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方法,评估心脏脂肪分布的影像学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病的相关性,并与CAD的经典危险因素对比,拟建立CAD多重危险因素的诊断模型。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心脏内科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疑诊CAD行CCTA的患者68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依据CCTA结果分2组:冠心病组488例(59.8±9.13岁),非冠心病组200例(58.9±8.14岁)。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计算弗雷明汉(Framingham risk)积分,通过CCTA检查定量测量代表心脏脂肪分布的各项指标:心表面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容积、心周脂肪(paracardial adipose tissue,PAT)容积,左心室外侧壁(left ventricular free wall)、右心室外侧壁(right ventricular free wall)的脂肪厚度,以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周围脂肪的脂肪体积与厚度,同时测量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从肺动脉分叉水平到心包消失,确定EAT区域为心肌和心包之间,从肺动脉分叉水平到膈肌水平,确定PAT区域包括心包脏层及壁层之间的脂肪及壁层心包外的脂肪。进行三维重建后,通过后台程序自动计算出脂肪容积。心脏与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分布最厚部位的测量:左右室游离壁最厚分别为在主动脉瓣水平及冠状窦水平从房室沟至心尖测量的最长距离。三支冠状动脉主要血管厚度最厚被定义轴位方向测量从心肌至心包最长距离;LAD、LCX、RCA周围脂肪体积起自肺动脉分叉水平至各支分叉处。CT衰减阈值选择从-190 HU(Hounsfield)到-30HU(Hounsfield)之间,手动追踪每一个横断面心包图像。由我院放射科技师完成检查,冠脉狭窄的评估、心脏脂肪分布各项指标的测量,均由课题组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在放射科专用电脑使用GE AW4.7工作站完成。减少测量偏倚。结果:1两组间临床特征比较: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高61.9%(302/488)比37.0%(74/200),P0.001,冠心病组高血压(hypertension,HTN)、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缺血性卒中病史(ischemic strok)、既往吸烟(former smoker)、现症吸烟(current smoker)、大量饮酒(heavy alcohol intake)患者比率较高68.3%(319/467)比46.4(89/192)、23.3%(108/464)比12.6%(24/190)、15.37%(75/488)比6.5%(13/200)、32.1%(150/468)比19.1%(37/194)、39.5%(185/468)比21.6%(42/194)、24.6%(115/467)比15.5%(30/194),均P0.05。2两组间心脏脂肪分布各变量与CAC积分、Framingham risk积分比较:2.1 EAT与PAT容积比较:CAD组EAT与PAT容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6.0(184.0,324.3)cm~3比193.5(149.3,238.0)cm~3、131.0(89.1,223.0)cm~3比100.0(72.4,128.0)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D组左室游离壁脂肪、右室游离壁脂肪厚度较对照组无升高趋势,分别为5.0(3.5,7.0)mm比5.0(3.7,7.0)mm;3.0(1.9,4.2)mm比3.2(1.8,4.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2 CAC积分及Framingham risk积分比较:CAD组CAC积分、Framingham risk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9.8(21.3,347.8)比0.0(0.0,0.0);131.0(89.1,223.0)cm~3比100.0(72.4,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周围的脂肪厚度与容积亚组间比较:LAD狭窄组脂肪厚度、容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8.0,12.1)mm比9.1(7.2,10.8)mm、15.7(10.8,21.1)cm~3比12.6(8.1,16.9)cm~3;LCX狭窄组脂肪厚度、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8(12.8,17.4)mm比13.0(10.4,14.8)mm、6.3(4.0,9.1)cm~3比5.0(3.0,7.3)cm~3;RCA狭窄组脂肪厚度、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6(16.1,21.6)mm比18.2(15.6,21.1)mm、27.3(20.6,36.7)cm~3比24.9(17.7,32.1)cm~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 EAT容积与CAD的患病相关性:3.1 EAT容积与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卒中病史、CAC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146、0.083、0.149、0.098、0.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2 PAT容积与高血压病、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卒中病史、CAC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156、0.108、0.178、0.108、0.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心脏脂肪分布各指标与CAD诊断试验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EAT容积、PAT容积、LAD脂肪厚度、LAD脂肪容积、LCX脂肪厚度、LCX脂肪容积、RCA脂肪厚度、RCA脂肪容积提示诊断CAD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4(95%CI:0.623~0.705)、0.665(95%CI:0.622~0.705)、0.629(95%CI:0.582~0.677)、0.594(95%CI:0.546~0.642)、0.617(95%CI:0.559~0.675)、0.707(95%CI:0.654~0.759)、0.586(95%CI:0.502~0.611)、0.556(95%CI:0.532~0.64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述指标的最佳的诊断界值分别为171.5cm~3、240.5cm~3、11.0mm、15.5cm~3、14.2mm、8.7cm~3、24.7mm、31.3cm~3,敏感度分别为62.7%、52.7%、37.6%、51.5%、58.2%、29.1%、14.1%、40.0%,特异度分别为94.0%、76.5%、78.0%、70.0%、70.3%、87.2%、96.0%、74.5%,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拟合多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中,血脂异常、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卒中病史、EAT容量均为C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22(95%CI:1.577,3.420)、2.087(95%CI:1.427~3.052)、1.765(95%CI:1.046~2.976)、2.650(95%CI:1.758~3.995)、3.113(95%CI:1.521~6.371)、2.566(95%CI:1.710~3.851)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模型中,血脂异常、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卒中病史、PAT容量均为C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42(95%CI:1.527,3.291)、2.018(95%CI:1.382~2.946)、1.740(95%CI:1.027~2.947)、2.839(95%CI:1.881~4.283)、3.121(95%CI:1.513~6.438)、2.843(95%CI:1.869~4,324)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亚组分析CAC=0时,EAT容积与CAD患病的多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整BMI、年龄、性别、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卒中病史、既往吸烟、现症吸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后EAT容量与冠心病发病仍有相关性,OR值为1.860(95%CI:1.226~2.82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EAT与PAT的容积在C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EAT与PAT炎性增生是C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LAD、LCX、RCA狭窄的三个亚组分析中: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周围的脂肪容积与最厚的脂肪比较,C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左室外侧壁厚度、右室外侧壁厚度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增加趋势,提示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LAD、LCX、RCA周围脂肪炎性增生均为C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在CAC积分为0的CAD与对照组亚组分析中,EAT与PAT的容积在C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提示在无冠状动脉钙化的人群中,EAT与PAT炎性增生仍是C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4 EAT与PAT容积水平与经典CAD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缺血性卒中、CAC积分等呈正相关性;总之,心脏脂肪炎性增生,为C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无创手段诊断CAD的重要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Nature:GWAS发现影响人体脂肪分布的新基因位点[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年17期
2 吴洁,周重宛;绝经后妇女身体脂肪分布与脂质代谢关系的研究[J];江苏医药;1999年05期
3 张燕妮,李新民,张胜兰,王保成;B超评定脂肪分布类型价值的研究[J];声学技术;1991年03期
4 张允平;;32,856名妇女体围测量(脂肪分布)与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85年03期
5 ;简讯[J];国外医学情报;1989年09期
6 吴洁,姜允飞,林华,周重宛,胡志沁,戴鲁琴,王志群,胡娅莉;绝经对身体脂肪分布影响的研究[J];江苏医药;2000年11期
7 张连杰;李家文;;体内脂肪分布与年龄、性别及肥胖的关系[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09期
8 郑淑鹏;;体内脂肪分布与吸烟和戒烟的相关分析[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2年06期
9 吴洁,堂地勉;手术绝经对身体脂肪分布影响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10 窦雅楠;花花;于小云;惠小龙;;吸烟者的专属瘦身功[J];第一健身俱乐部;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平;;男性中老年人身体脂肪分布与肺通气功能关系的研究[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2 姜军;;男性中老年人身体脂肪分布与肺通气功能关系的研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3 张海龙;席焕久;付强;李文慧;刘素伟;裴林国;张美芝;吕坡;钟铧;白玛多吉;;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西藏藏族青少年脂肪分布特点[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4 孙晓静;吴楠;;对成年、老年人体重指数、脂肪分布和脂肪含量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记磊;张凯华;王梦星;杜震宇;杜小霞;;磁共振成像检测草鱼的脂肪分布[A];第十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陈秀妍;李纪江;唐城;;山东省东营城市非体力人群身体成分与脂肪分布趋势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赵曦乐;严孙杰;沈喜妹;杨立勇;袁欣;黄凌宁;张松菁;;非肥胖血压增高患者同样存在身体区域脂肪分布的异常[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张海龙;席焕久;李文慧;刘素伟;张美芝;吕坡;;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辽宁汉族成人脂肪分布特点[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9 邢长洋;马婧;丰杨;张雅君;杨国栋;袁丽君;;健康青年人脂肪分布对机体血流分配的影响[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颅脑及颈部血管超声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8年
10 邢长洋;马婧;丰杨;张雅君;杨国栋;袁丽君;;健康青年人脂肪分布对机体血流分配的影响[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赵永恒 记者 黄官国;华师大揭示5种常见鱼类的脂肪分布[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5年
2 肖奇国;“老掉牙”后的饮食对策[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维 君;中年“发福”要看胖在哪儿[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 屈国云;肥胖男性应进行哪些体检[N];家庭医生报;2005年
5 副主任医师 肖奇国;老人掉牙后怎样吃好[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6 特养;高脚羊养殖的场舍建设和放牧舍饲要求[N];山东科技报;2016年
7 记者 曹轩;皓月产品受到中外客商青睐[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卢小溪;肥胖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何威;中国人与美国白人脂肪及脂肪分布的种族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王珊珊;脂肪酸组成及代谢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傅晓华;女性骨质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温鑫菲;围青春期女孩系统性低度炎症与体脂积累的变化趋势及关系[D];上海体育学院;2014年
6 魏代敏;中年女性体内雄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机体脂肪含量、脂肪分布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怡;心脏脂肪分布的影像学特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D];承德医学院;2018年
2 陆菡;美国白人,黑人和中国人脂肪含量及脂肪分布的不同对骨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健;脂肪分布及调脂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孟凡繁;论“治未病”学术思想在防治肥胖症中的运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政阳;体脂肪分布对不同性别的非肥胖人群心血管风险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6 肖泽宇;5888例成年男性和女性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相关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7 王菁;2株乳酸杆菌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分布及胰岛素、瘦素水平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青青;血浆磷脂脂肪酸与人体组成及代谢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玉可;济南地区普通成年女性体成分、体脂分布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郭惠兰;肥胖和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人体脂肪含量及分布和脂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
27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