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LS001通过LKB1-MARK2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5 14:49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和/或造血微环境损伤,继而出现正常骨髓组织脂肪化、功能异常,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再障是一个比较罕见的血液疾病,在中国发病率约为0.765/10万,在西方国家发病率低于亚洲地区,约为0.2/10万,患者以青少年居多。再障尤其是重型再障(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大多数病人因接触毒物或免疫异常有关,近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再障临床及病理表现较为典型,在患者就诊时结合详细的实验室检查不难加以诊断。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骨髓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治疗以及支持治疗,随着近年来治疗手段的进步,再障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1)由于再障是一种罕见病,临床上较难开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治疗手段的进步。(2)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由于HLA配型失败无法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3)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属于大分子药物,只对约50%的病人显效,同时作用靶点广泛、不具有选择性,导致副作用较大,包括正常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继发性肿瘤以及严重的肝肾毒性等。(4)干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输血等治疗手段费用昂贵,不适合我国国情。寻求经济安全的再障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生物信息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大数据”分析成为医学科研和药物研发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研发罕见疾病的“孤儿药”具有非常实用和珍贵的价值。人类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由于单个基因的改变,多是因基因组发生了异常变化的结果,而药物治疗疾病也是通过影响基因组进行,这是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理念。ConnectivityMap是由著名科研机构Broad Institute开发的药物基因组学工具,通过将药物相关的基因组和疾病特征性的转录组进行比对分析,筛选出可能治疗疾病的小分子化合物。我们利用互联网开放资源检索到再障发病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通过ConnectivityMap进行分析后发现小分子化合物LS001可能具有治疗再障的作用。LS001作为小分子化合物,临床上已经用来治疗其他疾病,具有成本低、副作用小的优点。目前尚未有关于LS001与再障相关的研究,但最新研究表明LiverKinase B1(LKB1)是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维持造血的必要条件,而LS001与LKB1具有密切的关联。本课题试图在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证实LS001对再障的保护作用;阐明药物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提出假说:LS001通过LKB1-MARK2信号通路治疗再障。据此假设,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预测LS001对再障具有治疗作用在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检索到再障病人基因表达芯片数据GSE3807;通过GeneSpring GX软件对GSE3807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再障病人有515个基因发生了显著的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202个,下调基因313个;使用ConnectivityMap在线平台分析预测LS001可能具有治疗再障的作用。实验二:LS001在整体水平能够治疗再障~(60)Co-γ射线7.0Gy辐照ICR小鼠后给予300 mg/kg剂量的LS001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时间(Log-rank P0.05)。相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给药组小鼠血小板计数显著提升(1286±135×10~9/l vs 1055±143×10~9/l,P0.01),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例显著提高(10.31±9.83%vs 2.53±3.85%,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1),骨髓造血面积显著恢复(P0.05)。实验三:LS001在细胞水平能够治疗再障~(60)Co-γ射线8.0Gy辐照原代骨髓细胞后给予1 mM剂量的LS001能够显著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流式细胞术测得结果23.5±3.8%vs 39.3±5.6%(P0.01)。实验四:LS001对再障治疗依赖于LKB1~(60)Co-γ射线6.5 Gy辐照lkb1基因敲除小鼠后给予300 mg/kg剂量的LS001,野生型小鼠中给药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时间(Log-rank P0.01);纯合子小鼠中给药不能延长小鼠生存时间(Log-rank P0.05)。~(60)Co-γ射线6.5 Gy辐照lkb1基因敲除小鼠后给予300 mg/kg剂量的LS001,血常规检测示LS001未能改善lkb1(-/-)小鼠PLT计数(986±216×10~9/l vs 965±205×10~9/l,P0.05);未能改善lkb1(-/-)小鼠RET比例(0.19±0.08%vs 0.20±0.05%,P0.05)。血常规检测示LS001能显著改善lkb1(+/+)小鼠血小板计数(PLT 1628±97×10~9/l vs1395±202×10~9/l,P0.05);能显著改善lkb1(+/+)小鼠RET比例(0.45±0.10%vs0.30±0.06%,P0.01)。正常ICR小鼠取骨髓进行原代骨髓细胞培养,培养24 h后在30 min,1 h,2 h,3 h,6 h,12 h及24 h不同时间点分别给药。WB检测LKB1及p-LKB1表达发现,与内参GAPDH表达相比,LKB1在各个时间点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p-LKB1的表达在30 min即发生显著提高,在给药后约6 h达到表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降低。实验五:LKB1对再障的保护作用不依赖于AMPKMeg01细胞待生长至一定密度后给药组分别给予0.1 mM及1 mM的LS001,对照组给予等体积PBS,24 h后收集裂解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LS001随浓度增加使LKB1-AMPKα2结合显著增加,但不影响LKB1-AMPKα1的结合。在证实二者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后,我们利用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进行实验,验证AMPKα2是否参与对再障的保护作用。~(60)Co-γ射线6.5 Gy辐照ampkα2基因敲除小鼠后给予300 mg/kg剂量的LS001,血常规检测示LS001能够改善ampkα2(-/-)小鼠PLT计数(1243±106×10~9/l vs 936±99×10~9/l,P0.01);能改善ampkα2(-/-)小鼠RET比例(0.29±0.06%vs 0.21±0.05%,P0.01)。同时血常规检测示LS001能显著改善ampkα2(+/+)小鼠血小板计数(PLT 1533±85×10~9/l vs 1310±132×10~9/l,P0.01);能显著改善ampkα2(+/+)小鼠RET比例(0.51±0.10%vs 0.33±0.06%,P0.01)。实验六:LKB1对再障的保护作用依赖于MARK2,不依赖于MARK3Meg01细胞转染lv-GFP,lv-MARK2,lv-MARK3过表达慢病毒,~(60)Co-γ射线10.0Gy辐照后24 h后行Annexin-V/PI染色,1 h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lv-GFP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ARK2可显著降低Meg01细胞的凋亡比例(21.2±2.3%vs38.6±7.5%,P0.01);过表达MARK3不能降低Meg01细胞的凋亡比例(37.3±7.3%vs38.6±7.5%,P0.05)。Meg01细胞转染sh-Scramble,sh-MARK2,sh-MARK3干扰慢病毒,~(60)Co-γ射线10.0 Gy辐照后24 h后行Annexin-V/PI染色,1 h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PBS+sh-MARK2组相比,LS001+sh-MARK2不能显著降低Meg01细胞的凋亡比例(42.9±2.5%vs 40.1±3.4%,P0.05)。实验七:LKB1与MARK2的相互作用关系Meg01细胞待生长至一定密度后给药组分别给予0.1 mM及1 mM的LS001,对照组给予等体积PBS,24 h后收集裂解细胞进行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LS001随浓度增加使LKB1-MARK2结合显著增加。Mark2基因敲除小鼠,野生型及纯合子分别取骨髓,行骨髓原代细胞培养,24 h后后分别用lv-GFP,lv-LKB1慢病毒进行转染,待病毒稳定转染后,10 Gy辐照造模。与野生型MARK2+lv-GFP组相比,野生型MARK2+lv-GFP组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降低(流式:24.2±2.2%vs 30.1±1.9%,P0.01)。与纯合子MARK2+lv-GFP组相比,纯合子MARK2+lv-GFP组的细胞凋亡比例无显著变化(流式:43.5±5.7%vs 42.2±6.3%,P0.05)。实验八:LS001涉及到的细胞凋亡的初步机制研究。5只ICR小鼠,取骨髓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长至合适密度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辐照组。辐照剂量为7.0 Gy。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测定凋亡信号的表达情况。辐照造模后,线粒体通路的Bax,Bcl2以及死亡受体通路的Cle-caspase8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内质网通路的Cle-caspase12及凋亡终末信号Cle-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上升。MARK2基因敲除小鼠野生型和纯合子各4只,取骨髓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长至合适密度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辐照组,两组造模前再分别给予PBS和LS001。辐照剂量为6.5 Gy。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测定凋亡信号的表达情况。MARK2野生型小鼠给药后,骨髓细胞的Cle-caspase12和Cle-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下降。而在MARK2纯合子小鼠给药后,Cle-caspase12和Cle-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LKB1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4只,取骨髓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长至合适密度后,分为三组,即对照组,lv-GFP组和lv-MARK2组,待病毒稳转后造模。辐照剂量为6.5 Gy。辐照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测定凋亡信号的表达情况。LKB1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骨髓细胞转染过表达MARK2病毒,辐照造模后,骨髓细胞的Cle-caspase12和Cle-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下降。MARK2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4只,取骨髓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长至合适密度后,分为三组,即对照组,lv-GFP组和lv-LKB1组,待病毒稳转后造模。辐照剂量为6.5 Gy。辐照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测定凋亡信号的表达情况。MARK2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骨髓细胞转染过表达LKB1病毒,辐照造模后,骨髓细胞的Cle-caspase12和Cle-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一)LS001对再障具有确切保护作用。(二)LS001对再障的保护作用依赖于LKB1-MARK2通路。(三)LS001对再障的保护作用通过内质网通路的Cle-caspase12及凋亡终末信号Cle-caspase3。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56.5
【部分图文】:

克隆载体,图谱


克隆载体pLenO-DCE图谱

实验流程,包装细胞,菌株,载体


目的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实验流程图

系统质,图谱,完全培养基,原件


图 3.慢病毒载体系统质粒图谱病毒包装流程病毒穿梭质粒及其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四种质粒载体分别提,共转染 293T 细胞,转染后 8 h 更换为完全培养基,培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宇振;;用再障生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年14期

2 杨晓霞;急性粒 巨两系再障1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2期

3 王京华,戴海滨,杨英姿;再障愈后患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1例[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夏鹄,胡升华,熊锡娥,周晓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重症再障获缓解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1996年02期

5 马浩亮,李菊花;再障系列方治疗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傅剑锋,王树桐;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转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7 卢仁彬;;治再障验方[J];湖南中医杂志;1987年06期

8 王广见;;再障贫血治肾为要[J];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03期

9 刘大同;王圭一;;以中药为主治疗再障51例远期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1987年03期

10 李祯萍;;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几个问题[J];中医杂志;198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锋;李柳;刘驰;胡晓梅;胡乃平;王忠芬;杨经敏;麻柔;周霭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配合中药治疗急性再障疗效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郭晓;;再障饮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卫群;汤永民;魏健;宋华;石淑文;杨世隆;赵芬英;张玲燕;沈和萍;;再障患儿治疗前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变化[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4 于敬来;张俊梅;张艳红;;内外排毒与扶正祛邪疗法治疗急性再障76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5 徐文江;杨淑莲;李青;邸海侠;乔子剑;姜琪;刘学永;王剑鹏;赵朋敏;霍艳們;贾学军;马亚军;;再障生血颗粒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刘锋;李柳;刘驰;张姗姗;胡乃平;王忠芬;徐述;唐旭东;麻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中药治疗急性再障30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锋;;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蔡新吉;;再障血瘀机理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杨淑莲;梁冰;闫金玉;田洪波;李达;王继亮;宿秀英;;中药并雄激素治疗急性再障88例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张连生;;再障诊治免疫思考[A];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红细胞疾病(贫血)学术会议讲义[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 竺晓凡;关于再障 您想知道什么[N];健康报;2019年

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主任 刘风;再障可治愈 疏忽易复发[N];保健时报;2015年

3 李立安;可引发血液病的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环孢菌素临床用途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衣晓峰;慢性“再障”治疗难题有新解[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吴沛田;乙肝后再障辨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黄衍强 张利锋;再障病人药膳五款[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通讯员韩建中;警惕小儿“急性再障”[N];科技日报;2002年

9 陈辉邋徐晶;生活中要避免导致再障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10 陈家罗;贫血当心药源性再障[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绪瑞;LS001通过LKB1-MARK2通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2 裴明创;对常见血液病中医治疗的认识[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3 王海霞;愈障Ⅱ号及其拆方配伍对再障小鼠骨髓细胞PTEN/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敬东;肝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障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5 马夫天;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对造血的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闫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功能异常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7 胡永珍;活髓片治疗再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张涛;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T淋巴细胞克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于壮;补髓生血冲剂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10 陈宝忠;补髓生血冲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及对造血干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儒;再障膏方在再障动物模型中对Treg/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周怡驰;基于《内经》肾脾肝同源同治理论对再障的治疗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王江涛;再障儿童造血干细胞因子受体mRNA表达和基因结构分析[D];郑州大学;2007年

4 李海涛;关于乙肝相关性再障的治疗经验述要[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吴顺杰;活髓片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超微结构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周玉洁;端粒酶活性和相关基因在再障患儿骨髓造血干细胞中表达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7 王栋范;沙棘油对肾阳虚、肾阴虚证型再生再障性贫血骨髓造血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苏淑芳;72例儿童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9 张健;瘦素及其受体在再障小鼠模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10 唐静;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病例的10年回顾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282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0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