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血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8-26 11:35
【摘要】:目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诊断心衰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但仍受到特异性不够高的困扰。因此,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很有必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转归预测的可能性,比较HIF-1α和NT-proBNP两个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患者32例(失代偿组)和同期就诊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30例(稳定组)为研究对象,招募了2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失代偿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达到稳定期及稳定组患者的外周血HIF-1α、NT-proBNP水平,血清肌酐、血红蛋白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变化和肺水肿状况,并对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达到稳定期的HIF-1α变化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和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F-1α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的诊断价值,找出最佳诊断截断值。结果:治疗前,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NT-proBNP、HIF-1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组和健康体检者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NT-proBNP水平、HIF-1α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达到稳定期的NT-proBNP、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对失代偿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HIF-1α与NT-proBNP差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中HIF-1α与NT-proBNP差值具有相关性(r=0.52,P0.05)。对失代偿组治疗前和稳定组的患者HIF-1α水平与相关临床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治疗前HIF-1α水平和NT-proBNP水平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治疗前血清肌酐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肺水肿状况、LVEF、住院天数、三月内再入院次数及APACHE-Ⅱ评分有相关性(P0.05)。而在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中,NT-proBNP水平与相关指标没有相关性(P0.05)。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死亡1人,失访2人,期间再次入院15人。3个月后达到稳定期的患者29人。通过绘制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0.744,95%置信区间0.629-0.859,计算约登指数0.4296,取得截断值9.53。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1.062(P0.05)。结论:治疗前与正常人相比,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和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外周血HIF-1α、NT-proBNP水平较高。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经治疗后,体内HIF-1α、NT-proBNP水平降低,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的体内NT-proBNP和HIF-1α水平降低到和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体内水平相当的程度,而且HIF-1α与NT-proBNP的变化具有相同的趋势。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体内,治疗前HIF-1α和NT-proBNP与患者相关的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说明HIF-1α和NT-proBNP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方面具有一致性,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转归预测的辅助指标之一。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6
【图文】:
上海交通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毕业论文21图1 失代偿组和稳定组关于NT-proBNP血浆浓度水平的箱线图(*P<0.01)Fig.1 Boxplot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T-proBNP in decompensated group and stablegroup(*P<0.01)2.4 失代偿组治疗前和稳定组HIF-1α水平比较经检测后发现,在治疗前,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HIF-1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组(P<0.05)。在失代偿组的患者中,治疗前的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17.81 pg/mL(四分位间距7.5261~33.44 pg/mL),在稳定组中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6.76 pg/mL(四分位间距3.9925~13.112 pg/mL)。通过箱线图描述统计结果如下图图2.2所示。详见图2.2
上海交通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毕业论文22图2 失代偿组和稳定组关于HIF-1α血浆浓度水平的箱线图(*P<0.05)Fig.2 Boxplot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HIF-1α in decompensated group and stablegroup(*P<0.05)2.5 NT-proBNP在失代偿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水平比较经检测后发现,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达到稳定期后的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失代偿组的患者中,治疗前的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4058.00 pg/mL(四分位间距3032~5108 pg/mL),治疗后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217.00 pg/mL(四分位间距117~325 pg/mL)。通过箱线图描述统计结果如下图图2.3所示。详见图2.3。
上海交通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毕业论文23图3 失代偿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关于NT-proBNP血浆浓度水平的箱线图(*P<0.01)Fig.3 Boxplot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T-proBNP in decompensated group and stablegroup(*P<0.01)2.6 HIF-1α在失代偿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经检测后发现,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达到稳定期后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失代偿组的患者中,治疗前的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17.81 pg/mL(四分位间距7.5261~33.44 pg/mL),治疗后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6.76 pg/mL(四分位间距3.99~11.975 pg/mL)。通过箱线图描述统计结果如下图图2.4所示。详见图2.4。
本文编号:2805117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41.6
【图文】:
上海交通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毕业论文21图1 失代偿组和稳定组关于NT-proBNP血浆浓度水平的箱线图(*P<0.01)Fig.1 Boxplot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T-proBNP in decompensated group and stablegroup(*P<0.01)2.4 失代偿组治疗前和稳定组HIF-1α水平比较经检测后发现,在治疗前,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HIF-1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组(P<0.05)。在失代偿组的患者中,治疗前的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17.81 pg/mL(四分位间距7.5261~33.44 pg/mL),在稳定组中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6.76 pg/mL(四分位间距3.9925~13.112 pg/mL)。通过箱线图描述统计结果如下图图2.2所示。详见图2.2
上海交通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毕业论文22图2 失代偿组和稳定组关于HIF-1α血浆浓度水平的箱线图(*P<0.05)Fig.2 Boxplot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HIF-1α in decompensated group and stablegroup(*P<0.05)2.5 NT-proBNP在失代偿组病人治疗前后的水平比较经检测后发现,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达到稳定期后的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失代偿组的患者中,治疗前的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4058.00 pg/mL(四分位间距3032~5108 pg/mL),治疗后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217.00 pg/mL(四分位间距117~325 pg/mL)。通过箱线图描述统计结果如下图图2.3所示。详见图2.3。
上海交通大学同等学力研究生毕业论文23图3 失代偿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关于NT-proBNP血浆浓度水平的箱线图(*P<0.01)Fig.3 Boxplot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T-proBNP in decompensated group and stablegroup(*P<0.01)2.6 HIF-1α在失代偿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经检测后发现,在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达到稳定期后的NT-proB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失代偿组的患者中,治疗前的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17.81 pg/mL(四分位间距7.5261~33.44 pg/mL),治疗后HIF-1α浓度水平中位数为6.76 pg/mL(四分位间距3.99~11.975 pg/mL)。通过箱线图描述统计结果如下图图2.4所示。详见图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峻;;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策略[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5年02期
2 冯翔宇;赵亮;冯佩明;李秀华;;曲美他嗪干预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5年03期
3 林烨;汪芳;;HIF-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5年01期
4 王翔;易省阳;;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新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年01期
5 黄峻;;2013美国AHA/ACC心衰指南修订解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年07期
6 高艳辉;郑方方;孔一慧;李为民;;解偶联蛋白2与心力衰竭的关系[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805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051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