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Bc16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8:27
【摘要】:背景:冠心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持续性地缺血缺氧可使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影响心脏收缩功能、传导功能,甚至发生猝死可能。很多研究证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噬、凋亡等多种因素参与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病理过程,分子机制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研究者们致力于新的治疗靶点的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从而为人类健康谋取福祉。B细胞淋巴瘤6(B-cell lymphoma 6,Bcl6)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作为调控B细胞生长发育的调节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证实,Bcl6在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许多其他疾病的发生,但目前尚无关于Bcl6在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的研究。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假设,Bcl6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而且可能成为心肌缺血损伤的一个治疗靶点。本课题旨在于阐明Bcl6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及内在机制,为探索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措施及冠心病的药物开发、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目的:研究Bcl6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分别使用Bcl6-si RNA和阴性对照si RNA转染H9c2大鼠心肌细胞,制作缺氧箱模型(95%的N2和5%的CO2),把预处理后的细胞分别放置在常氧和缺氧环境中24h,分为四组:si RNA常氧组,si Bcl6常氧组,si RNA缺氧组和si Bcl6缺氧组。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cl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1,IL-6)。使用MTT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抗氧化物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为了探讨Bcl6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作用的潜在机制,我们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38、JNK、ERK的表达,并分别使用P38、JNK、ERK抑制剂处理细胞,验证是否能逆转表型。结果:Bcl6敲减后增加了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了细胞存活率。当细胞给予缺氧处理后,氧化应激水平增加,而Bcl6敲减进一步增加了氧化应激。通过TUNEL染色发现,Bcl6敲减后细胞凋亡率增加。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Bcl6敲减后均下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调,cytochrome C的表达增加。在常氧状态下,Bcl6敲减使P38磷酸化水平升高,而不影响JNK和ERK磷酸化,细胞暴露于缺氧后,P38、JNK、ERK的磷酸化水平升高。有趣的是,在缺氧状态下,Bcl6敲减仅仅增加了P38磷酸化水平。为了验证Bcl6是通过P38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我们先用si Bcl6预处理H9c2细胞,然后分别加入P38、JNK、ERK抑制剂,放置缺氧箱24h,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只有P38抑制剂可以逆转Bcl6敲减介导的细胞表型,与si Bcl6对照组相比较,P38抑制剂组的细胞炎症因子水平、ROS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增加。结论:Bcl6敲减后通过P38信号通路导致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加重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因此,Bcl6可能参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
【图文】:

转染,细胞存活率,表达水平,阴性


与对照 siRNA 组相比,* P < 0.05图 1 Bcl6 siRNA 和对照 siRNA 转染后 B2 Bcl6 敲减后细胞存活率下降应用 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阴性 siRNA 敲

Bc16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MTT法测四

细胞,表达水平,细胞缺氧,氧化应激


与 siRNA 常氧组相比,* P < 0.05;与 siRNA 缺氧组相比,# P < 0.05。图 3 四组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 TNF- 、IL-1 和 IL-6 的 mRNA 表达水平4 Bcl6 敲减后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当细胞缺氧 24h 后,NADPH 氧化酶亚基 p67 和 gp91 的 mRNA 表达水平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伯明;杨操;;条件性RNA干扰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2 任澎;张巍;刘永国;李U

本文编号:2746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46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