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以下简称心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舒张或射血能力障碍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以呼吸困难和乏力,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为临床表现。HF分为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AHF指载各种病因或诱因下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1])。AHF并发症较多、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高,预后较差~([2])。因此,对于客观的评价AHF预后尤为重要。B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素。在AHF时,由于心室舒张或射血功能障碍,引起心肌缺血或室壁张力的增加,导致左心室大量分泌NT-proBNP,其水平是AHF诊断、评估病情、判断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目前大多数国内外研究主要以NT-proBNP水平与HF预后的研究,但NT-proBNP检测浓度受肾功能、肥胖、炎症等多因素影响,而NT-proBNP水平变化主要随病情变化为主,相对干扰因素少,且目前国内外关于NT-proBNP水平变化与AHF预后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与AHF患者预后的关系。目的比较不同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相关检验检查指标,随访并记录不同AHF患者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与A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HF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年龄38-83岁。于入院第1d及5d,分别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并计算每位患者NT-proBNP的下降率,根据BNP检测结果分为两组,A组入院NT-proBNP≥500ng/L,5d后BNP下降率≥30%,103例;B组入院NT-proBNP≥500ng/L,5d后BNP下降率30%,97例。于入院第1天及出院6个月测定每位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到出院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17))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NT-pro BNP浓度、NT-proBNP下降率比较:两组入院第1d 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d NT-proBNP浓度A组较B组明显降低[(3259.03±3508.79)%vs(6388.30±550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下降率A组明显大于B组[(51.44±13.63)%vs(16.37±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LVEF、LVEDd比较:入院第1d,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d A组较B组偏低[(50.47±8.00)%vs(53.16±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LVEF A组较B组明显升高[(52.26±6.09)%vs(47.57±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 A组较B组明显偏低[(51.46±8.16)%vs(54.96±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随访6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下降率30%是心源性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14,P=0.039)。6.与NT-proBNP下降率30%组相比,NT-proBNP下降率≥30%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更高,Log-rank值为30.264(P=0.001)。结论NT-proBNP下降率可作为判断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健;张宇辉;;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5期
2 张敏;孟照辉;;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医学;2015年05期
3 毛山;胡学宁;王崇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4 胡子恒;戴晓燕;;脑钠肽在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02期
5 李小宇;秦俭;梁潇;华琦;;11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10期
6 邢作英;王永霞;朱明军;;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病因[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年10期
7 张广慧;张玲;张力;沈立松;;肾功能不全对应用NT-proBNP评估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年08期
8 何玲玲;余国龙;高琪乐;杨天伦;裴志芳;;血浆B型利钠肽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短期预后及死亡风险预测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年03期
9 杨曙光;王爱萍;汤学超;苏玉文;张杰;张代民;;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11期
10 顾东风 ,黄广勇 ,吴锡桂 ,段秀芳 ,何江 ,Paul K Whelton ,Stephen Mac Mahon;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
2725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2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