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ESM-1的影响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42.22
【部分图文】:
图 1 常规剂量组、强化他汀组、正常对照组入院时血清 ESM-1 比较用药 5 天后 A、B 两组血清 ESM-1 比较与入院时相比,服药后第 5 天 A、B 两组患者血清 ESM-1 水平均降低(,且强化他汀治疗降低 ESM-1 更加显著(P =0.023)详见表 2、3 与表 2A、B 两组血清 ESM-1 水平比较项目 常规剂量组(60) 强化他汀组(60) P 值入院即刻 1.175±0.3 1.19±0.293 0.775药后 24 小时 1.315±0.266 1.228±0.260 0.069药后第五天 1.128±0.250 1.021±0.261 0.023
图 2A、B 两组入院时与治疗后血清 ESM-1 水平比较 P<0.05 3.A、B、C 三组血清 ESM-1 与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相比较[ ,M(Q1,Q3)项目 常规剂量组(60) 强化他汀组(60) 对照组入院时 治疗 5 天后 入院时 治疗 5 天后-CRP(mg/L)9.985(2.86,79.2)2.143(0.81,14.7)10.270(1.08,98.7)1.265(0.47,18.9)0.53(0.11,4M-1(ug/L) 1.175±0.3 1.128±0.25 1.19±0.29 1.021±0.26 1.009±05 ESM-1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ESM-1 与高敏 C 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 =0.50.00)详见图 3。
图 2A、B 两组入院时与治疗后血清 ESM-1 水平比较 P<0.05表 3.A、B、C 三组血清 ESM-1 与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相比较[ ,M(Q1,Q3)项目 常规剂量组(60) 强化他汀组(60) 对照组(6入院时 治疗 5 天后 入院时 治疗 5 天后s-CRP(mg/L)9.985(2.86,79.2)2.143(0.81,14.7)10.270(1.08,98.7)1.265(0.47,18.9)0.53(0.11,4.5M-1(ug/L) 1.175±0.3 1.128±0.25 1.19±0.29 1.021±0.26 1.009±0..5 ESM-1与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ESM-1 与高敏 C 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 =0.58=0.00)详见图 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61期
2 王静;;研究分析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和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56期
3 浦艳梅;;探讨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年12期
4 高志凌;罗早红;谢萍;;妊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年02期
5 李群星;尹德录;;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年02期
6 周宏;;丁酰胆碱酯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作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年07期
7 侯传龙;宋志;褚振宇;;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8年09期
8 周兴其;;急性心肌梗死16例误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8年11期
9 刘媚娜;金艳慧;程水兵;徐琦煜;刘欢乐;王明山;;凝血因子Ⅻ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性研究[J];浙江医学;2016年23期
10 史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王蕴强;张雷;;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A];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宋瑞琦;;以头痛为单纯首发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A];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4 沈洪;姚志峰;姚晨玲;童朝阳;舒先红;;急性心肌梗死与血清铜浓度相关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徐朝艳;黄燕梅;陈月媚;刘强强;李元;;前馈控制管理在抢救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毛洪涛;黄亮;曹春水;占钻;李修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与MMP-9相关性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赵秋霞;李治红;杜斌;;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抗血小板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1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抒扬;;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政清 通讯员 陈月姝;广东茂名: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地图[N];健康报;2018年
2 李景悦;秋风起兮,祝愿人长久、心依旧[N];医药经济报;2017年
3 记者 陈青;打造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救治平台[N];文汇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陆旅星;急性心肌梗死要合理预防 积极救治[N];中国医药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王霞;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须“救急”[N];医药经济报;2012年
6 徐永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N];健康报;2011年
7 周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8 ;中英科学家发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新方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陈汉桥;诊断急性心梗有了敏感检测指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李南夷;李岳夷;阴虚型急性心梗与ET、NO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宇霞;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表达谱芯片[D];郑州大学;2017年
2 陈佳琦;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潜在生物标志物及调控靶点[D];吉林大学;2017年
3 姚懿;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4 李家一;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刘君;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室壁瘤的逆转效应及其心肌坏死炎症标记物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6 农一兵;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马晓静;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成功介入治疗后心肌组织灌注的评价[D];山东大学;2004年
8 王燕;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明友;肌酸激酶MBmass对急性心肌梗死定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毕研永;MSCs、HAPO和促红素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颖;161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张鹏;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ESM-1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8年
3 刘静;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4 周大旭;炎症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D];延边大学;2017年
5 宋麒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自主神经功能时空变化及其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宋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浆GSH氧化还原态的变化及其预后关系的研究[D];成都医学院;2017年
7 张舜;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急性心力衰竭短期疗效的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8 孔红辉;siRNA靶向抑制RAGE表达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9 李慧娣;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10 姜郝;基层医院同质化诊疗对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时间和改善预后的价值[D];江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6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2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