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及目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病死率高,是全球目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心室重构是心衰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神经内分泌异常激活等因素促进了心室重构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心衰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心室的逆向重构,心肌的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射血分数(EF)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称之为射血分数恢复型心力衰竭(HFrecEF),并提出这是一种新的类型心衰。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然而,针对HFrecEF这部分患者的研究甚少。关于HFrecEF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及治疗等尚不明确。已有研究提出HFrecEF的临床症状及预后较好,本研究主要针对HFrecEF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旨在讨论不同类型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选取自2014年12月24日至2016年1月6日以心力衰竭为主要原因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7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进行一般临床资料的详细采集,包括病史、临床特点、用药情况等,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检查,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ultrasonic cardiogram,UCG)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入选的患者根据LVEF值分为3组:HFrEF组(目前LVEF≤40%);HFrecEF组(目前LVEF40%但之前任一次记录LVEF≤40%);HFpEF组(目前和既往LVEF40%)。进行平均23.7±9.3个月的随访,比较三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以患者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来判断预后,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三组的生存曲线,进行Cox回归分析估计风险比。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能够独立预测LVEF恢复的变量。结果:1.不同心力衰竭组间基线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三组间在年龄、性别、NYHA分级、心率、收缩压、BNP、CK-MB、超敏肌钙蛋白I、HB、LVEDD、冠心病、高血压病、房颤、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比例、利尿剂使用率、ACEI/ARB使用率、β-阻滞剂使用率、地高辛使用率、PCI/CABG治疗率等方面均存在组间差异。HFrEF组的男性患者率、心率、NYHA分级、BNP、CK-MB、HB、LVEDD、利尿剂使用率、ACEI/ARB使用率均高于HFrecEF组和HFpEF组,收缩压则低于HFrecEF组和HFpEF组。HFrEF组冠心病患病率、地高辛使用率高于HFpEF组,而年龄、房颤、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HFpEF组。HFrecEF组的β-阻滞剂使用率高于HFrEF组和HFpEF组,CK-MB、超敏肌钙蛋白I则低于HFrEF组和HFpEF组,而且HFrecEF组PCI/CABG治疗率高于HFpEF组。2.HFrecEF组和HFrEF组比较,判断EF值恢复的独立预测因素:两组进行比较,根据LVEF值是否恢复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HB以及螺内酯治疗是LVEF是否恢复的独立预测因子。3.不同心力衰竭组间的预后比较及风险预测:共756例患者随访23.7±9.3个月,HFrEF组患者260例,死亡101例;HFrecEF组患者64例,死亡10例;HFpEF组患者432例,死亡114例。绘制三组的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HFrecEF组相比,Cox回归模型显示HFrEF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着增高(HR 2.833,95%CI 1.479-5.425,P=0.002),然而HFpEF组的全因死亡率未有显著增高趋势(HR 1.735,95%CI 0.909-3.311,P=0.095)。结论:1.不同心力衰竭组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生化指标、生物标志物、合并症、治疗方案等方面均存在组间差异。HFrEF患者以缺血性病因为主,HFpEF患者高血压、房颤患病率高,而HFrecEF的患病特点似乎介于两者之间。2.与HFrEF组相比,HFpEF和HFrecEF组患者NYHA分级低,利尿剂和ACEI/ARB使用率低,预后较好。HFrecEF组的β-阻滞剂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3.将近20%的HFrEF患者有收缩功能恢复(HFrecEF),这些患者临床症状较轻,生存质量较好,全因死亡率低,预后好。HFrecEF越来越被认为是区分于HFrEF和HFpEF独特的临床群体,值得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佳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6
【图文】: 表 3 EF 值恢复相关独立预测因子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β 标准差 Wald 值 P 值 OR 95%CISBP 0.21 0.008 6.337 0.012 1.021 1.005-1.038LVEDD -0.143 0.026 29.918 0.000 0.867 0.823-0.912BNP -0.001 0.000 12.368 0.000 0.999 0.999-1.000HB -0.017 0.008 4.296 0.038 0.983 0.967-0.999螺内酯 -1.070 0.354 9.131 0.003 0.343 0.171-0.6873. HFrEF 组、HFrecEF 组及 HFpEF 组生存分析3.1 Kaplan-Meier 方法绘制三组的生存曲线使用 Kaplan-Meier 方法绘制三组的生存曲线,对数秩检验差异性(P0.001),三组患者生存状态存在明显差异。(见图 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德恩;;认识射血分数[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5年09期
2 胡春江;;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06期
3 张彬;张恒;;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04期
4 吐尔逊江·吾甫尔;艾力江·阿不力米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临床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21期
5 张志慧;刘长纲;;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31期
6 吴志涛;;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维拉帕米的临床分析[J];现代养生;2016年22期
7 苏杰;;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静息射血分数影响因素的超声心动图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年03期
8 金永萍;;血清脑钠肽在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13年04期
9 魏建伟;;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年05期
10 曹全;姜红;;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勇平;于亚平;唐玉梅;宋萍;刘海宁;卢晓洵;周晓钢;张琼;;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初探[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焦薇;孙跃民;万征;黄灿亮;;射血分数正常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建保;袁利君;张晓军;刘一辉;曹铁生;;心室肌做功能力与射血分数[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况明星;彭录生;;用心阻抗微分图测定射血分数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5 施凤梅;杨鹏麟;郑如莲;;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大小的相关性分析[A];2012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柯永胜;赵振东;李苏;陶月玉;杨尚印;刘之静;;左室射血分数与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浓度之间关系的初步观察[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7 焦傅惠;王子时;杨梅芳;;阻抗法与放射性核医学法测定的射血分数之间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8 焦薇;孙跃民;万征;黄灿亮;;射血分数正常与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诗文;杨军;李潭;邱悦;马s
本文编号:2767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6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