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0-07-14 06:16
【摘要】:目的:观察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诊断的60例门诊患者采用随机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西药组)各30例。对照组:(1)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日;(2)厄贝沙坦片0.15g/次,1次/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降压调脂汤。方药如下:姜半夏12g、天麻2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10g、山楂30g、木香10g、砂仁15g、陈皮15g、厚朴10g、广藿香12g。4周为一个疗程,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血脂变化情况,判断降压调脂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在治疗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降压疗效及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两组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降压调脂汤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中医证积分候及降低血压,且疗效优于西药基础治疗。在调节血脂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其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4.11;R58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玉霞;陈锡阳;陈秋;;瓜蒌皮在痰浊内阻证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3年17期

2 刘冬立;王文利;郑宏;庞秀英;杨树林;吴赫峣;;复方降脂茶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6年09期

3 张金龙;廖衡;盛儒丹;杨德钱;刘本华;程宏申;龚昌杰;曹辉;;降压调脂汤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年07期

4 王莹威;刘新宇;曹德汉;;理气化痰降浊法论治胸痹心痛(痰浊内阻证)[J];中国中医急症;2017年08期

5 陈文强;黄小波;李宗信;王芬;王宁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候转化的定量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5期

6 甘桃梅;;加味栝楼薤白半夏汤对痰浊内阻证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酶学及血脂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5年03期

7 盛彤;杨惠民;田金洲;韩丽蓓;;老年性骨量减少的证候特征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年05期

8 孙韶刚;;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9 李德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16期

10 杨徐杭;汶医宁;王军威;;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徐杭;汶医宁;;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龙;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尚双双;泽葛调脂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张盼盼;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冠心病痰浊内阻证中医处方用药的现代文献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孙志新;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胸痹痰浊内阻证中医处方用药的古代文献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5 李莉;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陈冠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胸痹心痛中医证型相关性[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徐鸽;老年代谢综合征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刘剑英;健脾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孙瑞;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及相关影响因素[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王美思;难治性高血压中医证侯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4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54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