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不同BNP水平临床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0 20:49
【摘要】:目的:针对女性尤其是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不同BNP水平临床特点,为此类患者的二级预防、临床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有效改善老年女性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信息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13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年龄分段分为中青年女性A1组46例(15-59周岁)、老年女性A2组167例(60-89周岁);按不同BNP水平分为三组,B1组81例(BNP100pg/ml),B2组89例(100≤BNP500 pg/ml),B3组43例(BNP≥500 pg/ml)。统计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冠脉造影结果、临床事件,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老年女性A2组与中青年女性A1组在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糖尿病病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既往心梗病史、既往肾功能不全病史、既往心功能不全病史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心脏超声检查:中青年女性A1组与老年女性A2组患者均表现为随着BNP水平增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射血分数(LVEF值)下降;且在B3组与B1组和B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B2组与B1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BNP水平可以反映女性急性心梗后心腔大小和心功能情况,且BNP越高意义越显著。A2组不同BNP水平的LVESD、LVEDD与A1组相比B1、B2组升高,B3组降低;LVEF值与A1组相比B1组降低,B2、B3组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脉造影结果:(1)冠脉病变部位:老年女性冠脉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60.48%)及右冠脉(45.51%),回旋支(34.13%)及左主干(4.19%)较少累及;心衰重者LM病变率高(A2B3 VS A1B3=2.9%VS 0,P0.05);LAD病变多出现在没有心衰的情况(A2B3 VS A2B1=42.9%VS68.8%,P0.05;A2B1 VS A1B1=68.8%VS 29.4%,P0.05);LCX病变率与BNP水平无关(A2B2A2B1A2B3,P0.05);中青年女性无心衰者RCA病变比率高(A1B3VS A1B1=12.5%VS 64.7%,P0.05),但老年女性无此现象。(2)累及的病变血管支数:老年女性单支病变、三支病变率高(A2 VS A1=32.93%VS30.43%,A2 VSA1=21.56%VS17.39%),双支病变率低(A2 VS A1=20.36%VS26.09%);单支病变发生率与BNP水平无关(A1B1A1B2A1B3,A2B1A2B2A2B3,P0.05);双支病变高发于无心衰的患者(A2B1 VS A2B3=29.7%VS 8.6%,P0.05);三支病变集中于BNP水平较高的患者(A2B3 VS A1B3=20.0%VS 0,P0.05)。4、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老年女性易发生室性(9.58%)心律失常,但发生率与BNP水平无显著相关性;BNP水平越高,越易发生三度房式传导阻滞(12.5%)及心源性休克和死亡(8.57%)。结论:1、老年女性急性心梗后BNP水平可以反映心腔大小和心功能情况,BNP越高意义越显著。2、老年女性急性心梗冠脉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及右冠脉,回旋支及左主干较少累及;冠脉多支病变者BNP高;LAD病变多出现在低水平BNP组。3、老年女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且与BNP水平无关。BNP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和死亡概率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2.22
【图文】: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论文>B2>B3(64.7%>42.9%>12.5%),不同 BNP 水平 B3 组和 B1 组间差异存在学意义(P<0.05)。A2 组 B1>B2>B3(50%> 47.1%>34.3%),组间差异不显>0.05)。提示中青年女性无心衰者 RCA 病变比率增高,但老年女性无此现
图 3 两组患者不同 BNP 水平冠脉病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累及血管支数结果显示(详见图 4、图 5):比率最高(30.43%),双支病变次之(26.09%),三支病变最少(1组单支病变比率最高(32.93%),三支病变次之(21.56%),双支病变最少两组患者单支病变率均较高,老年女性三支病变率高。在单支病变中B2>B3(41.2%>28.6%>12.5%),A2 组 B1>B2>B3(39.1%>35.3%>1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论文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老年女性和中青年女性单支病变发生率以BNP 的关系相似,无组内差异。在双支病变中,A1 组 B1>B2>B3(35.3%> 2> 12.5%),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A2 组 B1>B2>B3(29.7%>17.6% 8.6B1 与 B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女性双支病变高发于无心患者。在三支病变中,A1组B2>B1>B3(11.8%>28.6%>0),A2组B2>B3>B1(>26.5%>20%),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A2 与 A1 对比显示 A2B3>A(20%>0),提示老年女性三支病变变集中于 BNP 水平较高的患者。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2.22
【图文】: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论文>B2>B3(64.7%>42.9%>12.5%),不同 BNP 水平 B3 组和 B1 组间差异存在学意义(P<0.05)。A2 组 B1>B2>B3(50%> 47.1%>34.3%),组间差异不显>0.05)。提示中青年女性无心衰者 RCA 病变比率增高,但老年女性无此现
图 3 两组患者不同 BNP 水平冠脉病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病变累及血管支数结果显示(详见图 4、图 5):比率最高(30.43%),双支病变次之(26.09%),三支病变最少(1组单支病变比率最高(32.93%),三支病变次之(21.56%),双支病变最少两组患者单支病变率均较高,老年女性三支病变率高。在单支病变中B2>B3(41.2%>28.6%>12.5%),A2 组 B1>B2>B3(39.1%>35.3%>1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论文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提示老年女性和中青年女性单支病变发生率以BNP 的关系相似,无组内差异。在双支病变中,A1 组 B1>B2>B3(35.3%> 2> 12.5%),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A2 组 B1>B2>B3(29.7%>17.6% 8.6B1 与 B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女性双支病变高发于无心患者。在三支病变中,A1组B2>B1>B3(11.8%>28.6%>0),A2组B2>B3>B1(>26.5%>20%),组内差异均不显著(P>0.05);A2 与 A1 对比显示 A2B3>A(20%>0),提示老年女性三支病变变集中于 BNP 水平较高的患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婷婷;许邦龙;;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5年03期
2 周志堂;林俊华;杨彬;;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房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21期
3 张秀英;赵冬;王薇;谢学勤;韦再华;王淼;孙佳艺;齐s
本文编号:2788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7885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