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与目的据调查,全球约4.15亿人患有糖尿病,另有3.18亿人处于葡萄糖耐受不良和患病风险增加状态。心脏自主神经病变(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CAN)是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常见形式之一,但因其具有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缺乏特异性症状等特点,常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影响在糖尿病患者中可以是毁灭性的,CAN与死亡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关,有文献曾报道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iabetes cardiac autonomic neuropathy,DCAN)可使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近5倍,因此早期干预及诊断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DCA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考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可以量化心脏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及平衡状态,已被用于评估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若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受累,早期以迷走神经受损为主,后期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受累,可导致心脏处于完全去神经状态,心率趋于固定,对正常情况下能改变心率的刺激不产生反应,出现心率变异性降低。HRV在临床检测CAN方面与标准心血管自主反射试验(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reflex tests,CARTs)相比优势明显,是判断CAN的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经济可行的方法。有学者认为,年龄增长、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血脂水平等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也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es system,ANS),这些均为2型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但对于HRV的影响因素,之前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在临床工作中确定HRV降低的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DCAN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比较心率变异性正常及心率变异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探讨并分析导致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可能影响因素。实验方法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02例,纳入的所有对象均采集姓名、性别、年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重和身高以及糖尿病病程、有无冠心病、有无高血压、有无吸烟史、口服药物情况等基本资料,然后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同时收集纳入对象的常规检查及检验结果,包括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心脏超声结果等,其中RHR的测量:嘱咐受检者在安静环境中,病房内卧床休息5min以上,用12导联心电图机描记30s心电图,选择其中的Ⅱ导联,记录10个相邻的心动周期,通过平均R-R间期的计算得出RHR。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通过holter记录并由相关软件分析所得,主要包括时域指标:(1)SDNN;(2)SDANN;(3)RMSSD;(4)PNN50。心脏超声检查记录指标包括反应心脏结构的指标:右室径(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RV),室间隔厚(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左室后壁厚(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以及反应心脏功能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充盈的充盈峰(A峰),并计算E/A比值。SDNN反映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总的张力大小,代表总体的心率变异程度,所以本研究采用SDNN作为分组标准。依据SDNN值,将患者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n=121例,SDNN≥102ms)及心率变异性降低组(n=81例,SDNN102ms),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验检查结果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有无冠心病、有无高血压、有无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体质指数、血脂系列、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各项参数、静息心率进行比较,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可能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两组计量资料比较根据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另外,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2DM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及常规检查、检验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有无冠心病、有无高血压、静息心率、E/A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合并冠心病、静息心率、E/A比值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可能影响因素(P0.05)。3.在2型糖尿病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中,短病程组(糖尿病病程10年)与长病程组(糖尿病病程≥10年)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心率组(静息心率75次/分)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均低于低心率组(静息心率≤75次/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病程长、合并冠心病、静息心率增快、E/A比值降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可能影响因素。2.已经出现心率变异性降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率大于75次/分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更明显,提示自主神经调节心脏平衡功能减退,易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87.2;R5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梦驹;柳学媛;谭发朗;;心率变异性测定在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J];水电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2 魏生宝;;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11期
3 胡琴;李鸣;聂德云;张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7年05期
4 邵启文;刘长梅;逯莹;燕晶晶;安帅;王鲁娟;徐会圃;;心可舒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04期
5 李军;苏杭;贾博;;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刊;2017年03期
6 于洋;王鸿;田俊萍;杜凤和;;心率变异性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11期
7 杨哲普;毕会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类型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3期
8 王步青;王民;刘洪运;王卫东;;基于心率变异性与精神负荷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7年06期
9 杨海飞;石路;刘峰;刘保华;张延猛;李洋洋;李向阳;高翔;;深海实潜中下潜人员的心率变异性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7年04期
10 明丹;任航;付新云;;直升机飞行员疗养方法及疗养期间昼夜心率变异性[J];中国疗养医学;201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和平;;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患者心率变异性及迷走神经兴奋的相关因素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艾磊;刘凌;朱晓梅;;运动与吸烟对健康青壮年男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C];2016年
3 粟俊;李磊;钟力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群与心率变异性的实时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蒋景英;吴芝芳;郑旭媛;张纬;;基于混沌理论的心率变异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5 闫晓霞;;心率变异性国际研究任务组工作简介[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6 林仁勇;陈俊琦;肖慧玲;曲姗姗;黄泳;;正常人心率变异性研究概况[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刘迅雷;刘志强;;田径运动员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4年
8 杨磊;王正伦;马春明;郑红燕;刘藏;丁嘉顺;;心率变异性与脑力、体力负荷关系的实验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王克强;刘雪红;李川勇;;正常人深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罗伟;缪东生;常英展;张志敏;郝虹;王旭平;何飞;周勇;;晕船病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滕兴才;用“心”生活[N];中国青年报;2007年
2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林文果 刘丽 梁超 何江;稳心颗粒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后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艳芳;营养健康诉求呈现新热点[N];中国食品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柯萍;心率变异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2 李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李程;心率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与模型仿真[D];复旦大学;2010年
4 冯晶;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5 刘旭峰;心率变异性等多项生理指标对情绪稳定性的评价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解君;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中医心藏功能客观测评[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杨彬珧;血浆细胞因子与心率变异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风美茵;语言诱导与古琴音乐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9 马进;健康青年脑力疲劳生理指标和认知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10 霍铖宇;基于庞加莱散点图和递归图的心率变异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秋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影响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RAKEEB CHOUDHURY;射频消融对伴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年
3 朱彬;基于心率变异性的睡眠分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武艳玲;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健康人和老年前临床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皖南医学院;2018年
5 孙国位;H型高血压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6 谭汝琪;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心率变异性及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8年
7 王莹;慢性肾脏病患者电化学皮肤传导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探讨[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8 徐乔乔;脑动脉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9 沈惠;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8年
10 卢瑛;心率变异性及Lorenz散点图对冠心病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
277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