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miR-140靶向TLR4调节氧化应激状态下血管新生

发布时间:2020-08-01 07:10
【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大动脉性疾病,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占据世界死亡因素的首位。血管新生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全过程,是促进斑块不稳定性和诱导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一大关键因素。氧化应激可以直接造成内皮损伤从而诱导血管新生的发生。microRNA是一类短的非编码小RNA,其可以通过调控与细胞生长、发育、分化、炎症、应激反应、凋亡等有关的mRNA来调节一系列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研究表明,microRNA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新生的形成密切相关,广泛参与了血管新生因子的调控,是研究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一个潜在靶点。本课题前期研究发现,TLR4可以促进内皮氧化损伤,诱导血管新生的发生,我们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可以调控TLR4的microRNA,并且发现miR-140在氧化应激的内皮细胞中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本课题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miR-140靶向TLR4调节氧化应激状态下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新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奠定基础。方法:1、筛选最佳的LPC浓度,建立氧化应激HUVE-12细胞模型;2、制备过表达和沉默表达TLR4的慢病毒载体,包装成功后转染HUVE-12细胞,建立稳定表达TLR4的HUVE-12细胞,用RT-qPCR检测验证TLR4的转染表达效率,再用30μM LPC处理24 h诱导细胞氧化应激;3、制备过表达和沉默表达miR-140的质粒载体,瞬时转染HUVE-12细胞,用RT-qPCR检测验证miR-140的转染表达效率,再用30μM LPC处理24 h诱导细胞氧化应激;4、LDH和CCK8试剂盒检测HUVE-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情况,以及TLR4和miR-140对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作用;5、WB、IF、RT-qPCR检测氧化应激的HUVE-12细胞TLR4、VEGFA、miR140的表达情况,以及TLR4和miR-140对氧化应激的细胞TLR4、VEGFA、miR140表达的影响作用;6、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和CAM血管新生实验检测氧化应激的HUVE-12血管新生情况,以及TLR4和miR-140对氧化应激的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7、过表达或沉默表达TLR4的HUVE-12细胞,同时瞬时转染miR-140,再用30μM LPC处理24 h诱导细胞氧化应激;观察miR-140靶向TLR4调节氧化应激血管新生的作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40和TLR4的靶向关系。8、6-7周龄SPF级ApoE~(-/-)和TLR4~(-/-)小鼠合笼杂交,建立ApoE~(-/-)/TLR4~(-/-)小鼠,筛选和鉴定小鼠基因型后,用高脂饲料喂养小鼠16周建立AS模型小鼠;9、检测AS小鼠血脂水平,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小鼠主动脉壁上斑块形成情况,HE染色观察斑块内病理组织结构,油红O染色检测斑块内脂质浸润情况,来观察TLR4对AS小鼠血脂水平以及脂质斑块形成的影响作用;10、IHC、IF检测AS小鼠VEGFA、VEGFAR2、vWF表达量,观察TLR4对AS小鼠斑块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11、RT-qPCR、WB检测观察AS小鼠TLR4、VEGFA、miR-140的表达量;12、Masson染色检测AS小鼠斑块内胶原纤维含量,观察TLR4对AS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作用;13、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在AS小鼠中miR-140、TLR4、VEGF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30μM LPC为最佳的氧化应激细胞造模浓度;2、氧化应激的HUVE-12细胞TLR4和VEGF表达量增高,miR-140表达量降低;3、氧化应激的HUVE-12诱导血管新生增强;4、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的细胞荧光表达率在90%以上,与空载对照组比较,过表达TLR4的细胞TLR4表达量升高约70倍,沉默表达TLR4的细胞TLR4表达量降低约50倍;5、与空载对照组比较,miR-140过表达细胞的miR-140表达量升高约20倍,miR-140沉默表达的细胞miR-140表达量降低约10倍6、过表达TLR4促进氧化应激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小管形成和CAM血管新生,增加VEGFA的表达量、降低miR-140表达量;沉默表达TLR4减少氧化应激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小管形成和CAM血管新生,降低VEGFA的表达量、增加miR-140表达量。7、过表达miR-140减少氧化应激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小管形成和CAM血管新生,减少TLR4、VEGFA的表达量;沉默表达miR-140促进氧化应激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小管形成和CAM血管新生,增强VEGFA、TLR4的表达量。8、过表达miR-140减少过表达TLR4的氧化应激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小管形成和CAM血管新生,降低TLR4、VEGFA表达量降低;过表达miR-140对沉默表达TLR4的氧化应激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小管形成和CAM血管新生以及VEGFA表达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9、双萤光素酶结果显示,miR-140显著抑制TLR4报告基因萤光信号,相应结合位点突变后,TLR4报告基因萤光信号上调。10、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poE~(-/-)和ApoE~(-/-)/TLR4~(-/-)小鼠分别在254、140bp条带处显影。11、高脂饲养小鼠16周后,ApoE~(-/-)和ApoE~(-/-)/TLR4~(-/-)小鼠主动脉壁上均有斑块形成并合并不同程度的脂质浸润,且小鼠血脂水平升高。12、ApoE~(-/-)/TLR4~(-/-)组小鼠较ApoE~(-/-)组小鼠主动脉壁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脂质浸润减少,血脂水平降低,VEGFA、VEGFR2、vWF表达量降低,miR-140表达量增高,斑块内胶原纤维含量增高;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LR4与VEGFA表达量呈正相关性,miR-140与TLR4、VEGFA的表达量均为负相关性。结论:1、TLR4促进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新生。2、miR-140靶向负调控TLR4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新生。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4
【图文】:

氧化应激,细胞模型


1.3.1 氧化应激诱导血管新生1.3.1.1 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的建立在本实验中,分别用 5、10、20、30、50、100μM 浓度的 LPC 处理 HUVE-12细胞 24 小时后,LDH 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 NC 组比较,在 30μM 浓度时细胞 LDH 释放量开始呈浓度梯度升高而增高(NC:8.296±0.246,30μM:13.020±0.656,50μM:20.756±0.265,100μM:33.883±0.220,P<0.05)(图 1-1A);CCK8 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活力在30μM 浓度时开始呈浓度梯度升高而下降(NC: 6.456±0.4081,30μM:4.92±0.317,50μM:2.866±0.221,100μM:2.0967±0.198,P<0.05)(图 1-1B),在50μM 浓度后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受到抑制而不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因此在本课题实验中选用 30μM 浓度的 LPC 诱导损伤 HUVE-12 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此浓度也与本课题组前期实验中的浓度一致。

氧化应激,细胞,血管新生,硕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1.3.1.2 氧化应激的 HUVE-12 细胞 TLR4、VEGFA 表达量增高,miR-140表达量降低(1) WB 检测细胞 TLR4、VEGFA 蛋白的表达量上述结果中可得知氧化应激状态下可以促使 HUVE-12 细胞血管新生增强,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我们首先用 WB 检测了 TLR4 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LPC30μM 组较 NC 组 TLR4 的表达量明显增高(NC: 157.333±5.033,LPC 30: 213±7.211,P<0.05);此外检测 VEGFA 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LPC 30μM 组较 NC 组 VEGFA 表达量亦显著增高(NC: 167±8.185,LPC 30: 217±5.567,P<0.05)(图 1-2)。

氧化应激,细胞,氧应激,诱导细胞


图 1-3 IF 检测氧化应激的 HUVE-12 细胞内 VEGFA 蛋IF detec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in VEGFA protein expression of VEGFA protein in LPC 30μM group is increased, bin (Alexa Fluor594 fluorescent secondary antibody), 40X, scal group, P < 0.05.qPCR 检测细胞 TLR4、VEGFAmRNA 的表达量和PCR 结果显示,用 30μM LPC 诱导细胞氧应激后,mRNA 的表达量升高(NC: 1,LPC 30: 2.95±0.03,P 组较 NC 组 VEGFA mRNA 的表达量亦升高(NC0.05)(图 1-4B),LPC 30μM 组较 NC 组 miR-141,LPC 30: 0.38±0.03,P<0.05)(图 1-4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霞;罗建江;;吸烟与非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症氧化应激和肺功能的对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年16期

2 郭瑞萍;李建强;冯博琳;刘晓红;;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肺功能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年06期

3 范志红;;冬季雾霾多,如何健康饮食[J];中国老年;2016年01期

4 田一明;陈伟;王喜太;;氢治疗疾病的原理及其应用进展[J];现代养生;2017年10期

5 张颖;韩威;胡林森;;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06年04期

6 乔华,王广发,丁翠敏;氧化应激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7 刘凌云,曾勉;氧化应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10期

8 唐曦p\;;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科技展望;2016年35期

9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10 潘丽凤;黄美杏;;氧化应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志岩;张惠红;李攀;周玉颖;邹永明;王艳;张淼;;探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5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田小军;;甲状腺癌氧化应激指数的变化[A];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五周年-第五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台湾海峡两岸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4年

4 刘佳;宋治;陈茹;杨衡;郑文;刘鼎;张忱;邓昊;胡中扬;;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与氧化应激通路上多个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14年

5 田阳;;氧化应激过程电化学分析的新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6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7 冯马龙;徐坚;艾红军;;氧化应激条件下金属铌对血管内皮细胞毒性作用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王婧;刘汝涛;;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碲化镉量子点和重金属镉诱发氧化应激相关毒性效应与机理[A];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10 阎婷婷;徐光翠;彭强;吴卫东;易宪文;赵英政;;氧化应激与炎症在糖尿病模型小鼠肾脏损伤中的作用[A];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静;黑豆可为血管“减龄”[N];中国医药报;2017年

2 王南方;叶红平 从普通一兵到药业新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记者 卢苏燕;多食单糖有害健康[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师诚;人参皂苷Rg1提高氧化应激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应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王金;氧化应激对猪肝脏转录组表达特征和肉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3 孟凡会;中药更年春方抗衰老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卓乃强;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诱导下髓核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5 张乃今;去乙酰化酶SIRT2及Septin4在心脏血管损伤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6 王若曦;OGG1在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黄宏;活性氧的分析新方法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乃s

本文编号:2777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77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