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保护、对比剂肾病及预后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9:46
【摘要】: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CH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日趋低龄化,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冠心病中危及生命的一种重要类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行PCI治疗可使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再灌注,显著改善心功能,明显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ACS患者行PCI治疗的病例迅猛增长,患者明显获益,但PCI术后经常出现再灌注损伤而导致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从而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反映PCI相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因此,在ACS患者的PCI治疗中如何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预防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是临床医师急需解决的课题。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源于缺血预处理(IPC),近年来发现其同样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IPC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对人体创伤小、临床可行性强等优势。动物实验表明IPC能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而RIPC目前仅在部分冠心病患者的PCI治疗中应用,一部分研究证实RIPC能减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性因子的释放,但也临床研究显示RIPC未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RIPC针对ACS患者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RIPC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研究未见报道,RIPC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评价。目的本研究旨在对ACS患者PCI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管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同时对PCI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进行随访并记录,探讨RIPC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内皮功能损伤、血管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为RIPC在行PCI治疗的ACS患者中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研究RIPC的心脏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在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33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164例和对照组172例。RIPC组在PCI手术前2h应用远程缺血预处理训练仪(深圳市华盈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给予患者上肢5min缺血(压力保持为200mmHg)/5min再灌的5次循环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应用免疫抑制法、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12h、24h的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 及 SOD 水平,随访6个月并记录术后MACE(因心绞痛再次入院、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由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得出的方差不齐的数据采用校正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率表示,组间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 PCI 前后 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SOD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组内时间点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时间点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LD-t检验。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IPC组与对照组进行基线比较,两组在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吸烟等、既往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化验检查情况、临床药物应用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病变血管部位、ACC/AHA分型、球囊扩张情况、支架植入数量、术后TIMI血流、支架脱落或位置不当、对比剂用量及术后抗栓抗凝药物应用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患者生物标记物 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SOD比较:术前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12h和24h的生物标记物 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 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PCI术后12h和24h的生物标记物SOD与术前比较,则有显著性降低(P0.05)。组间处理因素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h或24hRIPC组标记物(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水平全部或部分低于对照组;而术后12h或24hSOD水平变化趋势相反,RIPC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PCI术后不同cTnI水平患者比例比较:RIPC组术后cTnI水平未超过ULN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术后ULNcTnI水平≤5倍ULN和cTnI水平5倍ULN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RIPC组患者住院期间及PCI术后6个月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IPC组与对照组比较,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CS患者PCI术前应用RIPC,安全有效且临床可行性强。2、RIPC可以减轻ACS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无复流及心肌微循环。3、RIPC对ACS患者PCI术后的心脏保护机制可能与通过内源性途径降低术后的 CK-MB、cTnI、vWF、sICAM-1、sVCAM-1、MPO、hs-CRP 水平,升高术后SOD水平有关,为RIPC在ACS患者PCI术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4、RIPC未能减少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尤其是ACS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随着PCI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比剂在PCI中的使用日益增多,随之而来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CIN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定义CIN,是排除其他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血管内注射对比剂48-72h后,血清肌酐(Scr)水平较原有基础升高25%或者绝对值升高0.5 mg/dL(44umol/L)。CIN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透析和死亡风险。由于除水化治疗外,CIN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方法来减低CIN的发生。目前已有研究证实CIN的主要机制来源于肾脏的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因此,预防肾脏缺血缺氧损伤是防治CIN的有效措施之一。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是机体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对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其不仅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对其它器官如肾脏、大脑等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证实RIPC能减轻小鼠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国内外对CIN的预防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并且RIPC对于ACS患者围手术期CIN的预防研究尚未有临床报道。目的本研究纳入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ACS患者,检测手术前后肾脏损伤标记物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水平,同时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评价RIPC对ACS患者介入术后CIN的预防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CIN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临床应用RIPC预防CI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择期行CAG或PCI治疗的ACS患者4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RIPC组200例和对照组208例。其中RIPC组在CAG或PCI前2h利用远程缺血预处理治疗仪给予患者上肢5min缺血(压力保持为200mmHg)/5min再灌的5次循环处理,对照组不作干预处理。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用药情况、病变血管特征和术中对比剂用量等。所有患者在CAG或PCI前均进行标准水化治疗(术前12h至术后12h静脉输注0.9%氯化钠1.0ml/kg/h),分别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PCI术前Scr、eGFR、CysC、β2-MG、NGAL和术后4h、24hNGAL,术后 24h、72h Scr、eGFR、CysC、β2-MG 水平,计算两组患者CIN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CIN的发生情况,完成6个月的随访并统计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和MACE的发生情况。依据CIN发生与否,将患者分为CIN组48例及非CIN组3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CIN组CAG或PCI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CIN危险因素的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1、RIPC组与对照组临床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等一般情况、既往合并疾病、术前化验检查、临床用药、CAG病变特征、对比剂的剂量、支架植入数量及术后抗栓药物使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RIPC组和对照组共发生CIN 48例,其中RIPC组13例,对照组35例,RIP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5,P=0.001)。其中仅实施CAG的患者,CIN发生率RIP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6,P=0.009)。实施PCI的患者中RIPC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9,P=0.029)。对照组内,PCI患者CIN发生率明显高于CA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5,P=0.022)。RIPC组内,PCI患者CIN发生率明显高于CA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3,P=0.029)。3、两组患者肾功能损伤指标水平比较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指标Scr、eGFR、CysC、β2-MG、NGAL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6.628,P0.001;F分组= 5.368,P=0.021;F分= 152.198,P0.001;F分组=27.663,P0.001;F分组= 13.014,P0.001);各指标水平在不同时间测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638,P0.001;F时间=30.462,P0.001;F时间=313.557,P0.001;F =12.307,P0.001;F时间=53.778,P0.001);Scr、CysC、β2-MG、NGAL 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因分组不同而不同(F分组×时间=13.299,P0.001;F分组×时间=88.580,P0.001;F分组×时间=8.266,P0.001;F 分组×时间=9.320,P0.001)。比较各指标水平在每组内的不同时间的差异,两组内Scr、CysC、β2-MG术后24h水平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而eGFR术后24h水平低于术前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72hScr和β2-MG水平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内CysC及eGFR术后72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NAGL术后4h水平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24h水平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各指标在同一时间点上两组间的差异,术前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术后24 h的Scr、CysC水平和术后4h的NGA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IPC组术后24h的eGFR高于对照组(P0.05);RIPC组术后72h的Scr和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4、CIN组与非CIN组比较,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脂血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史、高血压史、Hb、术前CysC、Scr、eGFR、LVEDD、LVEF、对比剂用量、CAG、PCI 及 RIPC 等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应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IN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将年龄、性别、BMI、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Hb、术前CysC、术前Scr、术前eGFR、LVEDD、LVEF、对比剂用量、CAG、PCI及行RIPC处理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2.061,95%CI 1.101~3.857,P=0.024)、高血压(OR=1.968,95%CI1.033~3.750,P=0.039)、Hb(OR=1.022,95%CI 1.000~1.045,P=0.045)、术前 Cys C(OR=15.569,95%CI 7.665~30.873,P0.001)、术前 Scr(OR=1.060,95%CI 1.040~1.081,P0.001)、术前 eGFR(OR=0.955,95%CI 0.937~0.972,P0.001)、LVEDD(OR=1.067,95%CI 1.015~1.121,P=0.011)、LVEF(OR=1.082,95%CI 1.019~1.148,P=0.010)、对比剂用量(OR=1.012,95%CI 1.006~1.018,P0.001)、CAG(OR=0.393,95%CI 0.212~0.728,P=0.003)、PCI(OR=2.544,95%CI 1.373~4.713,P=0.003)是促使术后CIN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应用RIPC(OR=0.344,95%CI 0.176~0.671,P=0.002)是降低术后CIN风险的保护性因素。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OR=1.978,95%CI 1.176~4.215,P=0.031)、术前 Cys C(OR=11.490,95%CI 9.079~22.921,P0.001)、术前 Scr(OR=1.186,95%CI 1.094~1.251,P=0.009)、术前 eGFR(OR=0.918,95%CI0.901~0.985,P=0.017)、对比剂用量(OR=1.158,95%CI1.061~1.965,P=0.011)、PCI(OR=2.010,95%CI 1.224~3.300,P=0.018)是 CIN 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术前应用RIPC处理(OR=0.450,95%CI0.203~0.731,P=0.026)是预防CIN发生的保护性因素。6、应用RIPC在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及MACE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CS患者术前应用RIPC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可行性。2、RIPC可以减轻ACS患者CAG或PCI术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减少CIN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3、糖尿病史、肾功能不全、对比剂用量是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RIPC是预防CIN发生的保护因素。4、RIPC预防ACS患者术后CIN的发生可能与通过降低术后Scr、CysC、β2-MG、NGAL水平有关。5、RIPC未减少ACS患者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肾脏事件和MACE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4
【图文】:

对照组


图1对照组与RIPC组PCI前后CK-MB水平的比较逡逑20逡逑15邋^逡逑CK-MB逡逑(U八)10邋j逦逡逑+邋H:>:L逡逑

对照组


图3对照组与RIPC组PCI前后cTnl水平的比较逡逑0.25逡逑0.2邋逦逦逡逑cTnl邋0.15逦广逦逡逑(ng’niL.)

对照组,处理组,比例,患者


^邋60.00逡逑—50.00邋J ̄逦■逡逑比邋40.00邋j ̄■■感#且逡逑例逦■邋mpc吐理钽逡逑(30.00逦'逡逑%邋20.00邋-邋I逡逑逦^逦■逡逑0.00邋-逦逦i—^—邋cTnl邋(ng/mL)逡逑£0.09逦0.09<cTrl<0.45逦>0.45逡逑图5对照组与RIPC处理组PCI术后cTnl不同水平患者比例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胡泊;王惠新;汪秀英;;抗氧化应激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7年10期

2 徐小;黄敏;杜梨果;李晓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比剂肾毒性的Meta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5年03期

3 张成果;;肢体缺血预处理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4 陈克研;张毅男;卢玉平;金强;张铁铮;;远端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年10期

5 张凤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J];慢性病学杂志;2013年10期

6 潘鹏;段绍斌;王娜娜;刘改灵;;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诱发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7期

7 周珊;王伟鹏;;心血管手术后急性肾损伤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年11期

8 徐明珠;蒋廷波;周亚峰;刘志华;杨向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J];山东医药;2012年32期

9 李湛;吴华;何青;;老年糖尿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10 石夏莹;;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对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754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54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