36 254.72±9.68ab3 级组 20 258.20±13.87a与 0 级组相比 P<0.01; b:与 1 级组相比 P<0.05

血清,侧枝循环,统计学意义


:与 0 级组相比 P<0.01; b:与 1 级组相比 P<0.05图 2. 不同组别血清 ICAM-1 浓度比较在 ET-1 的比较中,不同组别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侧枝循环形成 3 级组与 组相比,ET-1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枝循环形成 3 级与 1 级组相比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组 ET-1 含量较 2 级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图 3)表 4. 不同组别血清 ET-1 浓度比较组别 例数 ET-1(pg/ml)0 级组 44 60.36±3.951 级组 34 62.29±4.442 级组 36 61.89±2.473 级组 20 64.10±3.00ab:与 0 级组相比 P<0.05; b:与 1 级组相比 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国;朱青峰;;脑侧枝循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2 陈长志;;人体冠状动脉突然闭塞时的侧枝循环:减轻心肌缺血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87年04期

3 姜殿辅,胡滨成,施文辉;门静脉侧枝循环研究的某些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8年01期

4 浦钧宗;运动对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年04期

5 阿力木·吾甫尔;韩登峰;哈力旦·加马力丁;夏提古力·亚力坤;周君;马建华;;颅内侧枝循环开放程度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短期预后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年02期

6 李勇,戴瑞鸿,范维琥;冠脉侧枝循环及其调节与心肌缺血[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8年01期

7 廖禹林,李兰荪,马淑坤,陈士良;冠脉侧枝循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8 王景云 ,宋书凯;冠脉侧枝循环对限制心肌缺血和梗塞范围的作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3期

9 余国膺;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枝循环前瞻性血管造影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0年06期

10 雷莉,郭静萱,张萍,孙威,冯新恒,陈凤荣,毛节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结合转VEGF基因对缺血心肌侧枝循环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涛;刘美含;韩志峰;林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开放侧枝循环影响因素的分析与探讨[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2 郝喜娃;郝喜娃;;颅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后侧枝循环形成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3 黎劭学;黄胜平;陈锦华;白小欣;张燕婷;林浩;陈锐聪;;球囊闭塞试验对脑血管侧枝循环的评估作用六例临床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励建安;;运动训练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实验研究[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励建安;顾劲扬;王元会;;心肌缺血周负荷对兔心肌侧枝循环的影响和分子生物学基础[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永忠;甄文俊;佟宏峰;孙耀光;徐光;马玉健;;术前量化Allen试验和多普勒超声评估手部侧枝循环[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7 李桥;;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评价侧枝循环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8 郎黎明;孟淑敏;彭敏;;椎间段椎动脉闭塞后的侧枝循环代偿途径[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黄澎;励建安;王红星;;运动对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后侧枝循环生成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张旭婷;严慎强;陈伟莉;楼敏;;颅内动脉狭窄对侧枝循环及溶栓预后的影响[A];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沙琼;年轻人比老人更易猝死[N];健康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璐萌;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流程改进及侧枝循环评估[D];复旦大学;2014年

2 肖延龄;针刺对收肌梗塞模型大鼠冠脉侧枝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0年

3 王天乐;多模态M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和侧枝循环评估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黄勃源;侧枝循环—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结局的关键因素[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郑硕;急性脑梗死侧枝循环代偿及中医证候要素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管永靖;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原位活体动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琴;冠脉侧枝循环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2 赫明萍;糖代谢和肾功能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2年

3 邹璨;脑侧枝循环重建及交感神经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曾清泽;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预后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磊;血浆VCAM-1、microRNA-155水平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7年

6 刘茜;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联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7 高慧;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D];东南大学;2016年

8 薛玲;梗死区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9 朱伊璞;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可能的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10 陈琳;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侧枝循环类型与出血部位的关系[D];南昌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3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23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