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血管紧张素-(1-7)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08:22
【摘要】:研究目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部梭形或囊形膨胀,管腔内径超过正常值50%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大多数AAA患者在动脉瘤破裂之前并无症状,从而导致AAA有高达80%的死亡率,因此预防AAA的形成和进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AAA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动脉中层基质的降解、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减少和炎性细胞的浸润,但导致这些病理改变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AAA”仍是“无药可治”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的飞速发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AA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RAS新成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和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l-7),Ang-(l-7)]在心血管研究领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最新的研究表明,Ang-(1-7)能够抑制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lipoprotein E-knockout,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从而起到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的反作用因子作用。本实验室课题组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ACE2基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MMP)的激活从而显著抑制ApoE-/-小鼠AAA的形成。然而,Ang-(1-7)对于AAA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直接影响仍不清楚。为了验证Ang-(1)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炎症、细胞外基质降解和平滑肌细胞凋亡而减轻AAA的假说,我们采用Ang Ⅱ输注ApoE-/-小鼠来建立AAA动物模型。研究方法在体内实验中,10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依次为对照组、AngⅡ组、Ang Ⅱ+Ang-(1-7)组、Ang Ⅱ+Ang-(1-7)+A779组、Ang Ⅱ+Ang-(1-7)+PD1233 19组。所有小鼠在高脂喂养4周后使用植入式渗透压泵在皮下连续输注不同的药物,时间为4周。输注药物4周后,将所有小鼠安乐死后取材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学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在体外实验中,我们采用了 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和人原代平滑肌细胞(human primary smooth muscle cells,HSMCs)来进行细胞实验。细胞分组情况依次为:对照组、AngⅡ组、Ang Ⅱ+Ang-(1-7)组、Ang Ⅱ+Ang-(1-7)+A779组、Ang Ⅱ+Ang-(1-7)+PD123319组。用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收集的样本通过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等方法进行检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误来表示,比较各组之间的数据时选择t检验、卡方检验、ONE-WAY ANOVA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体内实验中,Ang-(1-7)能够降低Ang Ⅱ诱导的ApoE-/-小鼠AAA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这其中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ase2,MMP2)的表达,以及减少腹主动脉瘤组织中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有关。然而,在小鼠中加入A779或PD123319能够逆转Ang-(1-7)对AAA的有益作用。在体外实验中,Ang-(1-7)显著降低了巨噬细胞中Ang Ⅱ刺激诱导所致的IL-6、TNF-α、MCP-1的mRNA表达。在平滑肌细胞中,Ang-(1-7)显著降低了 Ang Ⅱ刺激诱导所致的细胞凋亡以及MMP2的活性和蛋白表达水平。这其中的分子机制可能涉及Ang-(1-7)通过刺激Mas受体(Mas receptor,MasR)和血管紧张素Ⅱ 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2 receptor,AT2R)来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的信号通路。结论综上所述,我们的实验研究表明,在AngⅡ刺激诱导的AAA小鼠模型中,Ang-(1-7)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MMP活性和蛋白表达和减少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显著减轻AAA的形成和严重程度。这其中的分子机制可能涉及Ang-(l-7)通过刺激MasR和AT2R而抑制ERK1/2的信号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3.1
【图文】:

小鼠,发生率,主动脉


图1.邋Ang-(l-7)对Ang邋II诱导的ApoE-A小鼠中AAA的发生率和瘤最大直径的影逡逑响。逡逑A,邋5组小鼠中形成的AAA的代表性图片;B,邋5组小鼠中AAA的发生率的比逡逑较(n=20);邋C,5组小鼠中腹主动脉最大直径的比较(n=5)。*,与对照组相比,逡逑P<0.05;邋#,与邋Angll组相比,P<0.05;邋▲,与邋AngII邋+邋Ang-(l-7)组相比,尸<0.05。逡逑47逡逑

弹力纤维,小鼠,图片,主动脉组织


PD123319邋-逦-逦-逦-逦+逡逑图2.邋Ang-(l-7)对Angll诱导的ApoE"?小鼠中AAA弹力纤维的影响。逡逑,邋5组小鼠中腹主动脉组织HE染色和Verhoff染色的代表性图片。下面一行图逡逑为上面图片中红色线框区域的放大。B,5组小鼠中血管壁弹力纤维破裂程度逡逑评估和量化分析(n=5)。*,与对照组相比,尸<0.05;邋#,与Angll组相比,尸逡逑0.05;邋▲,与邋AngII邋+邋Ang-(l-7)组相比,尸<0_05。逡逑8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彪;刘远文;;腹主动脉瘤的成因研究[J];柳州医学;2007年01期

2 乐天洋;;中老年人须谨防腹主动脉瘤[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3年12期

3 张光耀;;改进腹主动脉瘤的筛查规则[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1年02期

4 王深明;崔进;;我国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年01期

5 杨许君;;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腔内治疗的护理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年21期

6 张利;李想;;小腹主动脉瘤研究进展[J];腹部外科;2016年03期

7 王聚全;;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腔内治疗的护理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32期

8 王豪夫;;1例腹主动脉瘤破裂合并主动脉腔静脉瘘腔内治疗[J];透析与人工器官;2016年02期

9 王雪钢;白斗;武少辉;张效杰;蒋岚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J];疑难病杂志;2014年12期

10 ;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J];华西医学;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亚星;;基于性别和形态学特征的腹主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2 秋阳;李治安;孙琳;孟冷;;超声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生奕;;腹主动脉瘤破裂1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郝沪明;;腹主动脉瘤膜支架放置术后的彩超随访扫查[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奇盛;赵剡;王翔;宋小兵;潘正启;沈俊;;腹主动脉瘤破裂诊治体会[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杨显红;;腹主动脉瘤病人的健康教育[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潘松龄;;腹主动脉瘤若干问题探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8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急救处理[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9 汪翠萍;李志娟;李红光;;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36例护理体会[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高祖婕;孙安强;;腹主动脉瘤病后破裂风险差异的生物力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巫雨玲 邹争春 记者 陆成宽;抑制基因缺失增加腹主动脉瘤发病风险[N];科技日报;2019年

2 吴巍巍 杨宇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警惕体内的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N];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

3 通讯员 胡冰峰;警惕腹主动脉瘤[N];大众卫生报;2015年

4 通讯员 伍西明 罗闻;3D打印术辅助 治疗腹主动脉瘤[N];大众卫生报;2014年

5 金启明;药物治疗不能逆转腹主动脉瘤[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磊;80%腹主动脉瘤患者为男性[N];健康报;2013年

7 程智;凶险的腹主动脉瘤[N];大众卫生报;2004年

8 记者 朱国旺;腹主动脉瘤一旦发现应立即治疗[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李霁;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在湘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朱国旺;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茂材;熊果酸对腹主动脉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韩宗霖;PGE2抑制剂通过miR-29b抑制腹主动脉瘤进展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3 李君;血脂水平影响腹主动脉瘤发展及破裂的潜在机制的探讨[D];山东大学;2018年

4 梅志军;结构-负荷失衡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陆清声;腹主动脉瘤形成机制中血液动力学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熊江;壁应力分布个体化预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倪松;Ⅲ型胶原在腹主动脉瘤成因中的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郑曰宏;腹主动脉瘤致病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9 吴晓飞;雌激素在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宫毅;血流动力学在兔腹主动脉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飞;血管紧张素-(1-7)在腹主动脉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胡家新;PM2.5促进腹主动脉瘤形成机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3 陈红梅;近端狭窄所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兔腹主动脉瘤转归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4 孙一力;LncRNA H19通过充当内源竞争性RNA促进白介素-6介导的血管炎症和腹主动脉瘤形成[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5 罗宽;常温体外循环在复杂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8年

6 蒋珊珊;血糖、血脂对腹主动脉瘤腔内血栓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7 牛浩;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及预后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8 赵理杰;多酚酸类似物对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及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舒希;SERCA2 C674的失活与腹主动脉瘤的关系及调控机制[D];重庆大学;2018年

10 孙静媛;小鼠腹主动脉瘤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解偶联的关系[D];武汉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254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254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0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